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Need-based financial aid

留住孩子们成长的快乐时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由于涉及个人隐私,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直接比较的。大奔在这里引人注目是自然的。所以,大奔要真正“传授”,恐怕也很难。不过,这里真正有希望拿到Need-based financial aid的人并不多。家庭收入在十五万以上,能拿到的已经不多了。我有过专文论述,就不再提了。

不过,在对待Need-based financial aid这个问题上,我想说几句。

1。在一年几千块的范围内,还是不要和学校讨价还价。学校提供的是帮助,学校没有义务。自己的budget挤一挤,能对付,就算了。我女儿当时的情况是我的EFC明显比我计算的高。我也知道问题出在我去年换工作,多拿两个月未休的假。这笔钱换算成EFC,就是一年近5000块。我是见好就收,毕竟和上州立大学差不多,就不必去挣了。话讲回来,学校是女儿喜欢的,我也不会因为一年5000就改变主意。所以,一年多花5000,女儿满意,我也高兴。

2。既然是学校帮助的,就该教孩子学会感激。我给女儿说,老爸能力有限,不能资助你全部的学费,而大学出钱,你得感激。现在你没有能力感激,将来一定不要忘了母校。

中国文化强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对学校的报答,就是这种文化的体现。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作父母的,总希望孩子今后能和父母亲近,强调“孝”字。如果学校的“恩”可以不报的话,我们又如何能指望孩子能报我们的“养育之恩”呢?一个对朋友和社会没有回报之心的人,不会对父母有多少感激的。

3。在学校的Need-based financial aid package不能全部兑现时,不要给孩子压力。我女儿的Work-study就没有安排。毕竟学校位置有限,需求又多。我告诉女儿没关系,妈妈加班替她挣回来。

在私校,从富有家庭来的孩子不少,我们这些家庭出来的孩子,无论如何是没法比的,在孩子上大学之前就打了预防针。但孩子面对现实,还是可能有想法的,毕竟才十几岁,不是成年人。所以,一定要在“不和人家比”的大前提下,给孩子一些空间。

俺自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度过大学四年的。当时班上30位同学,只有两位是农村来的。同学对俺很好,也没有多少攀比。但作为穷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和不平衡还是会有的。所以,在小钱上让孩子大方一点,也是消除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另外,孩子手中零花钱充足,也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空间,结交更多的朋友,这不是利用私校的network优势嘛。

开学时我留给女儿的三千多快钱,女儿说花得只剩一千两百了。买书,衣服,生活用品等,都很花钱的。她要去Wall Street参观,规定穿着得professional 一点,要买高跟皮鞋,外套。她说太贵了。我告诉她,别买太便宜的,买好点的,以后还可以用,说不定更省钱呢。对懂事的孩子,父母适当大方点,让孩子在花钱上有空间,就会让孩子有更多参加学校活动的机会。

不管资助多少,父母要记住自己的退休计划要比孩子上大学费用优先。我们老了,千万不能成为孩子的负担。这也是美国许多理财专家建议的。

(10/25/2008)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