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

中国没有19岁才能喝酒的规定,我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喝啤酒,大概只有七八岁的样子。家里来了客人,父亲虽然自己不喝酒,但为了客人他去买了啤酒。那时瓶装啤酒还不流行,更别说罐装的了。要喝啤酒就拿暖瓶到附近的饭店去买散装的。论升卖。先开票,再排队交钱,然后才能到柜台去取啤酒。酒是从铝制的大桶中用橡皮管抽出来, 象扎啤,没冰过, 但气挺足。 大概是五星牌,好像那时北京只有这一家啤酒厂,燕京是后来瓶啤流行后才有的。酒装满了,盖上塞子拎回家。 吃饭时,把茶碗洗洗,就给客人倒上啤酒。我好奇,想尝尝,奶奶就倒了点给我,但我一闻,臊烘烘的,立马没了兴趣, 尝了一口,实在咽不下去,忙去出去吐出来。之后很多年没有再尝试过再喝啤酒。
 
大概一直到了大学才开始喜欢上啤酒, 记得那时打工挣点钱, 就马上找几个人去搓一顿,往往是先叫一箱啤酒,菜不菜的,没关系, 反正有醋烹土豆丝就满足了。这时燕京已占优势了,五星和北京白牌都不常见了,尽管有时会有的卖。我们似乎并不太在乎是什么牌子, 校园里小饭店有什么就喝什么。但我们班海量的人不少,一次喝三四瓶的人大有人在。我最多时可以喝六大瓶。真是牛饮。好在那时我很瘦,才55公斤,喝再多的啤酒也不用担心体重。
 
毕业后的几年,啤酒当水喝,每星期去超市买一箱,当时啤酒比可乐还便宜, 多数买的是燕京,可能是在学校时喝惯了, 唯一的区别是改买听装的了,因为实在懒得去退瓶子。但啤酒喝多了,体重就开始节节上升,很快就超了六十,过了七十,直奔80公斤而去。好在还没喝成大象,我去了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是老百姓的大哥大,最看不惯老百姓喝酒,所以对酒课以重税,刚去时发现一瓶啤酒要5块多新币,按当时的汇率乘六相当于30多块人民币,30块人民币在北京可以买一箱啤酒还有富余。虽然我有国立大学的奖学金,生活无忧, 但啤酒还是成了奢侈品,只有偶尔才能喝一瓶。
 
新加坡啤酒种类不多,除非你去酒吧,一般商店只有几种啤酒卖,最常见的是TIGER,这是一种本地产的味道很淡的Lager, 有点像燕京,比较清爽,但比燕京还淡, 我觉得像喝水, 一想到这水30多块一瓶,就觉得不值。另外常见的Guinness 和 ABC ,是黑啤 (Stout), 味道比较重,冰镇之后味道不错,渐渐我只喝ABC了。 但有时我会去荷兰村的一家德国餐馆吃饭,除了各种香肠和德式烤猪肘,我特喜欢那里的啤酒, 德国扎啤装在很大的啤酒杯中,味道很正。另外在新加坡不用开车,所以可以敞开喝酒, 兴致高时我会叫了一扎又一扎,虽然帐单会吓我一跳,但毕业后有了工作也就不在乎那一点开销了。
 
来到多市以后,发现这里啤酒只有两个地方可买,Beer Store 和 LCBO。 而且周末只开半天。好在这里啤酒种类繁多,各国的都有。另外圣诞前后还可以买到各种啤酒厂所特制的啤酒杯。我每年都会买几只,希望过几年我的吧台建好时能有些收藏展示。但啤酒不象Wine那样讲究多, 按我同事的话说,啤酒只要是冰的,别的谁在乎。我试了不下百种啤酒,除了一种烟熏啤酒和巧克力味的啤酒实在无法下咽以外,其他的都是酒肉穿肠过,心中没挂留。要说喜欢,LONDON Porter,是我喝过的啤酒中最让我爱不释手的, 虽然有一次看过一篇文章说Porter以前是用陈啤酒加工的, 是种比较低级的啤酒。但我喜欢味道重的啤酒,London Porter正和我的口味。真是没办法。
 
加国人爱DIY,什么都爱自己做,听说有人在浴缸里自酿啤酒,我以为是笑话,但有一个同事告诉我他爸爸真的就在自己家DIY啤酒,看来这得能人真是不少,有时也想试一把,但LP恐怕不会批准用浴缸,也许等明年九月九吧。也许那时就想出着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