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剑传略》
如许多人猜测的那样,Kangqilang就是Bater,也就是巴仁。并没什么特殊的理由要用这个新的ID,不过是延续了本人的惯例——每一个新的系列用一个新的笔名,当初的《史记人物》用的是“Bater”,《战国风流》用的是“巴仁”,现在的《名剑传略》用的是Kangqilang。这个ID还没想好用哪几个汉字,康七郎?抗旗郎?扛气浪?
严格地说,《名剑传略》才是我的第一篇小说,虽然里面的人物大多确是历史人物,但故事本身却是虚构的,史实部分只是个背景。具体来说,整个作品(姑且称作作品)里纯属捏造的人物有:
胜邪:莫邪之母
朱氏:欧冶子之母
信康:莫邪之父
袁公:越女师父
桑迟:专诸之子
唐姓吴将
季芊这个人物,捏造了一半,楚昭王有妹,名季芈(音米),字界我,被我用了个形近字“芊”代“芈”,看着更女性化一些。《左传》记载季芈随昭王逃难,大夫尹固拼死背负她,后她感恩,嫁与钟建为妻。在《名剑传略》里,钟建成了季芊娘舅,季芊后随欧冶子隐居,所以为“季芊”而非“季芈”。至于“云梦寒夜”、“郧城历险”、“随城报讯”、“秦溪制剑”等等,无一不是杜撰。
出场的其他人物,均实有其人,名姓亦无改动。当然故事是虚构的,比如申鲍胥本不是什么游侠,陈音也不是文种侍卫,等等。
《名剑传略》里共记载史上有载的十大名剑,其中欧冶子所作者八:湛庐、巨阙、纯钧、胜邪(豪曹)、鱼肠(松纹)、龙渊(龙泉)、泰阿、工布(属镂),干将所作者二:干将、莫邪。其中属镂剑是否即为工布剑,尚是疑问,我个人认为是,当然这并不重要。
欧冶子所作八剑,所用的材料都有些奇特,前五者用的是女娲炼石补天所余之阴渍,这当然不会是真的。后三者用的是一块陨铁,这块陨铁本来是上天用来惩罚伍子胥的倒行逆施的。
我写的时候是这么想的:什么是铸剑术?她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工业,联想到当今中国的军工,不是没有好的设计,而是造不出来,何也?材料科学跟不上!诸君当多多努力,祖国的军工不能老是指望祖宗遗渍及天外来物,只有材料科学上去了,中国人人可为欧冶子。
欧冶子作的前五剑,其实是赶鸭子上架,并非他主动而为之,而是因为误击白虎,不得不帮胜邪去完成一件祖传使命。然而这恰恰是他的历史宿命,有责任感的人无可逃避,因为她来自历史、来自血缘,她刻在鼎上,历千年而不磨灭。
欧冶子作的后三剑,却是主动而为,为了给爱情一个见证。我在这一点上写得很一般,没有办法,不擅写男女情事,这事与阅历有关。然而欧冶子因此而发明了锻造术及淬火技艺,从这个角度看,欧冶子不是一个人,可以看成一代人,一代拥有智慧及创新精神的一代炎黄子孙。
剑,毕竟是杀器,做了出来,难免伤及自身,欧冶子成就两次,均有损及自身,其友文种也死在工布剑下,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手握利剑的王者,慎!慎!
至于欧冶子由常臂——铁臂——独臂的历程,纯属虚构,任何典籍、传说,均未说欧冶子是位独臂客。
文风方面,最嘻嘻哈哈的是我曾写的《史记人物》,《名剑传略》却走了另一个极端,决不事调侃。“引子”是个例外,因为引子是Bater写的,不是Kangqilang写的。当然,Bater读着Kangqilang的《名剑传略》,仿着当年《史记人物》的手法,来个哥哥看得眉开眼笑的调侃翻译,自然也是办得到的。正如林公子所说:Kangqilang与Bater文风完全不同,Bater要是还想写,也还是有得写的。哈哈哈...
先写这么多,等想到其他的再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