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杂谈 禽鸟篇(八)孝鸟乌鸦


乌鸦是一种常见的鸟,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潦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在从前启蒙读物《增广贤文》中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意思是,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8226;禽部》记载着:“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宋人洪迈(1123-1202),在《夷坚志》中说,世传有《阴阳局鸦经》,据称是西汉东方朔所著,是专门讲用乌鸦占卜的著作。清人俞樾(1821-1907),《茶香室续钞》卷二引《鸦经》:“凡占鸟之鸣,先数其声,然后定其方位,假如甲日,一声即是甲 声,第二声为乙声,以十千数之,以辨其缓急,以定吉凶。”究其《鸦经》是何时的著作,是否是那位以放荡不羁,滑稽诙谐而出名的东方朔所著,不得而知,且无稽可考,但从许多年史记载看出,早在西汉时期,就盛行鸦卜习俗,则是可信的。现代人看来;乌鸦全身漆黑,叫声聒噪,招人讨厌,但汉代人却把乌鸦看作吉祥鸟。据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六所记,景帝三年,“有白颈鸟与黑乌群斗楚国吕县,白颈不胜,堕泅水中死者数千。”这预兆着楚王刘戊附吴王谋反,兵败后逃往丹徒,为越人所击,堕泅水而死的后事。由此看来,在汉代人眼里,乌鸦是胜利的象征。延至唐代,也颇行鸦卜。段成式(约803~863)《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六《羽篇》说:“人临行,乌鸣而前引,多此。”

清初褚人获记载了我国巴楚地区也俗行鸦卜,据其《坚瓠四集》卷三“鸡部”条:“巴陵鸦,不畏人。除夕,妇女各取一鸦,以米果食之。明旦,以五色缕系于鸦颈,放之,视其方向卜一岁吉凶。其占甚多,大略云:“鸦于东,兴女红,鸦子西,喜事齐;鸦子南;利桑蚕,鸦子北,织作息。甚验。又元旦梳头,先以栉理其毛羽,祝曰:‘愿我妇女,黰发鬓鬓,惟百斯年,似其羽毛’故楚人谓女髻为鸦髻,今俗误为丫髻。”可见,人们对鸦崇信到了何等程度。建议有早白头的中青年女子,饲养乌鸦做宠物,元旦晨起梳头之前,木梳先梳理乌鸦的羽毛,同时祈祷上述祝词。在下已申请此项专利2009001号。

聊斋志异中的《竹青》内容写的是一位穷秀才变成了乌鸦并与另一只乌鸦竹青相爱的故事,现在看起来很符合当代人的保护动物的意识。故事很有趣,如用现代汉语缩写,难以取舍。好在全文不长,语言也不深奥,全文照录,个别地方用括弧加以注释。

鱼客,湖南人,忘其郡邑。家贫,下第归,资斧(旅费)断绝。羞于行乞,饿甚,暂憩(憩:歇息)吴王庙中,拜祷神座。出卧廊下,忽一人引去见王,跪白曰:“黑衣队尚缺一卒,可使补缺。”王曰:“可。”即授黑衣。既着身,化为乌,振翼而出。见乌友群集,相将俱去,分集帆樯。舟上客旅,争以肉向上抛掷。 群于空中接食之。群于空中接食之。因亦尤效,须臾果腹。翔栖树杪,意亦甚得。逾二三日,吴王怜其无偶,配以雌,呼之“竹青”。雅相爱乐。鱼每取食,辄驯无机(经常驯服而不机警),竹青恒劝谏之,卒不能听。一日有满兵过,弹之中胸。幸竹青衔去之,得不被擒。群乌怒,鼓翼扇波,波涌起,舟尽覆。竹青仍投饵哺鱼。鱼伤甚,终日而毙。忽如梦醒,则身卧庙中。先是居人(庙主)见鱼死,不知谁何,抚之未冷,故不时令人逻察之。至是讯知其由,敛资送归。后三年,复过故所,参谒吴王。设食,唤乌下集群啖,祝曰:“竹青如在,当止。”食已并飞去。后领荐归,复谒吴王庙,荐以少牢(只用羊和猪的祭礼,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礼叫太牢)。已,乃大设以飨乌友,又祝之。是夜宿于湖村,秉烛方坐,忽几前如飞鸟飘落;视之则二十许丽人,冁然(高兴地笑起来)曰:“别来无恙乎?”鱼惊问之,曰:“君不识竹青耶?”鱼喜,诘所来。曰:“妾今为汉江神女,返故乡时常少。前乌使两道君情,故来一相聚也。”鱼益欣感,宛如夫妻之久别,不胜欢恋。 生將偕与俱南,女欲邀与俱西,兩謀不決。生将偕与俱南,女欲邀与俱西,两谋不决。寝初醒,则女已起。开目,见高堂中巨烛荧煌,竟非舟中。惊起,问:“此何所?”女笑曰:“此汉阳也。妾家即君家,何必南!”天渐晓,婢媪纷集,酒炙已进。就广床上设矮几,夫妇对酌。鱼问:“仆何在?”答:“在舟上。”生虑舟人不能久待,女言:“不妨,妾当助君报之。”于是日夜谈宴,乐而忘归。

舟人梦醒,忽见汉阳,骇绝。仆访主人,杳无音信。舟人欲他适,而缆结不解,遂共守之。积两月余,生忽忆归,谓女曰:“仆在此,亲戚断绝。且卿与仆,名为琴瑟,而不一认家门,奈何?”女曰:“无论妾不能往;纵往,君家自有妇,将何以处妾乎?不如置妾于此,为君别院可耳。”生恨道远不能时至,女出黑衣,曰:“君向所著旧衣尚在。如念妾时,衣此可至,至时为君解之,”乃大设肴珍,为生祖饯。即醉而寝,醒则身在舟中,视之洞庭旧泊处也。舟人及仆俱在,相视大骇,诘其所往,生故怅然自惊。枕边一襆(包袱),检视,则女赠新衣袜履,黑衣亦折置其中。又有绣橐(小而有底的行囊叫橐)维絷腰际,探之,则金资充牣焉。于是南发,达岸,厚酬舟人而去。

归家数月,苦忆汉水,因潜出黑衣着之,两胁生翼,翕然凌空,经两时许,已达汉水。回翔下视,见孤屿中有楼舍一簇,遂飞堕。有婢子已望见之,呼曰:“官人至矣!”无何,竹青出,命众手为缓结,觉羽毛划然尽脱。握手入舍,曰:“郎来恰好,妾旦夕临蓐(临产)矣。”生戏问曰:“胎生乎?卵生乎?”女曰:“妾今为神,则皮骨已硬,应与曩(从前)异。”越数日果产,胎衣厚裹如巨卵然,破之男也。生喜,名之“汉产”。 三日后,三日后,汉水神女皆登堂,以服食珍物相贺。 并皆佳妙,無三十以上人。并皆佳妙,无三十以上人。俱入室就榻,以拇指按儿鼻,名曰:“增寿”。既去,生问:“适来者皆谁何?”女曰:“此皆妾辈。其末后着借白者,所谓‘汉皋解珮’(汉皋: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北;珮:玉珮。相传周郑交甫于汉皋台下遇二女,解珮相赠。)即其人也。”居数月,女以舟送之,不用帆楫,飘然自行。抵陆,已有人絷马道左,遂归。由此往来不绝。

积数年,汉产益秀美,生珍爱之。妻和氏苦不育,每思一见汉产。生以情告女。女乃治任,送儿从父归,约以三月。既归,和爱之过于己出,过十余月不忍令返。一日暴病而殇,和氏悼痛欲死。生乃诣汉告女。入门,则汉产赤足卧床上,喜以问女。女曰:“君久负约。妾思儿,故招之也。”生因述和氏爱儿之故。女曰:“待妾再育,令汉产归。”

又年余,女双生男女各一:男名“汉生”,女名“玉珮”。生遂携汉产归,然岁恒三四往,不以为便,因移家汉阳。汉产十二岁入郡庠(郡县的公立学校)。女以人间无美质,招去,为之娶妇,始遣归。妇名“卮娘”,亦神女产也。后和氏卒,汉生及妹皆来擗踊(擗:以手拍击胸膛;踊:用脚顿地。捶着胸跺着脚大哭,形容极度哀伤)。葬毕,汉产遂留;生携汉生、玉珮去,自此不返。

关于乌鸦还有一个有名的传说,伍子胥和申包胥是要好朋友。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的太子的太傅,在太子少傅费无极调唆下,楚平王夺了太子的未婚妻,逼走太子建,杀了伍奢全家。伍子胥单身逃走,途遇申包胥,伍子胥发誓要灭楚国报仇,申包胥说,我很同情你家的不幸遭遇,但如果你灭楚国,我也发誓使楚复国。据《左传 定公四年》(前506)记载,是年,在伍子胥帮助下,吴王阖闾攻入楚国首都郢。此时楚平王已在十年前死去,继位的昭王逃到随国。申包胥到秦国,请求秦哀公出兵帮助楚昭王复国。秦哀公指着马厩里的马和庭院里的乌鸦说:“如果乌鸦的头变白了,同时马能长出角来,寡人就出兵。”申包胥在秦国宫廷哭了七天七夜,终于乌鸦的头变白了,马也长出角来,秦哀公遵守诺言出兵救楚。

虽然现代人普遍认为乌鸦的形象不佳,鸣声嘶哑难听,但是寒鸦、暮鸦、鸦噪无论在唐以前的古诗、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至今的诗词中都是经常吟诵的题材,下面各举一些例子。汉代乐府杂曲《鼓吹曲辞 战城南》:“城南征战多,城北无饥鸦。白骨马蹄下,谁言皆有家。城前水声苦,倏忽流万古。莫争城外地,城里有闲土。”唐代李白《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暮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贺《五律 过华清宫》:“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五代孙光宪《竹枝词》:“门前春水白苹花,岸上无人小艇斜。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宋代李清照《忆秦娥》:“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元代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明代夏完淳《卜算子 断肠》:“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清代纳兰性德《梦江南》:“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现代鲁迅《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