ZT 金牌大国的崩溃

ZT金牌大国的崩溃:回归正常的德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曾经是 奥运 会历史上一等一的金牌大户,也可以说是中国举国体制的楷模。这个国家面积不到 11 万平方公里,跟浙江省面积相当,人口在 1989 年时约 1700 万,相当于深圳人口。但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却在 奥运 会历史上创造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成绩。

   1968 年墨西哥 奥运 会,东德初露峥嵘,获得了 9 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 5 ,同届西德获金牌 5 枚。
   1972 年慕尼黑
奥运 会,东德开始发力,获得 20 枚金牌,紧跟美苏两大国之后,位列第 3 ,同届东道主西德获金牌 13 枚。
   1976 年蒙特利尔
奥运 会,东德大爆发,一口气获得 40 枚金牌,将美国踩在脚下,紧随老大哥苏联位列金牌榜第 2 ,同届西德仅获金牌 10 枚。
   1980 年莫斯科
奥运 会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抵制,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东德达到顶峰,共获 47 枚金牌,老大哥苏联则获得 80 枚金牌(感觉跟中国参加亚运会一样),西德没有参加此届 奥运 会。
   1984 年洛杉矶
奥运 会东德及其它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随老大哥苏联一起抵制。
   1988 年汉城
奥运 会,政治上江河日下的东德依旧获得了 37 枚金牌,以 1 枚的优势力压美国,位列金牌榜第 2 。西德获得 11 枚金牌。  

1992 年巴塞罗那 奥运 会,统一后的德国以东德运动员为主体,获得了 33 枚金牌,列金牌榜第 3 位。    

在长达二十年时间里,东德曾是与美苏鼎足而立的体育竞技大国,所夺 奥运 奖牌数量占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苏。其中最显着的是女子游泳和田径(后中国运动女选手也因禁药而一鸣惊人)。但是,德国统一后这个东德神话破灭:自 1996 年开始,德国在 奥运 会上的成绩就一届不如一届了, 96 年 20 枚, 00 年 13 枚, 04 年 13 枚, 08 年截至目前为 9 枚。


与其说是德国体育江河日下,倒不如说是德国体育的正常回归。一直以来,西德的体育制度是很健康的,不过分追求 奥运 会的金牌数,而让国民的身体素质得到自由发展,所以每次 奥运 会金牌得 10 枚左右就满足。  

反观东德,为了在与西德的对比中显示出所谓的 “ 社会主义优越性 ” ,采用举国体制办体育。所谓 “ 举国体制 ” ,官方的解释是 “ 在国家综合实力还比较弱的情况下,为了短时间内形成突破,从而采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攻坚的一种组织制度 ” 。换句话说, “ 举国体制 ” 就是调动全社会资源来协助操练少数精英运动员,尽最大努力在国际大型竞赛中夺取最多的奖牌奖杯。这种体制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国家资源的使用严重颠倒轻重,每年花费巨额国民财富用于培养精英运动员,但轻视国民大众的体育与趣爱好和强身健体的需求。
 
  第二,选拔有运动天分的青少年进行封闭式集训,但目的只是让少数体育尖子去争夺奖牌,结果牺牲了数十万计运动员的青春,甚至给许多运动员造成终身伤害,毁了他们的一生。中国体育报说, 80 %的运动员退休后因为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谋生艰难,其中很多人还因运动过量而落得一身疾病,甚至成为残废。
 
        第三个弊端是,形成了一个
明星 运动员、教练和体育官僚三位一体的庞大利益集团。金牌给运动员和教练带来巨大名利,给体育官僚带来官运亨通的政绩,由此使举国体制成为体坛腐败的催化剂。

  不仅如此。西方禁药丑闻一般是运动员个人行为,但在举国体制下则是一种官方行为。东德政府甚至敢于要求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东德当局曾长期系统地让至少一万名运动员服食各类禁药,并对如何有效通过赛事药检进行系统研究和实施。禁药使东德在
奥运 上大放光芒,但也造成一百多名运动员猝死和无数运动员终身伤残,许多女运动员男性化,失去生育能力。两德统一后,受害运动员把东德体育部长和医学顾问霍普告上法庭,并要求赔偿。尽管东德曾获得了举世瞩目的金牌战绩,最后也避免不了被西德吞并的下场;尽管获得了 100 多枚金牌,但最后却如昙花一样地迅速衰败。
 
          但谁都不会否认今天的德国是个体育大国,德国不仅在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项目中(足球,篮球,田径,游泳,赛车,网球等)具备不俗的甚至是顶尖实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德国有着大量民间的体育协会。光在德国体育联合总会中有 8 万 5 千多个分会,注册会员达到了 2600 万人,体育协会的会员占到总人口的 32% ,经常参加运动的人有 1200 万人,说德国是一个全民体育的国度一点也不为过。
 
          今天,
奥运 金牌榜上那虚幻的辉煌已与德国人渐行渐远,但体育已成为德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