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之歌和绝句

闲斟龙井寻诗读, 醉折梅花抱月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诗是一种非常讲究形式的文体, 但是毕竟内容更加重要。今日下班车中忽然想起遥
远的过去有一支遥远的歌, 阿尔巴尼亚的《游击队之歌》, 歌词很简单, 是这样
的:

同志们加入我们的小队,
我们攀登高高的山顶。
那里有我们,驻地和营房,
我们是, 游击队之鹰。

这不就是一首绝句吗? 亲切自豪,干净自然。 足够一首绝句的内涵。 再想到歌曲,
 开头两句是同样的曲调, 我觉得比较适宜来唱首联对仗的绝句。 三句转而四句收,
 真是无懈可击了。熟悉这首歌的人不妨试唱下面的诗, 或许能体会绝句内容的奥
妙: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阿夏 发表评论于
回复微吟无板的评论:

微吟兄好。难得有朋友来, 不胜鼓舞。仔细想了想,照兄之思路, 我觉得还是要把“我们是, 游击队之鹰。”放到最后比较顺。因为这句是明显的收合。

我们攀登高高的山顶,
那里有我们,驻地和营房。
同志们加入我们的小队,
我们是, 游击队之鹰。

但是, 我原来的感想其实主要是冲内容来的。网上诗词依我看, 越来越没有内容, 空洞到叫人无法忍受。所以偶尔想到这首歌词,觉得内容充实而不黏连, 干干净净,一句转一个层次, 真是一个绝句的材料。军旗猎猎从驻地和营房来,化到军旗, 觉得比较容易入诗啊。

忆江南那样唱真是笑话了。

有空常来。

阿夏

微吟无板 发表评论于
阿夏,

又来看看。读了这则和兄拟作的七绝那则,有点感想。

绝句起承转合,有时候起承浑为一体,界限不大明显,但转合一般比较明确,例如兄所举的唐诗。而这首阿尔巴尼亚歌词不能说是典型的七绝体。第三句好像是第二句的话没说完接着说。拿七绝套路衡量,腰软了些。看兄拟作,第三句填充上军旗猎猎什么的,分明是原第三句没啥可拟么。如果把原词次序调整一下,就可能符合七绝套路了:

我们攀登高高的山顶,
那里有我们,驻地和营房。
我们是, 游击队之鹰,
同志们加入我们的小队!

这样,起承区分不大明显,无伤,转合有劲就好了。

当然也可以看出,这样改,不如原歌词天然随性、有号召力。这可能说明另一个问题,就是七绝的套路有其局限。

另外,很多这类短小歌曲,四句式的,确实很像七绝思路。通常都是第三句以不稳定音结,等于是转,到第四句归主音,合。最近听到一盘为古诗词谱曲的CD,里面那个为白居易《江南好》谱的曲,就闹了个笑话。其用典型的“七绝式”的四句旋律,第三句不稳定收,用错了!因为江南好词牌不是奇绝套路: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这里二、三句是对仗自成一统的。“红胜火”不能小结,“绿如蓝”才是意义上的小结,不能当作“转”去单挑引导下句。我换了典型的七绝“杨柳青青江水平”去唱那个旋律,反而比原歌词好听。

无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