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回想起上大学第一天的情景,我都会想起娣。
娣的热情似火,是我见她第一面时就领教的了。
娣先我一年入学,本应是我的学姐,但因身体原因休学一年。学校开学,于是便在校门口迎接新生。听说我和她同系,娣几乎是一把抢去我的行李,然后便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并领着我找我的宿舍。可惜那时的我,清高自大,对黑黑瘦瘦长的一点也不漂亮的娣自是不放在眼里。到是父母和她聊了几句。事后记得母亲说:这孩子营养不良, 别太累了。。。
娣和我同系不同班,隐隐地我知道娣成绩出众,好像还是团支书什么的。
和娣真正的相识应是两年以后,娣搬到了我的宿舍。晚饭后娣不是和我宿舍的其他人那样奔向图书馆,而是很快就加入了我们一伙的神侃大军。 我这才发现我和娣居然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辩论起来她总是站在我的一方,而且引经据典。于是我和她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娣出身平苦,据说当年是挑着一担米去镇上上中学,初高中各两年,所以即使休学一年,娣的年龄却比我们的多数人小一岁。上大学以前娣几乎没有怎么学过英语,可是凭着她的聪明和刻苦,一年后硬是上了英语快班,考过了英语四级,六级。
娣的聪颖是与生进来的,也让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知道了什么是天才。我常常问自己如果我生在娣那样的环境里,我是否能考上大学?是否能象娣一样在2-3年间读上百本书,而且照玩不误,年年拿最顶尖的分数呢?我是否能保持一份平静的心,照样热情为同学服务呢?
毕业了,娣自然是被保送就读硕士,我则是在最后时刻自己考入的,阴差阳错最后我们竟分在了同一个教研室。娣陪伴着我度过了无数个自寻痛苦的夜晚。当然我们也一起度过了许许多多快乐的时光,分享着彼此的秘密。
几年后,我出国了。娣为了那张北京户口,去了一家偏远的研究所。我曾希望娣也和我一样出国读书,因为她人太直, 太尽心尽力,又没有后台,一个人在北京真是很难,但是娣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她要帮帮父母,更要照顾弟妹。
是金子,总会发光,几年后,娣竟然承包所属研究所的一家化工厂, 娣担任总经理。几经打拼,娣终于站稳了脚,经济上也彻底翻了身。娣曾说过,她并不比别人聪明多少,她之所以有今天靠的她的刻苦和努力,因为没有后台所以更加拼命。
娣和我平时并不写信,也很少email联系, 见面后却从没感到距离所带来陌生。每次我回国,一个电话,娣总能听出是我,而娣作教授的丈夫,知道娣 的魂被我钩走了。娣喜欢带着我吃,并嘲笑地说,现在她是城里人,而当年颇为小资的我则变成乡下人了。
今年毕业二十年的聚会,热情似火的娣自是那召集和策划人。看着娣忙前忙后的样子,让我想起那句话: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