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专栏》 曲艺 曲艺,在旧社会叫“拾样杂耍”, 包括说、学、逗、唱、耍、变、练、弹奏, 无论南北地方小曲、鼓书、 杂技、戏法等等,均包括在内。 各个曲(技)种源流不一, 产生年代与发源地也各有不同。 评书、莲花落和某些地方曲调的上溯年代可能久远一些, 但大部分是清代乾隆年间, 南北时调小曲和打七块板的 (如莲花落、数来宝、说快板等)并合一起,应时而生的。 其时,正当清王朝鼎盛之时, 一般旗人子弟,坐享燕乐升平之乐事,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乃于茶余酒后, 聚集一堂,以弹唱说练为消遣。 有的为了歌功颂德,祝福邀宠, 对演唱节目,有所融台与创新。 因之,有些曲种得以产生、改革和发展。 洎同(治)、光(绪)年代, 这些纨绔子弟由于长期不事生产, 坐吃山空,有曲艺一技之长者, 不得不放弃票友生活,而以鬻艺为业。 为了引人入胜,又有人先后创演了一些庄谐兼备、唱表俱佳的新节目, 曲艺的形式和内容,也更见丰富与充实了。 同时,由于民间文艺如话本、 俗曲等曲艺创作不断发展, 各地民间艺人到各城镇鬻艺献技, 撂地赶场,日渐兴盛。 艺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 对所演节目也有许多改革与创新。 到本世纪初,以经营书场为业者, 为了招徕观客听众,广开门路, 争奇斗胜, 只要为群众所欢迎,极尽挖掘搜罗之能事, 于是北京由票而艺的子弟们,各地原来撂地的民间艺人们, 江湖上卖艺的杂技演员们,凡是有一技之长者, 都应邀荟集一堂, 登上舞台,同台演出。 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京津两地,书 场林立,艺人名家辈出,备显身手,曾称一时之盛 北京屯 五光十色 曲艺节目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