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戏曲篇(十一)京剧票友


业余戏曲表演爱好者的专用名词叫做票友,各剧种都有票友,最早出现的票友是昆曲票友,人数最多的是京剧票友。票友集会场所叫做票房,通常以所在地为名,也有用十分典雅的名字。据说票友这个名称来自雍正的时代。康熙有好几个儿子都喜爱戏剧,包括雍正,因而有一些善歌的朋友。雍正登基后,念及这些旧雨,发给龙票作为他们的生活费用,但禁止他们和戏班中人相混,以示与伶人有别,从此凡好唱而不以此为生者,均被称为票友。用现代语言,票友和票房就是业余演员和业余剧团的意思,玩票就是业余演员唱戏。最早知名的票友大概是康熙的十六子庄亲王允禄,此人文学修养和音乐天赋甚高,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亲王的身份,物质条件他人不可企及。因为玩票是一种奢侈的娱乐活动,需要相当的经济实力。可别小看票友,其中不乏高人,生旦净丑,文武场面(指伴奏的文乐和打击乐),行当齐全。一些有实力的票房,还专门搭建了舞台,就连常用的小道具也都有准备。庄亲王允禄更有自己的戏班:王府京班,不过那时候京剧尚未出现,是京腔的戏班。

京剧发源于北京,在京剧形成的同时就出现京剧票友,这里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有大量八旗子弟。道光年间,八旗兵早已不是朝廷的军事主力,八旗子弟不娴刀马,除了可参加科举考试,不允许从事其他职业。清代中期一般旗人生活还不至于像清代晚期那末潦倒,玩票对他们是一种合适的娱乐活动。到京剧鼎盛时期,北京城内各种规模的票房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能成为票友的大都为中产阶级,当然也有巨贾富商、政界要人及王室后裔等特殊群体。每次票房活动时,都会邀请几位专业演员参加,一是助兴,二是便于交流,有道是教学相长嘛。京剧票房的兴旺,可以说对京剧的普及和宣传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票友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对于戏文的理解颇深,又对音韵、唱腔有长年的研究,他们对于京剧的热情,十分高涨,定期要进行活动,那份执著的精神,就连专业演员也会为之翘起大拇指。因此票友中出现了不少佼佼者,他们的表演往往能得到专业人士的赞赏,成为一代名票。如清代同光年间,著名的翠峰庵票房每月逢三、六、九在“和声园”彩唱,票友登台串戏,观众争往观之,其门票与前门外戏院相同,其演技之优简直达到了与专业演员不相上下的水准。不过对于大多数票友来说,要登台唱戏,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京剧艺术的综合性太高了,对于唱念做打的要求极为苛刻,所以没有经过在科班接受专业训练是很难达到一定造诣的。

票房的规模各种各样,大多数是以清唱为主的票房。所谓清唱,就是便装登台歌唱,无需化妆和穿戏服,这种方式比较简单、轻松,也颇为经济。另外,还有家庭式的票房,即参与者都是家庭成员,休息日大家聚在一起清唱,这种感觉很温馨,不会有任何拘束。票友虽是非职业的,但文化人出身的居多,因此票房也无形中成为艺术研究的团体,他们会把戏中一些不合理地方进行整理、删减,使之达到完美的境界。平时,票友和演员之间的交往是很频繁的,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听说有的演员还经常向票友请教艺事呢。

清末北京最有名的票房大概就算坐落在西直门内盘儿胡同的翠峰庵票房,同治十年(1871)成立,正式名字叫赏心乐事票房。创办人载雁宾是清宗室,同治、光绪的兄弟行。翠峰庵是个尼姑庵,本是他家的家庙,请了一个老尼姑司香火,僻静宽敞,而且有许多空房子。于是载雁宾就纠集了一帮戏迷票友,在此设立了票房,喝茶吃酒,听戏唱戏,切磋技艺,讨论戏情戏理。翠峰庵票房人数众多,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不少是能文善画的文人墨客。因此对剧情、人物、戏词、音韵、唱腔的推敲和研究,往往要超过一般的艺人,票房几乎就是一个京剧的研究团体,于是越办越兴旺。光绪年间达到鼎盛状态,加入的票友人才济济,各色行当齐全,光绪二十年后由德珺如主持,黄润甫、金秀山、汪笑侬、刘鸿声、龚云甫等都曾是此处票友。彩唱的时候,一些著名的演员也悄悄地买了戏票,混在普通观众中看戏,结果“名伶之来观,每为夺气,亦可见其艺术之超矣”。

民国初年水平最高的票房当数春阳友会票房,它1914年成立于崇文区东晓市大街129号的浙慈会馆,1918年停止活动。创办人樊棣生,原工老生并擅胡琴,曾从内廷供奉耿俊峰习打鼓,精通场面。其父樊永培曾任清末缎匹库经承,颇有家资。该会之名取“春阳明媚、生机旺盛”之吉意。名誉会长是李鸿章之子李经畲,票房规模设施,犹如正式剧团。特邀钱金福、姚增禄、鲍吉祥、李春霖等来此授艺和指导排练。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姜妙香等以会员身份参加活动。红豆馆主、卧云居士、郭仲衡、言菊朋、赵子仪、恩禹之等均是该会的名票。由于人才济济行当齐全,文武戏均能演出。恩禹之所演《岳母刺字》中的宗泽,其反西皮二六大段唱腔为其独有。赵子仪曾从杨隆寿、姚增禄、俞振庭、王福寿、钱金福、范福泰习艺,与尚和玉、尚小云为莫逆之交,茹富兰、杨盛春、侯永奎、李少春都曾向其请教,可见其艺术造诣之深。钱金福、王长林、李顺亭、余叔岩、程砚秋等均曾在此演出。该票房为京剧事业培养了不少人才。有的票友如言菊朋下海后遂成一代名家。

春阳友会解散后,红豆馆主和袁克文(民国四公子占了两位)创办言乐会,极一时之盛,经常组织演出。京城票界知名人士包丹庭、言菊朋、赵逸叟、张小山、载润亭等均被罗致,陈老夫子德霖、俞振飞之业师程继先,还有花脸名宿、谭鑫培的老搭档钱金福,以及北昆耆宿之一韩世昌及梅兰芳等也加入了“言乐会”,可见其号召之大,影响层次之深了,可以说是京剧研究院了。

从民初开始涌现一些京剧茶社,只是清唱不彩唱,俗称“清音桌”,也是一种票房。

票友从最初只是凑在一起拉拉唱唱,仅是娱乐消遣,即不响锣鼓,也不粉墨登场,更不对外演出,逐渐演变到不仅场面齐全,而且能演整出戏了。在票友的行列中,人员极为广泛,不仅有来自各行各业工人、职员、商人、教师、学生、医生等,而且很多是豪门贵族、皇亲贵胄、官衙小吏、军阀子弟、文人墨客和清朝的遗老遗少等各个阶层的人员。他们的爱好亦极为全面,不仅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应有尽有,而且文武场面、服装、检场都涌现了不少人才。甚至有的不能演唱,不能拉弹,专门跑龙套来过戏瘾,而且自备各种龙套服饰,真可谓铁杆戏迷。而且有自知之明,不要求演一个什麽角色,弄得坏了一锅粥。

其中不少名票出自贵族显宦、巨绅富贾等名门,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加上自己勤学苦练,使自己的艺术造诣成绩斐然。有的能戏之多超过专业演员。深为名家们所赞叹,不少专业演员向他们问业请教。早期名票如:周子衡(1815–1905)同治、光绪年间程(长庚)派名票,学程达到乱真的地步,曾得到程大老板的赞许。汪桂芬、余胜荪、王风卿等均曾向其请教;孙春山(1836–1889)人称“孙十爷”,曾任前清兵部车驾司郎中(国防部军车局局长)、会同馆监督。精通音律腹笥渊博。为光绪年间著名青衣票友,艺宗胡喜禄和陈宝云两位名家,深得此二位赏识。余紫云、陈德霖等均曾受其教益,其盛名享誉京师。

最著名的票友是红豆馆主(1871–1952),道光儿子恭亲王奕?的孙子,名溥侗,字厚斋,号西园。排行第五,人称“侗五爷”。不仅昆乱不挡,而且生、旦、净、丑皆能,又精通音律,能戏颇多。谭鑫培、王楞仙、黄润甫皆为友好。陈德霖、李顺亭、罗寿山(百岁)、梅雨田等名家亦曾向其传授京昆剧目。所演《定军山》、《天雷报》、《空城计》、《碰碑》、《清风亭》、《打棍出箱》、《连营寨》等,深受谭鑫培(文武老生)赏识。《镇潭州》、《八大锤》、《拾画叫画》等向王楞仙(小生)所学,尤其《奇双会》之赵宠,逼肖王楞仙,而且此戏能李桂枝(旦角)、李奇(老生)三个角色。《阳平关》、《战宛城》之曹操(架子花脸),神似黄润甫。《金山寺》为陈德霖(青衣)所授。《连升店》之店家(丑角),为罗百岁亲传,曾与四兄溥伦(叙斋)合演此剧,伦四饰王明芳,一时传为佳话。《乌龙院》宋江、《宁武关》周遇吉、《琴挑》潘必正、《九莲灯》傅奴、《雷峰塔》白娘子、《芦花荡》张飞、《青石山》王半仙、《风筝误》丑小姐等各行当之角色,演来均有独到之处。尤其《群英会》一剧能演周瑜、鲁肃、曹操、黄盖、蒋干五个角色,且均能出神入化。被誉为“票界大王”。余叔岩、言菊朋、奚啸伯等均向其问艺。

清宗室里光绪的亲弟弟载涛(1887–1970)也是武生名票。既能长靠又能短打,更擅猴戏,武工扎实。所演《铁笼山》、《金沙滩》、《白水滩》、《水帘洞》、《安天会》等,深为内行所称道。其《安天会》,与杨小楼同出一师,均为张淇林亲授,后李万春曾得其指点。民国四公子中的袁克文(1890–1931年),号寒云,为袁世凯次子。昆乱不挡,生、旦、净、丑皆能,其丑角表演尤为出色,常演于江西会馆;四公子中的另一位张伯驹(1898–1982年),别署冻云楼主,余派老生,常与余叔岩切磋技艺,并从钱宝森、王福山习武工。《别母乱箭》为常演剧目。曹与田桂凤、梅兰芳同台演出,杨小楼、余叔岩、程继先、王凤卿等曾为其傍演《失•空•斩》。1930年与李石曾、齐如山、梅兰芳、余叔岩、冯耿光等在天津组织“国剧学会”。

除了北京以外,天津和上海也是票友、票房较多,水平较高的城市。

当票友有了一定的造诣后,有的便转为职业演员,称作“下海”。但票友下海须先拜“带道师”,方可取得“梨园公会”的会籍,才能算是正式演员。清政府禁止旗人演戏,若旗人票友下海即注销旗籍,因此不少旗人出身的名票是在民国以后才下海成为京剧名家的。在京剧史上,由票友下海遂成一代名家的,老生有:张二奎、卢胜奎、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又宸(谭鑫培之婿)、郭仲衡(程砚秋多年搭档)、言菊朋、奚啸伯等;小生有:德珺如(满族公爷,《鸦片战争》中大学士穆彰阿之孙)、俞振飞等;旦行有:朱琴心、南铁生、黄桂秋、童芷苓等;净行有:黄润甫、金秀山等;老旦有:龚云甫;丑行有:刘赶三。

今天,京剧虽然不如从前那么兴盛,但票房的活动却依然十分活跃,目前票房的数量是京剧院团的好几倍,有的城市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京剧团已经解散了,可票房却仍然存在。现在电视台还经常举办全国性的票友大赛,文化部门也办过中国京剧票友节等大型活动。总之票友的活动越来越广泛了,他们是京剧艺术永远的拥护者和追随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