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回家给爷爷过90大寿,爷爷见到我这个长孙回家了,格外开心。于是走进房间,从柜子里拎出一个大大的袋子,打开一看,三大本厚厚的书,纸张的颜色已经发黄了,大概A4大小,每本都很厚,线装订的,一看就是上了年代的古书。爷爷对我说:这是家谱。
家谱这个词,在我们这代人的脑海里已经甚是遥远,仿佛伸手不可触及一般。我小心翼翼的打开泛黄的古纸,听爷爷介绍家谱,这不由得令我想起了一个词:传宗接代!
第一本是本村的家谱。我老家全村都姓严,不姓严的几户人家都是后来迁徙进村的。几百年前,有一位老祖一个人来到此处定居,于是就有了全村的后代。全村共分十房。是祖上有十个儿子,于是每子一房。上半个村子五房,下半个村子五房。爷爷说,我们家是独房。所谓独房,就是本房没有旁支,如果我们没有儿子,那本房就算绝了。老祖的十房中,已经有一房绝了,现在剩下九房。我一听,好可怕,这就是传说的传宗接代了。我是这位第一位定居本村的老祖的第三十七代子孙。
第二本是外谱,就是老祖的家谱。向上可以追溯五十代。我翻开第一页,上面有一个画像,画中人慈眉善目,端庄的坐着,旁边写着三个字:楚庄王。我一看,愣了下,我寻思,这是哪个楚庄王?难道是春秋五霸的那个?于是我问了爷爷,爷爷也说不出个道道。我心想,这编家谱的真有水平,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居然把楚庄王算成老祖了。我慢慢翻着家谱。家谱写的很清楚,每一代的名字和旁系,一直到最后一页,第五十代,我看到了那位定居本村的老祖的大号。
顿时,我对家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上网查看了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还真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后代。
严氏一族的由来,让我慢慢道来:
最最最最最早的老祖,自然是炎帝黄帝,所谓炎黄子孙,就是这个道理。严氏一族最早的祖宗,就是黄帝。
黄帝轩辕氏生两子,次子叫昌意,昌意的儿子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有十一个儿子,第十个叫称,又叫伯服,他的儿子叫老童,又叫卷章;老童的第二个儿子叫吴回;吴回的儿子叫陆终,陆终一共有六个儿子,他分别赐六个儿子不同的姓氏,其中第六子季连姓芈。芈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姓。
商末,芈季连的后裔中出了个叫鬻熊的圣人,博学多才,德高望重,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周文王姬发和周武王姬昌父子先后拜他为师。后来周武王推翻了商朝,分封诸侯。武王去世后,世子姬诵继位,为周成王,他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楚侯,当时,楚国地处南方荆蛮一带,人口稀少,文化落后,仅为男爵,爵位在诸侯中地位最低,地盘也不大,但却是熊绎家族获得发展的新基点。熊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姓。
鬻熊的儿子叫熊丽,熊丽的儿子叫熊狂,熊狂的儿子叫熊绎,熊绎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个强大楚国的第一个
熊绎生熊艾,熊艾生熊×(名字找不到了),这个人生熊胜,熊胜传位其弟熊杨。熊杨生熊渠,熊渠生子三人。熊渠生熊挚红,挚红卒,其弟延而代立,熊延生熊勇,熊勇卒,弟熊严继位,熊严有子四人,长子伯霜,次子叔堪,中子仲雪,少子季徇。熊严死后长子伯霜继位,是为熊霜。熊霜死,三个兄弟争立,结果仲雪死,叔堪逃亡,少弟季徇立,是为熊徇。熊徇生熊鄂,熊鄂也称熊囏(jian),熊鄂生熊仪(若敖),熊仪生熊坎(霄敖),熊坎生熊目旬(虫分冒),熊虫分冒在位十七年,其弟熊通弑虫分冒之子而继位。
这个熊通要好好介绍一下,他是第一位称王的楚王,也是所有周诸侯里第一个称王的。熊通执政时是东周初期,经十多代人的努力,楚国已经强大起来,成为南方大国,而周王室则逐渐衰弱下去。熊通不甘心居于男爵的地位,为了立威,他亲自率领大兵,屯兵城瑕。熊通在这里协迫汉东、巴、庸等十二小诸侯国,联合打败了汉东最大的诸侯国隋国,然后协迫隋侯奏表周王室,要求加封熊通为楚王。当时别说是楚国,即使像齐、晋、郑这样的大诸侯国,也仅伯爵之位,周平王当然不同意隋侯的表奏。熊通大怒说:"我的先祖(指鬻熊)当过文王,
成王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于诸侯,楚地扩至千里。成王卒,太子商臣代立为穆王,十二年后穆王卒,太子旅(侣)继位。这个熊旅,就是楚庄王。
熊旅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欢乐,并下令说:"有敢谏者死无赦!"后来有伍举、苏从两人冒死进谏,熊旅纳言,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从大悦,当年就消灭了庸国,第六年战胜了宋国。这个打败宋国的一战,就是著名的泓水之战。那个
除了这一战,楚庄王还有一战很经典。当时,楚国公族中有一支斗氏,十分显赫,曾有多人当过令尹(相当于后世宰相),到了斗越椒时,权倾朝野,他野心极大,先设计害死令尹危贾,又害死了自己的哥哥而当上了令尹。他自恃才勇无双,又以先世功大,就起了谋叛之心,一次他乘楚王熊旅北上出兵时,起兵叛乱,并亲率大军阻截楚王。两军对阵时,楚王亲自擂鼓,以鼓励士气。斗越椒飞奔上前。嗖嗖两箭,一箭射中鼓架,一箭射中楚王的斗笠,楚军赅异,无人敢与斗越椒争锋。楚王就说:"文王在世时,曾请戎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了两支神箭,叫透骨风,藏在太庙里,现在他两箭已用完,还有什么可怕?"楚王用诱兵计,把斗越椒诱到河边,由神箭手养由基与斗越椒比箭,斗越椒不敌,被养由基射死。
斗越椒一死,楚国就去掉了心头隐患,为此楚王在渐台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名曰"太平宴"。这个宴会上,又发生了一个经典的故事。那天宴会一直饮到日落西山兴未尽,楚王又命人点蜡烛继续饮宴,同时又叫自己宠爱的许姬出来为众将斟酒,就在这时,忽然一阵风吹来,把蜡烛都吹来灭了,黑暗中。一支手伸过来,抓住了许姬的衣袖,许姬反手一抓,把这人帽子上的缨络抓了下来,这人一惊,放开了手。许姬疾步走到楚王面前,悄声告诉他然后说"快把蜡烛点燃,谁的帽子上没有缨络。就是无礼的人。"在古代,调戏君王姬妃,是灭族的大罪。许姬心想看谁有这么大的胆子,谁知楚王听了,见宫人正准备点烛,马上下令禁点火烛,又命饮宴之人都必须把帽子上的缨络扯下扔掉,竟把这犯罪之人包庇过去了。事后,他对深感委屈的许姬说:"酒后狂态,人之常情,我怎能为显贵妇人之节而伤我勇将。"正由于楚王有超人的气度,使那个武将后来在战场上拼死杀敌,以报王恩。这个故事,大概是记录最早的非礼,或者说揩油的故事了。
楚王不仅有超人的气量,而且又有识人之明,他起用孙叔敖为令尹,整顿内政,兴修水利,推行县制,增加兵力。公元前661年攻灭庸国,继又进攻陆浑之戎,陈捕周郊,后在必大败晋军,陆续使鲁、宋、郑等国归附。遂成就了一代霸业。楚庄王还干了一个著名的事情:他派使者去拜见周天子,向周天子询问九鼎的尺寸和大小。这个就是著名成语“问鼎中原”的来历。
他去世后国人根据他生前的主要功业而为他上谥号为"庄",带有严肃、敬重之意,故史称楚庄王。他有庶子数人,因不得继位,被迫分姓命氏,且为了表明身所出,便以他的谥号为姓,即为庄氏。
所以,我们的第三个姓,是庄。
到了汉朝,公元58年天降大祸,原来新登基的汉明帝姓刘名庄。按古代制度,皇帝的名字臣民是不能用的,既然皇帝名庄那么庄姓就不能用了必须改为他姓,要他们放弃祖姓,无疑于辱没祖先,不改又是抗旨,罪应杀头。这时庄姓中有一个叫庄严的人,大胆上书进谏,恳求皇上开恩,收回成命,无奈皇帝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尊严。庄严的上书,不但未能如愿,反而遭到杀头之祸。后来又有些人因不愿改姓而遭杀,无奈中,庄姓人为了纪念这位敢于冒死直言的同族,就改为严姓。庄姓一度消失,直到魏晋以后,才有一些人复为原姓庄,更多的人则以严姓传了下来。
这,就是严姓的来历。所以,严姓和庄姓,实为同祖,即楚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