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凯歌还,还!”

       (纪实)

  上海男“知青”郭子清给我的最初的印象就是他那个硕大的头。这位在上海人中最能侃,个子很高,脖子很细,侃到妙处就神采飞扬地摇他的大头,总让人联想到会摇头的泥胎玩具。1971年春,这批上海中专技校的上海人(比我们北京“知青”普遍地大四、五岁)来到了农场。记得他们是上午到连队来的。大田队的小子们中午收工回宿舍,见到这帮可怜的家伙们。坐了三天四夜的火车,人已经成了空皮囊,每人一身绿色棉衣、棉裤,直挺挺地躺在指定的空铺上,面色疲倦,闭着眼睛一动不动,象一条条乾瘪的大青虫。忽然外边一阵嘈杂,分场革委会副主任(两年后升为主任)陈盛文带着干部们视察兼慰问来了。

  只见郭子清一跃而起。“领导来了。领导同志们看望大家来了。”陈盛文还没进门,他就迎出门去。刚才他还绿着脸诅咒农场的一切,现在已容光焕发,并不失时机地拼命握手。他双手抓住陈盛文的肥手抖动着,陈盛文浑身也随之颤抖,象触了电,一时搞不清楚为什么郭子清如此激动,眼中都闪着泪花。陈副主任都不自在了。陈盛文进门问候了一下,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就转出宿舍。郭子清尾随其后,对领导的光临万分感激,并希望不断地聆听教诲。

  “我们要多多关心这些青年。人家大老远地从上海来,多不容易。唉,上海在南方吧?”陈盛文离开连队时打着官腔,最后问了一句。“刚才那个上海青年叫什么名字?我看他对‘上山下乡’很有热情嘛!是个干部苗子。”

  对,郭子清“热情”太高,把别人的热气都带走了,不然怎么人们都起鸡皮疙瘩?后来他果然调到坐分场的办公室搞宣传了,“干部苗子”嘛。有那么几年我没怎么和他接触。印象中,分场的干部们一来视察,郭子清就跑前跑后,手里总拿个小笔记本记着什么,满脸陪着笑。

  从某种意义上讲,郭子清去分场当了文书后,他没少让分场各个连队干农活的“知青”们受累。他的“披星戴月,苦战四十天闯过夏锄关,出大力、流大汗,大干、苦干四十天,不死也要扒层皮,誓死闯过夏锄关,做扎根边疆的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一“创造”出来,夏锄期间每天都早上三点半吹哨起床,晚上九点以后才收工。领导有话,得“披星戴月”。“革命化胜过机械化”“警句”一出笼,分场主任陈盛文就让各连“知青”“拿出点儿实际行动来”。当时正是麦收,他让青年们去用镰刀割小麦。为了证明革命化优于机械化,割地的茬口不许超过三公分。这些都有必要吗?“知青”们无不咬牙切齿。现在想想,这郭子清那会儿是否从来没有肉麻的感觉?

  嗨,别老把郭子清当“阶级敌人”。还是聊聊在连队里和我们相处的日子吧。嗯,他总迫不及待地向任何人表现他的不凡,隐隐地看不起北京的臭小子们。北京“知青”也就小学毕业的程度,平日爱胡闹,没个正形,不过一旦觉得被人看不起,那“皇民”的劲头就上来了,那“调理”起自觉了不起的郭子清也是叫人哭笑不得。郭子清的诡辩一套套的,北京的臭小子们就变着法儿的挖苦他。

  郭子清不但头长得大,那传宗接代的东西也出奇的大。收工后,小伙子们在宿舍里擦澡时,别人一说他那不成比例的玩意儿,他就振振有辞:“雄性美。”大脑袋环顾四周一个个赤条条的身体,又道:“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画野牛时,常有意把雄性生殖器画得很大。这体现美。”你看他对自己的那玩艺也总是自鸣得意,生殖器也可以炫耀成雄性美?

  话音未落,一个北京小子马上凑上来,“可你丫的并没有野牛浑身健壮的肌肉,只有一个大鸡巴。毕加索决不会画一头极瘦的牛,然后再给它安个硕大的鸡巴。另外,你说毕加索有意把牛鸡巴画得很大,以体现其雄性美。可见真正的野牛是没有大鸡巴的!你丫的鸡巴这么大,可浑身排骨!怎么个美法儿?”

  随后,北京小子们大肆地发挥起来。他们用词牌“减字木兰花”的格律给郭子清那“宝贝”填词。“吊(男性生殖器),三条恶汉吃不了。当枪使,赛过万门炮。独,坚硬无比像铁柱。玩得鲁,敲破十面鼓。韧,反复使用高水准。赛金枪,不让老淫棍。”

  众人大笑。郭子清脸上挂不住,不断地摇头苦笑:“下流,下流。”

  你看他嘴上还不服,那咱们也不依不饶。“你丫的不是个畸形,就是个性欲狂!你说你是哪种?哈哈哈。”

  照我看,郭子清平常在宿舍和北京“知青”斗贫嘴吃亏太多。郭子清明明知道臭小子们存心戏弄他,可还是往“陷井”里跳。一次一个坏小子问郭子清,“你吃辣椒,辣谁屁眼儿?”郭子清立刻激动地大喊:“你的(屁眼儿),你的。”见人们大笑,马上又改口,“我的,我的。”“大夥儿一听,更笑得要死过去。郭子清到这会儿还是不明白怎么回事。

  看到郭子清晃着大头胡乱吹牛,一北京“知青”说:“哎,哎!让你接个歇后语怎么样?”

  “你说吧?”郭子清立刻抖擞精神。

  “小母牛倒拉车,得,你接这歇后语吧?” 那坏小子笑眯眯。

  “拉不动了?”

  “不对,不对。”

  “那就是,好赖不知?”

  “不对,不对。”

  “乱七八糟?”

  人们又笑倒在铺上,“是……是‘牛逼在前头’。”小伙子们管吹牛皮叫吹牛逼,这分明是说郭子清在吹牛。

  郭子清呢?他还不明白,只是在一旁摇头,“太下流,太下流。”等到自己明白又挨了骂,心里只是暗暗地恼恨。能不恼恨吗?他如果说头大的人聪明,北京“知青”就说海蜇头大;他要自诩思辩能力强,人们马上一本正经道:“还是比不上真正的狗。”言外之意郭子清是条走狗。他要是一抱怨北方人粗鲁,肯定有一句跟着,“你这个上海人是高等华人。”

  那会儿正是毛泽东让全国人民“学马列主义哲学”的日子。这位老兄能侃,自然也是“马列哲学著作辅导员”。下午收了工,大家一般是靠在自己的行李卷上抽烟休息,胡乱聊天。见郭子清正抱着本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在看,会有人过去打哈哈,“哎哟!我的大哲学家!”对北京小子们的挑衅,郭子清晃着特有的大头瞟了一眼,想着怎么措辞回击这赤裸裸的讥讽。实在想不出来也只有苦笑。

  每天一到收工回宿舍,人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逗。郭子清总是吃亏,还那么“阿Q”,一直到他去分场搞宣传的那一天。临走那天晚上,郭子清在宿舍里发烟,喜形于色。他将调到分场当文书。这是分场主任李德文看中的。“像这样有理论水平的青年得好好培养。”

  有人说郭子清给分场主任陈盛文没少买东西,从烟酒到衣物,甚至还有一台当时特别时髦的熊猫牌半导体收音机,所以……

  1976年一过,所谓的“上山下乡”运动就崩溃了。记得刚一过了春节,各个连队里“知青”们就急急忙忙回来办“病退”准备返城了。分场的宣传干事郭子清也加入了“病退”的队伍。他那会儿又常回原来的连队,找他的上海同乡讪侃。他很消沉,自认为这些年很不得意。来农场后,他得到分场主任陈盛文的赏识,调到分场搞宣传,可后来不知为什么并不被重用。无论他送多少东西也是石沉大海。他这么能侃的人,却不如王新华“我爸爸坐过飞机”管用。去年他是那么奋力地争取上大学,仍是当了“分母”。真令人沮丧。

  他很敏感。毛泽东的去世使他焦虑起来,马上意识到再在农场这么混下去“没前途”,于是急匆匆地投入“病退”的行列。这就是为什么他又回到连队的上海人中间。他是多么的耿耿于怀,痛心,“那么多年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努力?当然啦。当年给陈盛文写发言稿,搞各种宣传活动也是夜以继日,还送了那么多礼呢。都成了“肉包子打狗”。

  自从他转向搞“病退”后,他开始迅速地去总场医院和县医院跑诊断。这“活”对他来讲并不特别困难,再说他在农场多多少少还有些“关系”。他已由“极左派”变成“极右派”,逢人便骂地狱般的农场,当地愚蠢、贪婪的干部,极左派“四人帮”的黑暗统治造成了这一切。

  言多必失。他讥讽当地“土包子”的言论太多,早有人通过不同的途径向陈盛文汇报。陈盛文阴着脸不说话,他的小儿子按耐不住,肝火上升,因为郭子清连带着陈盛文的儿子也大肆挖苦。那是陈盛文的四儿子,不到二十岁,长得很帅,有个傻狂气的名字--陈中国。他是分场文艺小分队吹小号的。小号吹得像驴叫,可身边仍然围着一帮讨好的小分队的女青年们。早先郭子清对李陈中国总是毕恭毕敬,很麻地喊他“四公子”。现在他脸一拉,“什么陈中国?还陈宇宙呢!这名字有多俗!”他还说陈中国也就是个浪荡公子,和旧社会的乡间恶少没什么区别,又狂妄,又愚蠢。

  这话不错,可惜他后来表现得不能像条汉子。那天气急败坏的陈中国来到宿舍,指着郭子清的鼻子辱骂:“你这个逼养操的。你要是再敢骂我爸爸和我,就别怪我不客气!我爸没少给你们这些逼养操的好处。这会儿你看占不了便宜,你骂开了。你小子这是狗脸。”

  陈盛文的“四公子”大骂,郭子清是一言不发。直到眼前的浑小子骂得累了转身出去,他才吐出一句,“沉默是最大的轻蔑!”保持着他表面上的那种坦然。不想这句话不知被那位又传给个陈中国。第二天郭子清正在分场的办公室里胡侃,陈中国进来就给他一个大耳光。郭子清一愣神,陈中国又给了他两个耳光。屋里的人忙拉住陈中国。这恶少气呼呼,指着郭子清道:“你小子找打。以后再敢骂,我还来打你。”郭子清捂着脸站着,一言不发,陈中国出了门也还是默默地站的。这以后人们说郭子清是“夜壶镶金边--嘴好。”

  嘴好?看怎么说了。在这儿之前他胡侃乱吹已经露了大怯。那年冬天,广播当中播送毛泽东的两首词。我还记得“重上井冈山”那首。“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羊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此词写于1965年,从中可以体会出毛泽东要发动“文革”的决心和气魄。

  毛主席诗词发表的那天晚上,分场里就让他郭子清讲解“重上井冈山”和“鸟儿问答”。报纸塞到他手里时,他还没仔细看过。可他也得讲呀,谁让他是分场的宣传干事?

  这有什么难的?郭子清心想,耍嘴皮子的事他是最不含糊。他拿着报纸上台就讲,口若悬河。在解释“谈笑凯歌还”时,他不知为什么,把“还(huan)”念成了“还(hai)”。台下立刻出现一片“嗡嗡”的议论声,因为大多数人明明从广播中听到的是还东西的“还(huan)”字。怎么到了他这儿成了“还有”的“还(hai)”?

  “还(huan),应该是还(huan),还东西的还。”有人小声提醒他。

  郭子清很不高兴。郑重其事地大声道:“谈笑凯歌还(hai),还(hai)!”竟有人怀疑他的解释。这些土老冒、白痴懂什么?他把“还(hai)”说得极响亮。一脸极其权威的样子。

  但第二天早上他也从半导体中听到“谈笑凯歌还(huan)”。这回他开始冒汗。人们开始嘲笑他,“郭子清,‘谈笑凯歌还(hai)’嘿!”

  “我觉得也可以念‘还(hai)’。”他还在强词夺理,可脸已经不是色儿。

  以能说善辩自诩的郭子清跟挨了窝心脚一样。隔了多少天,人们见到他还是拿他调侃。平日他最爱抬杠,因为他能侃。“谈笑凯歌还(hai)”后,他刚要振振有词地耍嘴皮子,对方立刻,“谈笑凯歌还(hai)去吧你。”太丢脸!真是把脸都丢尽。以后就别信口开河了吧。不,郭子清还是一天到晚神神道道,直到被“四公子”左右开弓地抽大嘴巴。

  郭子清这回很知趣,没去找什么人告陈中国的动手打人,而是主动提出辞职,分场宣传干事不干了,又回到原来的连队。

  跟着,郭子清的女友,六分场文艺小分队唱京剧的上海女“知青”,也和他吹台。第三者插足。文艺小分队另一个上海青年撬走了她。当初郭子清到分场搞宣传时就追求她,到郭子清当上宣传干事,他俩总算确定了关系。那时还真有不少人羡慕,说大脑袋郭子清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这好了五年的对象说吹就吹?而且那“第三者”长得很丑,很像电影“地道战”的伪军头子汤司令!他是文艺小分队里拉二胡的。别说,“第三者”和郭子清的“原对象”的关系或许早就有点不正常。都在小分队,一个唱,一个拉,苗头不对,也就是郭子清还蒙在鼓里。但郭子清暗示,是他不想和女友再谈下去,虽然他们已经发生了肉体关系。这话很快传到“汤司令”耳朵里,人家竟从六分场找上门来兴师问罪,警告郭子清不许侮辱他的女朋友。郭子清这回是大大地发作。他跳起来一拳打在“汤司令”面门上,将对方冷不防打倒在地。郭子清还象个拳击运动员那样,把两个拳头伸在眼前,身子来回摆动着,左跳、右跳。

  “汤司令”慢慢爬起来,嘴里用上海话喃喃地骂着,却不敢交手。大田队宿舍里的人又叫又哄,“出去决斗。”“别在屋里打。”“别溅我一身血。”嘿,人们越叫得欢,“汤司令”越没底气。终于,他慢慢地退出了宿舍。郭子清放下拳头松口气,回到自己的铺位上。镇静下来后愤愤道:“老子给他留面子。”他还真能动手打人。那看打谁了?

  郭子清办“病退”可称得上神速。夏锄还没开始,他的“病退”就从总场批了下来。他的“病”是精索静脉曲张。宿舍里的人都半开玩笑地说,这大概是真的,不然他的鸡巴为什么会这么大?他这会儿心情又好起来,并不理会周围人们的嘲弄。要回上海了,而且是连队里第一个办“病退”回上海的。郭子清飘飘欲仙。他迅速地往返于连队总场之间,把所有“病退”离场手续都办妥。不过他还有一件事没办。他很害怕干这件事,可不干又觉得太窝囊。

  晚上他来到分场主任家。敲门进去,陈盛文正坐在炕头上喝酒。“子清来了,炕上坐。”看到这位不速之客,陈盛文多少有些意外。但往屋里让,炕上请,也是一般的客套。他对郭子清没太多好感,也不讨厌,只觉得这个上海小子太会说。前几个月家里的小四子打了他几巴掌。是过份了些,这小子嘴也太臭,话说得也太难听。

  “陈主任,过几天我就要离开农场了。这个单子请您过过目。”郭子清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他让这土老冒陈盛文好好看看这清单,上面记满这些年郭子清送给陈盛文的礼物和价格。

  “熊猫牌半导体一个,188元;牡丹牌香烟两条,11.8元;竹叶青酒两瓶,15.64元;回力牌球鞋两双,21.7元;凤凰牌过滤嘴香烟三条,35.61元;腊肉十斤,21.6元;纯毛中山装57.8元……这是啥呀?”陈盛文明白了几分却装胡涂。

  “这是我这些年在上海为您买的东西,您一直没给钱。今天我希望您给我个话,因为我就要回上海了。”郭子清说得很平静,心里却很紧张。讨债!我郭子清不能白给你。你老东西一点好处没给我。今天你要说个不字,我就敢告你。

  陈盛文不说话,打量着酒杯,喝了口酒。半晌,眼皮一抬,冲着老伴儿,“四子他妈,把钱盒子给我拿过来,给他点钱。一共多少?”

  “518.76元。”郭子清声音有些颤。

  陈盛文接过老伴儿递过来的一个小木箱,从里面那出一打子钱,数出五十二张十块一张的钞票。“520元,凑够个整。”十分乾脆,往郭子清面前一推。陈盛文瞟了一眼,“咱们两清了,是吧?”

  “啊,好,那我就不打搅您了。”郭子清拿着钱急步出来,腿直抖。

  此举可谓郭子清在农场的“成名之作”,他自己也始料不及。本以为陈盛文肯定会不认帐。那时他便告退,回到上海给这老东西来封检举信,恶心这老王八蛋一顿。原来他是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更让他吃惊的是陈盛文当场拍钱。那小木箱里不知有多少钱?!为什么这老家伙不把钱存在银行里?土老冒!不过郭子清一见这么多钱,心里也有几分失望。他陈盛文根本不在乎。也好,反正自己没吃亏。瞧那陈盛文给钱那神情,一脸的轻蔑,郭子清马上就有输了的感觉。

  回到连队他又有的吹了。农场的最后一个晚上,也是他最辉煌的一个晚上。他让陈盛文这“土皇帝”“吐血”。“那老东西敢说个字,我就敢告他。上农垦分局,上省里,上中央!哪我都敢去……怕他?老东西!欺压了我多少年?今天让他乖乖的还债……算他聪明……”

  “他给你多少钱?”有人好奇地问。

  “520块。”郭子清不假思索。

  “这么多!”人们都惊呼。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二元。“你丫的是怎么给的这么多东西?”

  郭子清自知失言,一时不知怎么为自己辩解,只是喃喃地说:“其实大家都给!现在干什么事不得送礼?”

  陈盛文把钱都还给郭子清,他是怎么想的?有人认为陈盛文做得很聪明。“现在‘知青’政策跟原来不一样了。谁知道上边会不会来个运动,抓几个坏的典型?陈盛文收了多少‘知青’的东西?那帮上学的哪个不送礼?他当时可以说是勒索。如果他不想还钱,不肯吐血,现在郭子清告他是一告一个准。”

  但也有人说:“陈盛文根本不会怕郭子清告状,官官相护。他大概是怕郭子清一怒之下悄悄地把他家房子给烧了。很容易,用一根火柴把柴火垛点了就行。火一着起来马上火烧连营。”

  “你丫的郭子清鸡巴大,陈盛文比不过,所以服了。啊-哈哈哈。”北京臭小子们又不正经了。“啊--哈哈哈!大夥儿发疯般地笑起来。

  第二天郭子清顺顺当当地离开了农场。是不是“谈笑凯歌还(hai),还(hai)”?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