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那缤纷的往事-重点班的班驳故事 东无风

1978年秋季开学时,莫名其妙地被分到了8年7班,也是同年组最末一个班。 

    凡是学习不太好地,都提前毕业并被分到各个“青年点”去了,既所谓的“上山下乡”。 

    十三个班也合并成为七个。八年七班是重点班,就是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选拔出学习较好地50多人组成。那时行贿受贿、走后门的事情还很少,多数同学都是凭成绩分到这个班地。 

  可以用糊里糊涂或懵懂来形容上重点班。因为怎么去的不知道,重点班到底是什么也是不知道,就是知道学习环境变了,而且是彻底的变了。 

  教师一律是学校精英。 

  我所在的学校有十多名“名教师”,是从南方大城市下放到林区小城的“老三届”毕业生。他(她)们都是“文革”前名牌学校的大学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在1978年还没有离开我们的小城。在那个惟有读书高的特殊时期,也就被顺理成章的重用,尽管有的还是刚刚被摘掉“右派”的帽子。 

  记得有黄次锦(数学)、齐家正(数学)、张兆东(语文)、物理老师是陈善兰,还有政治老师刘德武、代数老师是何文媛等。 

  考大学英语只是参考分,所以对英语不是很重视。 

  始终是一位叫高得千的男老师教的。因为没有别的英语教师,他也就自然成了学校的英语权威。高老师非常有趣,总是将课堂气氛调节的非常热烈。有两件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想起来颇幽默。他在教英语数字的时候,不知道七是怎么说的 ,就one、two……瓣着指头数,直到数到七时,才知道:哦,是……另外,有一次他在考试的时候说〔不准打小抄哦,我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有个叫张*的男同学随口就接到〔你嘴大吃八方……〕,高老师的个头是矮矮的,但嘴却很大,其本人很忌讳说他的嘴大,所以他也毫不含糊,转身就给了张*两个响亮的耳光,并狠狠的说〔你是要吃两个耳光!〕 

 转眼就升入了高一,实际上就是现在的九年级。到了九年级的时候,恢复高考已经进入第三年,学习已经成为第一位的事情了。虽然没有当今的长辈这种疯狂的支持,在同学中,也是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 

  当时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的录取率非常低,记得是不超过考生的5%…… 

  到高一时,重点班改成了九年一班,以后到高二的时候同样的是十年一班。 

  凭心而论,实行重点班重点培养的方式是贻害无穷的。其受益者当然是重点学生,但却忽视了其余多数。 

  当时并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是顺理成章的一直在重点班学习。如果象当前般,通过各种人情关系进入,我可能没有到重点的机会,也许就顺理成章的被忽视,自己也许会自暴自弃,事实上有许多这样的同学就是如此…… 

  进了重点班并不是象现在这样,进了重点校就几乎是迈进了大学的大门,而是需要残酷的竞争……录取率很低,我们那所小城当时有八万多人口(现在只有六万了),每年能考上中专以上的,不过是十几人,本科的更是寥寥几人而已。 

  没有时下流行地自费补课,也没有多余的参考书之类东西,能学习到得知识就是课本和课堂上教地……再就是反复地作作业。在这方面,我有个记录恐怕是独一无二或者是破记录了——我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从没有作过作业。我总是找出各种理由不作,期间经历了很多险情。尤其是在大学期间,因此差点被降到专科班去。主要是钢笔字写的差,不希望丢人现眼,再就是我有我的特殊学习方法——自学。我喜欢自己看书,自己琢磨问题,尤其是平时喜欢看些乱七八糟的书,所学的东西不喜欢在课堂上学,只是等到临考试头几天,一口气将整本书都看完,然后应付考试。屡试不爽,但记忆的快,忘记的更快,结果是学了很多东西,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没学会,老百姓叫“半吊子”。   

    学习时,同学们都很自觉,很少说话。男女间更是从不说话,因为男女间戒备森严,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尽管有“心情”。 

  上高中的时候, 刚开始还实行的是男女同桌,一个学期后,莫名的分开了,那个怅惘啊,就甭说了。 

  幸运地碰到了一名非常漂亮的女同桌,并总是被其吸引,偷偷地瞧人家的侧影,这一瞧啊,还真瞧出点“事情”来。我惊喜地发现,她竟然在偷偷看我的考试答案……求之不得哦,我也就装糊涂,在考试的时候故意让给她看。物理不太好学,但我物理和化学一样,学的最好,每次考试都能及格,而其他多数同学都是四十几分那样。当然了,她的物理也自然能得高分了。能有半年吧,她就“远离”了我,被“无情”分到了另个女同学身边。后来,虽然她考上了一个中等学校,还成为了人民教师。可我总是认为,是因为我仗义,故意给人家操答案,才让其没有好好的学习,才没有考上大学,才……我的罪过大去了! 

  在刚上高中的时候,每次考试前二十名里几乎没有男同学。可能是那时男同学的基础普遍不好,或者是贪玩的关系。这是事实哦,有个男同学叫刘*杰,家庭条件不太好,放学后还要打草喂羊。另外,从大山里成长的孩子天性贪玩吧,尽管都在拼命的学习,但还是忘不了玩。他有一次在放学后非要找我打篮球,就我们两个,打了两个多小时。第二天,他没有上学,第三天还是没有来,三天后才来,一问,是那天打球累虚脱了,住院了。虽然有些个别和另类,但普遍基础不好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临近高考只有几个月的时候,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前二十名里,几乎再看不到女生了。竞争非常激烈,都在准备高考的初考,因为如果初考不上,就什么都作废。 

  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我的臆断是女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差,自我调节的意识差。反正那个现象挺让人奇怪的,特别是到了高考中,那一年,女生只有一名考上了中专,是个有50%日本血统的漂亮女生。 

  这段高中的记忆很零碎,也没有什么“嚼头”,可毕竟在心中沉淀了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里,经常无意中,从记忆的深处翻弄出来,再反复的阅读和回想,也就总是产生许多的感慨。感慨时光匆匆;感慨人生苦短;感慨那青春年少的时光不再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