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劣质中国玩具的标准出台

美欧对中国玩具进口再筑高壁垒

美要求玩具出口前须通过获其认可的独立第三方测试;欧盟拟禁绝玩具上所有过敏及致癌物质,中国开始修订34项国家标准


         正处于“严冬”中的中国玩具业将遭遇一场更大的风雪。美欧两方官员22日在广州向中国玩具厂商详解两方玩具进口的新质量标准,引起业界普遍忧虑。
  《财经》在会上获悉,针对中国玩具问题,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下简称CPSC)在其今年8月14日出台的《2008消费产品安全加强法》(Consumer Product Safety Improvement Act of 2008 )(下称CPSC)中规定了若干新的技术标准。受业界关注最多的是,新法案对铅含量的要求更为严苛。其中产品表面涂层材料的总铅含量限值由此前的不得超过重量的0.06%降至不得超过重量的0.009%;产品总铅含量的限值则不得超过产品总重量的0.06%,且法规生效三年后,限值将降至不得超过总重量的0.01%,此外,法案还禁止销售含有特定邻苯二甲酸盐类物质的产品。
  不过CPSC执行主席南希•诺德(Nancy Nord)告诉《财经》,在她看来法案最大的改变是,要求中国玩具在出口美国前不仅需提交中国官方认可的合格证书,还须通过获该委员会认证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测定。该项规定将于法规生效90天后,即今年11月12日起实施。记者注意到,当天的会议资料上已出现一些国际非官方独立第三方实验室的宣传册。
  南希在接受《财经》专访时表示她对中国玩具的情况担忧。“我们监管着美国50%的进口玩具的质量问题。在我们的监管范围内,2007年有60%来自中国的玩具被召回”。
  与美国相比,正在酝酿中的欧盟相关质量标准更为严格。“如果把美国的新法案看做一道坎的话,那欧盟的新玩具法规就是在我们面前的一堵墙,而且是一堵很厚的墙。”中国玩具协会网站上一篇最新的帖子这样写道。
  欧盟委员会企业与工业总司的政策官员莫林•劳格赫(Maureen Logghe)在会上称,由于玩具市场的变更以及出现了新的科学证据,该地区决定再次修订安全的法规。据悉,今年1月25日欧盟已对此前的玩具安全法规进行更新。
  对中国的玩具生产商而言,欧盟一直是世界上最严格的质量管控者。此次美国新法案部分内容的更新意见即来自对欧盟的借鉴。
  据介绍,正在酝酿中的这份议案拟提出如下几方面意见:
  一是禁止在玩具中使用任何过敏物质,任何致癌、诱变或危害人类生殖力的物质;
  二是禁止生产和销售若干类不符合其他法例,包括化妆品法规(适用于绘画颜料等玩具,考虑到他们会往脸上和身上涂)和有关与食品接触物料的法规(适用于普通玩具,因小朋友通常喜欢咬嚼或舔食玩具);此外还规定玩具即使破损,也必须保证不产生伤害性电击危险;为三岁以下儿童生产的玩具必须可清洗,且清洗后不影响其安全要素。
  三是对进口商的要求更严格细化,包括进口商须负责确保玩具附有用词浅显易懂的操作说明和安全资料;进口商须对所售玩具进行样本测试,记录投诉个案及回收事件等。
  事实上,在去年8月美泰公司(Mattel Inc.)玩具召回案之后,历经内忧外困的中国玩具业即疲态尽现。今年前7个月,中国玩具出口41.8亿美元,增幅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2.4个百分点。作为中国最大玩具生产和出口地的广东,出口29.1亿美元,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3600家中小型玩具企业退出出口市场,占去年同期出口企业总数的77.8%。
  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玩具实验室负责人黄理纳称,中国目前正在修订国家标准34项。“将参考选用欧盟及美国的有关要求”。
  这次会议是“中美欧消费品安全联合行动”的内容之一。200余中国玩具企业负责人到场听会。

ZT 财经

博主已关闭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