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uld\'s Journey of Russia

No one else defines your life. Only you do.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古尔德的俄罗斯之旅》(Gould's Journey of Russia)

喜欢古尔德弹奏的《哥德堡变奏曲》吗?
当然!那分明是哲学家在演奏!

看过《古尔德的俄罗斯之旅》吗?
看过,照片、节目单、采访、前苏联音乐家的回忆...并没有太多的旅行内容啊?

思考过古尔德访问俄罗斯的时代背景吗?请读一读这个《施尼特凯传》的书摘:算起来,施尼特凯也多少属于“六十年代一辈”,这辈人对西方艺术和文明观念抱有浪漫憧憬,原因很简单,苏联几乎没有任何可靠的西方资讯来源。法国绘画、 意大利电影、美国爵士乐手令人神往不已,他们千方百计地弄一套西方服装,在千人一面、土头土脑的苏制外套、夹克和大衣中显得鹤立鸡群。六十年代早期的一次美国博览会上,人们甚至可以免费品尝可口可乐!西方的样样东西都显得新鲜离奇。严苛的审查一旦开禁,俄国人就如饥似渴地拥抱一切能到手的西方事物。当蓬勃新生的幼苗猛然被掐断,这种浪漫情结产生了戏剧性后果。一切自由探讨俱遭封杀,六十年代一辈被迫转入地下。其后果清晰地呈现在七八十年代的苏联文化景观中:俄国人社会生活的表面充斥虚假空洞,一切造作皆源自政治考虑;真正的有识之士仅存在于艺术界。当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只是噩梦和幻景时,艺术逐渐成为现实的替代品。许多俄国人觉得自己毫无"真实生活"可言,他们只生活在艺术、音乐和诗歌之中。其他生活方式都行不通。正如俄罗斯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的那样,艺术不仅仅限于艺术自身,它的发展和变化都有其言外之意。于是,当施尼特凯的交响曲或协奏曲作品首演时,会有上千人涌向音乐厅,争购入场券。

历史是在偶然中写就的,当然,没有偶然。

/>
请从相关录像中查找其余的片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