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7、冯玉祥1936年居南京时,请千家驹讲“中国财经问题”,并认真做笔记,后又向千要去了讲稿,在《冯玉祥在南京》书后作为附录,署名“千家驹先生讲,冯玉祥笔记”。还送给千家驹一大车西瓜,来人告诉千,这是冯先生自己种的,作为讲课的酬劳。
1288、王国维爱吃红烧肉,但必须是夫人制作。
1289、袁克定(袁世凯长子)抗战后住颐和园,生活困难。张伯驹见他吃饭时,只是以窝窝头切片夹上咸菜而已,但依然正襟危坐,胸佩餐巾,俨然是当年“皇储”。为此有诗:“池水昆明映碧虚,望洋空叹食无鱼。粗茶淡饭似如旧,只少宫詹注起居。”
1290、袁世凯喜欢吃黄河鲤鱼,河南天天进贡开封赤尾鲤鱼;还有淇水之源泉水所产大鲫鱼,也是天天捉起,将泉水装进大水桶,用火车运到北京。袁吃不完,就挑大的,在鱼身上挂一个刻有“洪宪”的银牌,放生中南海。
1291、冯国璋做总统,将中南海的明嘉靖、清西太后以及袁世凯放生鱼,予以捕捉出售。后冯死,有挽联:南海鱼何在,北洋狗已无。
1292、郭沫若和郁达夫20年代初在上海编《创造》季刊,因受到泰东图书局老板欺诈,愤慨之至。某日两人赴酒店喝酒,喝得很多,空酒壶排了一桌面,只好换一桌,又排一桌面空酒壶,共喝了30多壶。郭沫若醉了大叫:“我们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到头来只有饿死在首阳山上!”郁也叫道:“我们义不食周粟!”
1293、郁达夫在上海六合居招待鲁迅和他的学生许广平。当饭店茶房送上咖啡和水果时,许广平正在搅拌咖啡,郁达夫听到鲁迅对许说:“密司许,你胃不行,咖啡还是不吃的好,吃些生果吧!”就立即读懂了他俩关系已不平常。
1294、冯玉祥1938年视察,下榻桂林省政府贵宾招待所在乐群社。他请朋友吃饭,却弃招待所高级厨师,而到小巷请了一个山东烧饼铺的师傅,做烧饼招待客人,且请客用的餐具都是自己带来的山西制的粗碗粗碟。
1295、王国维爱吃甜食,卧室中一个朱红大柜子,上两层专放零食,打开柜内,如同一家小型糖果店,从胶切糖、小桃片、云片糕、酥糖等苏式茶点,到蜜枣、茯苓饼、核桃、松子。夫人每个月从清华园进城采购。他每天午饭后点烟喝茶片刻,然后进书房工作,几小时后就从柜子里找零食。
1296、郁达夫在北京做教员每月仅30元,但当知沈从文已断炊,带着他吃了一顿饭,将身上仅有的5元,付了1.7元外,其余的全给了沈。
1297、周恩来在杭州楼外楼宴请时,对烹制的“生炒鳝丝”感到有不足之处,当即就说:“鳝鱼要去皮,这样才可除去鳝鱼身上的滑性,减少腥味,还可放点火腿丝、香菇丝、姜丝和葱丝等。”经他指点,此后烹制的炒鳝丝,色呈五彩,被命名为“五彩鳝丝”。有次又建议在清炒虾仁中配荸荠,厨师就根据他的意见,在清炒虾仁里配以一样大小的荸荠丁一起烹制,制作了“荸荠炒虾仁”。
1298、毛泽东在延安请19岁的李力群和高岗吃饭,桌上只有一碗鸡蛋炒辣椒、一碗土豆和小米饭,他对李说:“你跟他生活在一起,要好好和他相处。”临走时又说:“我的话你懂吗?”李不敢说,也说不出话。几天后,王若飞、习仲勋找李说今晚开个会,请你参加。在会场王若飞讲话:“今天煮了只鸡,煮了些枣,开个晚会是要举办一场婚礼。”说完就让李和坐在一起的高岗办了婚礼。
1299、杨步伟80岁时,还曾亲自下厨,同时招待30个客人吃饭,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1300、胡适喜欢吃肥猪肉,每次《独立评论》同仁开会前的聚餐,与会者都把肥肉搛给他,让他一个人吃得津津有味。
1301、夏衍1947年在香港《华商报》时,将副刊《热风》改名为《茶亭》,自取笔名为“汪老吉”。因在广东,“王老吉凉茶”颇出名,用此市民感到亲切。
1302、邓小平1966年4月,就杭州会议对彭真的批判和组织处理,心中很不赞成,却又不能公开提出,只得送桔子与彭真。他后来回忆说:“彭真的问题本来不大,我没有附和,送了半筐桔子给彭真,表明态度。”
1303、许世友1957年回家乡大别山许家湾,命警卫员到镇上购得一头大肥猪,宰了招待本村乡亲。
1304、郁达夫居杭州时,常在楼外楼宴客,宴会上最佳的一道菜肴,杭州报纸以《郁达夫请客吃醋鱼》标题报道,他也写有一诗:宋嫂鱼名震十洲,却教闺妇暗添愁。旧词新解从何起,恨煞萧山半上流。
1305、朱自清1946年底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有次与学生孙景瑞谈话,就读书饿肚子,提出“人是要先吃饭的”。还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吃饭第一”的《论吃饭》,指出:“学生写出‘饥饿事大,读书事小’的标语;工人喊出‘我们要吃饭’的口号!这是我们历史上第一回人民公开的承认了吃饭第一的事实。”
1306、李一氓在1979年文代会期间,应范用邀请一起便宴。翌日书写一条幅以赠:“文酒足风流,杯倾松鹤楼。何时摇画舫,一夜到苏州。”
1307、齐白石喜食蟹。有次命学生楼师白买蟹,他将买来之蟹每只蟹腿都捏了,然后说:“你买蟹,不要只看蟹的大小,要捏一下蟹腿是否饱满,腿硬则瘦。”又说:“古人画蟹,多重视蟹钳,忽视蟹腿,而我画蟹,则主要是画好蟹的腿爪,最好能画出带毛的感觉。”
1308、顾随教授生活清苦,曾以七绝写抗战时在北平:“煨得薯口成软玉,嚼来萝卜似甜冰。半年不餐肉边菜,惭愧西山入定僧。”
1309、金岳霖某年大伏天见有几位友人来访,顿开愁容,拱手称:“这个忙诸位老兄一定要帮。”众人不知何事,但念及其独身,当即允诺。顷刻,厨师为各人盛上一碗滚沸牛奶,只好一饮而尽,并嘱再来。几日后他们拜访,又被请饮热牛奶一大碗。后来方知金在冬日喜饮奶,订购量大,但盛夏饮量大减,却又弃之可惜也。盖不知订购牛奶可随意增减的。当有友人向他指点,金赞许之至:“你真聪明!”
1310、齐白石爱吃对虾,据艾青说最多一次能吃六只。他的胃特别强,花生米只一咬成两瓣,再一咬就往下咽。
1311、陈恒为了要在北京国子监读《四库全书》,每天步行三四个小时,风雨无阻,图书馆开门前赶到,不到闭门绝不离去,午饭是自带饭盒,因为无处蒸制,只得餐餐食冷饭,喝些开水。这样连续几年,把36300册书全都读了,还做了索引,对部分作了考证。
1312、邵式平在抗美援朝时,以江西省省长名义赴朝慰问,朝鲜朋友宴会上有“红枣干蒸鸡”,甚佳。邵回国后嘱厨师将此菜改造为“豆豉干蒸鸡”,此后客人到邵家必尝此味,因邵是弋阳人,此菜后即取名为 “弋阳鸡”。
1313、冯亦代在湖北沙洋干校时,某日随同伴赴沙洋镇饭店,同伴嘱他不得说话,进店后要他冒充“首长”索鱼吃。店里说鱼卖完了,但还是被同伴寻到半条大鱼,经理说这是今晚准备区委书记请客用的。同伴说:“‘首长’是从北京来的,是你区委书记大还是‘首长’大,不吃一半,也得吃1/4。”经理只得同意。
1314、丰子恺抗战胜利后居住杭州西子湖畔时,常见湖畔有钓虾者,用饭粒钓得三四只大虾,就进小酒店饮酒,而不叫菜,将大虾拿到烫酒开水里一浸,不久取出虾已变红了,用酱蘸着下酒,自得其乐。丰见此颇有情趣,写就一小品。
1315、金融大亨周作民、谭丹崖冬天请客,必备蜜饯拌嫩白菜心下酒,脂染浅红,冷艳清新,又能开胃去火,好看好吃兼而有之。
1316、李纯最爱吃挂拉枣。据其子说:“老太爷吃挂拉枣儿,不管多脆,也要烤熟,并盛一碗冷甜酒酿来吃。”据称此种吃法可以消痰化气。所谓挂拉枣,就是将河北定兴县特产的枣子,先剔去枣核烤干,用麻线每60到100粒串成一挂。每到腊月,成为小贩吆喝的时鲜货。
1317、剧评作家景孤血、报人吴宗祜与富连成小丑詹世辅打赌吃糖炒栗子,吴、景孤各有一口气吃两斤的记录,詹只要有人请客,能一口气吃两斤以上。三人就在北平前门某干果铺比赛,现炒现吃,吴和景孤以四两为一堆(那时16两为1斤),吃完再续,各吃了两斤,而詹以五两为一堆,吃了11堆。吴大为惊服,在报上著文称他为“栗子大王”。
1318、刘半农在北平宣武门外长桩寺参观、主持寿会。和尚因他是名士设宴,内有茄子素卤面,系菜园子现摘,加以寺院自制小磨香油。刘大加赞赏,以为比大饭馆三鲜卤高明多了。
1319、恽宝惠凡在家用餐或参加宴会,均不用筷而用手抓。如吃涮锅子,照例是整盘肉片往锅里倒,热汤沸腾,他就用汤勺捞肉进碗,然后手抓。以至凡宴会,主人必关照凡涮锅子,给他另备。
1320、丰子恺在日本留学时,常与黄涵秋共饮,叫来“两瓶正宗、两个壶烧”。正宗是日本黄酒,壶烧是一种大螺蛳(荣螺),有拳头大小,壳有多刺,可摆平如三足鼎。杀后取螺肉切碎,再放进去,加以调味品煮熟,就用壳为器皿,因形如壶,故名“壶烧”。
1321、潘锡五宴请韩国钧,由泰州名厨刘文彬制作拿手菜“鸡包翅”,乃选用九斤黄拆骨,令鸡翼鸡腿完整。鱼翅先用鲍鱼火腿干贝煨烂后,再塞进鸡肚,用细海带丝为线将缺口缝合,然后以去油的鸡汤,以文火清蒸1小时。清醇味正,腴不腻人。韩吃了大喜,但叫“鸡包翅”实有愧对,于是赐名“千里婵娟 ”。
1322、袁世凯因“元宵”名不吉利改叫“汤圆”。某日前门大街正明斋老板元宵节买卖,顺口说了一句“元宵”,正碰上买元宵的袁大红人雷震春,当即打了两嘴巴,并罚200只元宵。后袁死,正明斋特挂出斗大红纸黑字招牌“本铺特制什锦元宵”,其中“元宵”两字特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