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页
新闻
读图
财经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时尚
旅游
影视
博客
群吧
论坛
电台
热点
原创
时政
旅游
美食
家居
健康
财经
教育
情感
星座
时尚
娱乐
历史
文化
社区
帮助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鼓励与批评
鼓励与批评
2008-12-19 15:09:27
carehealth
主要涉及食疗营养,菜肴烹制,饮品调制,果蔬种植,养花陶情,两性健康,中医及运动养生等。
首页
文章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鼓励与批评
孩子的许多好的习惯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以一种“无中生有”的方式出现的。也就是说原来所没有的好的行为习惯,在父母的鼓励下,从无到有的生长出来。
一种行为从无到有的变化,其实是一种飞跃。只是这种飞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太频繁,让我们目不暇接,以至于最后变得似乎是理所当然了。
比如说,孩子自己第一次的洗脸刷牙,系鞋带、倒水喝、穿衣裤、干家务活,等等,都是在父母的不断鼓励下才开始的。而这就是独立的开始,也就是从依赖别人逐渐地过渡到依靠自己。
父母对孩子的鼓励越多,孩子的这种变化过程就越自觉。作为父母,尤其要在孩子小的时候,特别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孩子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出现,就要不断地去强化,这样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直至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
反过来,无论教育多么完美,孩子的各种坏的行为也会以“无中生有”的方式显现出来。坏的行为方式并不是被有意识地“鼓励”出来的,而是其自身矛盾运动在环境的作用下的一个自然结果。因为这个世界就是处于一个永恒的矛盾当中,好与坏本身就是互为你我的。好的行为如果得不到彰显,坏的行为就会表现得较为突出。比如说,平时吃不了苦,以后表现出来一定是贪图享受,就像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是连在一起的道理一样。
一旦某种不好的行为出现了,就一定有它出现的道理。此时,如果父母想去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就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此消彼长的方式,让它向它的对立面转换。比如,如果孩子胆小,第一次不敢上台弹琴,训斥他并不能让他不害怕,反而会适得其反。只能鼓励他勇敢一点,告诉他只要上台弹了,无论好坏,他都会得到一个奖品,以奖励他的勇敢。这样,一旦孩子迈开了第一步,以后就好办了。事实上,勇敢的人并不是不害怕,而是能够克服自己的恐惧。再比如,孩子如果说谎,父母的任何打骂和强制都无法彻底消灭说谎。其实,说谎的成因是出于自保,以逃避惩罚。惩罚得越厉害,谎也就会越说越大。要想让孩子不说谎,只有反其道而行之,不是在他坦白之后惩罚他,而是奖励他的诚实。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说谎。
其实对任何一种不好的行为,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鼓励,促其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比如,自私的,就多鼓励奉献;贪婪的,就鼓励加强自制力;固执的,就多鼓励变通;冷漠的,就多鼓励助人为乐;懒惰的,就鼓励多做家务活和义工;着急的,就多鼓励耐性,等等。反之,如果只是批评他的缺点,他得有点并不会因此就变得多起来。比如,我们批评孩子忘性大,他下次还是照样忘了带东西去学校,不如每天表扬他,至少他每天还记得带书包上学,同时提醒他头天晚上把所需东西都准备好。久而久之,他就什么也不忘了,这就是鼓励与批评的不同。鼓励之所以这么重要,原因就是鼓励所表达的其实是“关爱”,就像太阳对万物的关爱是一样的——温暖、和煦。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爱”的话,万物的生长都无从谈起。人也是这样,离开了爱,就无法茁壮成长(怎样鼓励,这里就不详述,需要另文详加叙述。怎样鼓励是一门艺术,这里只提及原则性的方法。)
因为,好与坏是辩证的统一,任何一种行为都同时包含好与坏的方面。不去将好的方面发扬光大,坏的方面就会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要让好的行为起主导作用,则必须有意识地让坏的行为向好的方向转化。然而,这种转换过程所强调的是去鼓励与其相对立的好行为,而不是强调批评坏行为本身。这不仅仅是因为鼓励好行为容易被当事人接受,而批评坏行为则容易造成当事人的抵触。这么做的根本原因是:缺点无法消灭,它与优点是一种共生的关系。
鼓励虽然如此重要,但批评也不可或缺。可是,什么时候批评,以及怎样批评,就值得深思。批评所要表达的目的其实仅仅是“不可以”和“停止”的意思,也就是此路不通的意思。比如,孩子早上误了校车,父母可以批评他睡得太晚,以后必须在某个时间早点入寝。但不可以羞辱他,说他一贯懒懒散散,拖拖拉拉,更不可为了自己的上班被耽误而冲孩子撒气,乱骂一通。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开好闹钟之后,再自行检查一遍,父母则经常性的奖励这种自律行为。同时告诉孩子,一年之内,他可以有三次例外,超过了三次,就不会有人送他去学校了。也就是既容许犯错误,又教会他学习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也就是说,批评必须适度,且要对事不对人。孩子越小,鼓励越要多,批评越要少。只有在一棵小苗长皮实了之后,它才经得住暴风雨的洗礼。鼓励增强人的自信心;批评增强人的承受力,两者不可或缺。等孩子长大了些后,对于自信心强的孩子(平时受到的鼓励多),批评可以严厉些,但必须有针对性;对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批评则要和风细雨,或者尽量让批评听起来像表扬。比如,批评他弹琴弹错了,可以说,你很有创造性;手型不好,可以说,要是所有的指头,都像无名指一样,就更好了;回答弹得好还是不好的问题,只说有进步,但如果能够如此这般一点,进步就更大,等等。
但无论何种批评,都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而不是嫌弃或是羞辱。否则,孩子就会产生愤恨的情绪。这种反应很正常,它是一种原始的自我防御机制——当机体在受到外来的攻击时,它就会处于一种应急的状态下。从本质的意义上来说,任何的批评就犹如一个小小的进攻行为,它对任何一个特定的个体来说都会带来某种程度的不安全感,因为它所表达的是对某一行为的否定,进而威胁到它的行为主体。作为这个行为的主体,它就会自然地反抗,因为反抗外来的威胁,是个体生存的第一天性。如果孩子在接受批评的时候感觉不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他就会在愤恨的驱使下,自然而然地跟父母对着干。因为“恨”的法则就是造就敌人,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原本就很脆弱的自尊心,他就会奋起抗争。如果实在斗不过,就只好自我放弃,进而自甘堕落,也就是以一种自毁的方式来达到伤害父母的目的。因此,父母在实践中,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妥协,也就是双方各让一步。这样,反倒成就了中国人所说的中庸之道,也就是在粤⒌牧郊?校?业搅艘桓銎胶獾恪?br />
父母如果明白了怎样鼓励,怎样批评,就可以掌握好教育孩子的分寸。从无到有地培养出好的行为方式来。相反,对不好的行为方式,则用批评使之警醒和止步,并通过不断地鼓励其对立面的好行为,使之此消彼长,逐渐地向好的方向转化。但要切记,这种转换的过程是渐进的,它需要无限的耐心。抓住了这个要点,就会使我们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得心应手,不至于出太大的偏差。至少可以避免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毛病。
[
打印
]
由carehealth张贴
登录
后才可评论.
今日热点
马斯克“人民革命”的前景如何?(下)
野性de思维
一位清华教授的感叹:中国学生最大的软肋,是没有自己的观点
sandstone2
在政府工作过几年,对马斯克裁员的看法
smeagolrocks
邻居家的悲惨故事:生无恋、死有憾
梅华书香
家庭财务下沉止损于那张毕业证!
mychina
一个月
biglow
重返北京大学
KarlMax
美国最糟糕的前景
ShalakoW
泽连斯基为什么给脸不要
大号蚂蚁
三評川普新政:美俄談判
激扬文字
三十多年前一桩没成的生意
borisg
人性与神性的纠结
舒怡然
此食货非彼吃货,不为人知的财货史
思芦
文如其人?不一定
花似鹿葱
一周热点
马斯克“人民革命”的前景如何?(上)
野性de思维
天不生特朗普,美国百年如长夜
北美_原乡人
川普为什么出卖乌克兰?
林向田
送给爸妈的礼物
BeijingGirl1
我回国依然不吃的那些所谓美食
mychina
回国生活:春节期间在乡村医院做手术的经历
我生活着
中年的生活韵味 静候财富新机
康赛欧
极端节俭致富的一对夫妻
梅华书香
美国科技危机:中国工程师断崖式流失背后的生死局 !
美国老师
隆胸,征服男人的武器
魅力野花
阿三受辱和万斯发飙
朱头山
婚姻中的破洞,情人节的大餐(图)
菲儿天地
回国日记(16)华为手机之优劣
laopika
为什么美国抛弃乌克兰
骆驼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