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标背离谈论股市抄底

政治面目:瓜子脸。要招人恨,恨得咬牙切齿;要惹人爱,爱得死去活来;要让人服,服得五体投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从指标背离谈论股市抄底

润涛阎

3-10-09

根据润涛阎第二定律:生命在于忽悠。我在那篇文章中专门有一节讲股市的生命。一句话,股市如同钟摆,来回忽悠。这当然也适用于房市、期货、汇市。

从理论上讲,“抄底派”赚钱最多。然而,实际上,抄底派是比较不成熟的玩家。“顺势而为”才是高手。

历史上真正的股市神人 Livermore( 利我莫尔 ) 是股市上最早的做空大师。然而,他最后输得精光,自杀成仁。总结他的教训,那就是基本面和技术面的衔接处他失算了。

打个比方,股市(房市、期货、汇市)如同潮水,除了月球有规则引力而影响的涨潮落潮外,海风(台风飓风)也会把在海滩上拾贝的你卷入海里喂鱼。然而,掌握了海风特征的弄潮儿就盼望着大浪来临,那才是拾贝的好时机。非但如此,说不定还会捡到在海滩上玩耍的女人逃避浪潮而丢下的金银首饰呢。

然而,如果引发巨浪来临的不是海风,而是海底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你如果没有判断出来,你的命运就不言而喻了。当海啸来临,你如果判断为飓风引起的海浪,你当然会玩命去捡沙滩上的美女们为了逃命而丢下的脱鞋、太阳帽、甚至为了跑得快而扯下的乳罩、比基尼。如果你判断出海啸来了,别说美女丢下的东西了,就是美女本身给你,你都会不屑一顾儿逃命。当然,这个比喻有点不太合适,因为英雄救美毕竟是男人的天职。

历史的股神大多都是误判,把海啸当成飓风海浪而前功尽弃的。

巴菲特这次就是一个例子,去年年底就开始抄底了。现在他的钱一半已经浸入海里了。他多留了一手,留下了一定数量的现金。这比 Livermore 就稳多了。 Livermore 一贫如洗就是太贪婪了,或者说太大意了。巴菲特这次能否躲过去,目前还是未知数。说不定他就是 Livermore 的继承者。

其实,判断是否是海啸,基本面是主要的。但技术面也不能忽略。技术面,就是图谱,代表了市场心理。大多数人的买、卖导致的股价与指标是否一致,反应了市场的价位与心理预期是否吻合。股价下来了(或升上去了),指标是否认可,应该作为你是否该入场的参考。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到,我只用了最常用的 RSI 和 MCAD 指标,在图表的下面。当然,价位走势即时图上有均线。一般情况下,均线设立至少三条。快手喜欢用 5 均线、 10 均线和 30 均线。我喜欢用 10 均线 20 均线和 30 均线。

先看图中我标出的粉色 A 线 B 线和 C 线。这是标普 500 的图。 A 的地方粉色短线与此时的指标是背离的,而且两个指标( MACD 和 RSI )都背离。这就看到后面的股市价位反弹了。然后,由于股市没有反转,很快又下来了。看 B 处,此处的两个指标又背离了,所以,股价立刻反弹。但仍然不是反转。价位徘徊了很长时间,指标跟上来了,当价位继续下跌( C 线的地方),两个指标都没有背离。那么,后面的情况就是:要么继续下跌,要么震荡徘徊整理。

指标背离未必导致反转,但至少会有个反弹。这里,有个时间窗口,这个最重要。如果你是搞超短交易的,那就看分钟图和小时图。如果你做短线交易,就要看一下天图。如果是中线长线交易的,那就得看天图和周图了。

天图水平的指标背离,表明市场对某一新闻的过激反应,接着就会有反弹或反转。在两年前的黄金走势(上涨)上,天图上出现了 4 次背离才来了个威猛的下跌。所以,一次背离甚至两次背离都不一定代表要反转了,很可能反弹后继续原来的走势。但你要是看到了天图水平的 4 次背离,那可是很难碰到的绝佳机会。也就是抄底。即使不是反转,也是一次像样的反弹。

那么,如何判断反弹还是反转呢?

下面是过去的一张旧图。看蓝线,是个 5 浪结构。其中的 3 浪是个小五浪。而第 5 浪本身又是个小五浪。看红线。

5 浪结构中,第五浪是最难把握的了。多数情况下第五浪与第一浪等长。但这里看到,有时第五浪是延长浪(也有相反的时候),从图上看,第五浪已经走了五浪了,那么并不等于就该反转了。那么,怎么判断呢?看图上我画的布林轨。看到箭头,如果不上穿布林轨,那么继续下跌的话,这个延长浪就继续走下去了,也许是 7 浪,也许是 9 浪,有时是 13 浪,然后才反转。但如果价位穿过布林轨,那么,就要看黄金分割率了。

学过自然科学的人都知道黄金分割率,这里就不多谈了。我把黄金分割的 0.382 、 0.618 都画了线。那里是上升的阻力位。 (黄金分割率按倍数就是0.382,0.618,1,1.382,1.618,2,。。。)

有人说,如果技术面能定乾坤的话,那么多华尔街的精英们不都是用同样的技术指标炒股吗?大家都赢,那谁输啊?

您说的对极了。指标是机械的,但人的头脑是活的。指标是参考,毕竟它是以移动平均线算出来的。大家的心理都反应在图表上了。但你在图表上当然 910 那天你看不到 911 的股价,消息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下面说说美国股市的基本面。技术面太容易掌握了, RSI 指标多数人用 12 或 14 ,你可以保守点或激进点,就可跟大众错开。均线的运用,比如 10 均线反穿 20 均线,你可以出场; 20 均线反穿 30 均线你可以加仓。这些,都是很快就搞明白的。但对基本面的判断才是真功夫。

那么,如何准确判断基本面呢?润涛阎说过很多次了,就是你不能恨你的敌人,那将影响你的判断。你也不能爱谁,要有自由的内心世界。因为这是属于政治领域了。别以为股市的基本面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在你判断的时候,已经属于政治范畴了。不懂这个,你没法判断基本面。这里要说的是指“抄底”,也就是说,美国的经济危机与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前景如何。这就不是美国的经济问题了,比如是否会引发战争?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国都连在了一起。

你如果隶属于某一党派,某一组织,你的内心就没有了自由。没有了自由,你总是看到有利于你所隶属的那个党派那个组织的信息,你必然误判。

你如果隶属于某一宗教,某一主义(思想),你的内心就没有了自由。当你看到有利于另一宗教,另一主义(思想)的事件,你就会视而不见。你必然误判。因为你相信人家的宗教、人家的主义是错的,只有你的那个才是对了。你无法不偏见,而偏见比无知更糟糕。

所以,在做判断时,要尽力避免个人好恶导致的偏见。

viewer 发表评论于
政府的兴奋剂管用吗?
By 鲁克

http://biaochiwang.com/blog/

这些日子,ACORN(当前社区组织改革协会)在全国范围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捍卫家园运动”。他们号称要为所有房产遭到强制法拍(Foreclosure)受害屋主讨回公道。而这里所谓受害人都是一些遭遇象Donna Hanks 一样,因为拖欠或拒绝偿还银行贷款而被驱逐出门的。

之前《华盛顿邮报》也对失房业主的遭遇做过大幅报道,基本上只反映了社会对他们的同情态度。著名专栏作家Michelle Malkin近日撰文指出这些人并不值得大家的同情,就说Donna Hanks,她无法续缴月供并非是上当受骗买了高价屋,而是因为自己理财失败所致的。Michelle Malkin说,大家并不知道Donna Hanks 的房子在2008年6月卖了19万。在2001年她就购置了房产,当时只花了8万7。后来随着房产升值,她将房子抵押从银行共借出贷款27万。她说因为自己收入下降无法继续提供1600元的月供而被赶出来,但问题是先前从银行借来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类似情况当然还有很多,但是ACORN并不考虑这些问题,依旧在法拍屋前聚众闹事。据报道,他们不遗余力地协助不良业主闯入已被查封的房屋,并纵容其将之占为己有;他们在将被查封的住宅四周,手牵手围成人链,阻挡地方治安官执法,他们甚至号召宗教团体在当地的财政部大楼前集体祷告以示抗议。他们说要开展新的一场民权运动——所谓“公民不服从”运动。对于强制法拍,他们要向政府呛声,逼迫政府及时出手解救失房的屋主。

和ACORN关系密切的奥巴马一上任后就对此作出积极地响应,很快出台了拯救房屋贷款的方案。他将要预留750亿来帮助900万名赖账业主, 用纳税人的钱帮他们保留房产。对于ACORN这一极左组织如何利用CRA法(《社区再投资法》)与银行鏖战,逼迫银行发放高风险次贷,又如何游说国会逼迫二房降低信贷标准而造成大规模的次贷危机等等“罪过”,我们姑且留到下次讨论。今天,我要先从奥巴马用纳税人的钱帮赖帐的业主赎回房子以及他的刺激经济的政策谈起。



同时,为了让读者更深入的了解次贷危机,我建议读者先阅读笔者的拙文《谁应该为次贷风暴负责》。其实谈到屋主无偿还贷款能力而遭到法拍,人们便会联想到次贷风暴的产生。米瑟斯研究所的资深学者汤马斯·罗瑞周(Thomas J. Di Lorenzo)很早就批驳了所谓市场失灵,金融缺乏监管造成金融风暴的观点,并于2007年9月发表评论《是政府制造了这场次贷风暴》以正视听,文中详细地阐述了CRA法以及相关的监管部门如何泡制出这场次贷危机而最后引发金融海啸的根本原因。不过,这类批判大政府管制,支持自由市场的文章,主流媒体是不屑一顾的。



如今,全球还在金融危机的恐怖阴影笼罩之下,各国政府正在积极采用刺激方案来应对21世纪的这场金融大劫难。在主流媒体眼中那位“众望所归“的奥巴马,也已成功地当选了美国总统,但非“众望所归“的是,超过半数的美国民众对政府刺激和救助方案没有信心,更让媒体跌破眼镜的是,奥巴马的刺激计划方案居然遭到了数百位经济学家的签名反对。单从白宫公布的“天文”数字的政府开支计划来看,我们就不难发现奥巴马要走罗斯福的老路,尽管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罗斯福新政非但没有让美国走出大萧条反而伤害了经济复苏的能力。

但凡遇到社会和经济问题,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增加相关的政府开支或成立新的官僚机构。如果问题没有妥善解决,政府立刻认为这是开支不够造成的。政府往出现问题的地方砸钱真的有效么?我们知道早在 1965年,约翰逊总统就在国情咨文演讲中说“我们要和贫穷困开战”,而从那以后,这场“反贫”战争进行了44年,政府为此投入10兆亿,可是美国的穷困率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为了方便说明,我姑且把步入衰退的经济称为一位因为熬夜劳累而体力透支的人。布什在2001年上任之际,由于Dot-com产业热过了头,经济已开始步入了衰退期,美国到处呈现不景气的势头,而 911恐怖袭击更是给这位脆弱的失眠患者致命的打击。

布什总统当时也开展了拯救经济的计划,与奥巴马截然不同的是,他主要依靠了减税以及放松部分政府监管(SOX法除外)。布什传承了里根总统的小政府思想,为大型以及中小型民营企业减负,让市场获得稍许自由。我暂且认为,布什“消极不作为“的政府让失眠者得到了片刻休息,民间消费信心在短期内得到了大幅提振。但由于2002年末,企业投资仍然没有出现复苏。于是在2003年5月,布什又进行了第二轮的减税计划,给“失眠”的美国经济好好地补睡了一觉,经过这一夜的“储备和调整”,苏醒后的美国经济应已具备了重新向上的动能。但是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格林斯潘错误的货币政策,给已经苏醒过来的美国经济,继续猛灌兴奋剂———大幅度调降利率。美联储所谓的救经济,就是从2001年起,连续降息13次,把短期利率从6.5%降到2004年的1%,而且停留在1% 时间长达一年。对于这种货币政策,经济学家Steve Hanke说“这是一切流动性周期之根源,造成了另一个巨大的需求泡沫”。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俨如让美国经济喝毒上瘾,之后他便依赖毒品,“沉醉”不觉。(见图)

Taylor Rule

Taylor Rule

联邦和州政府的政策一直以来被利益集团(如ACORN)的压力而左右,尤其在民主党政府执政下,推动所谓“居者有其屋” 的理想,提高住宅自有率(见图)的政策,这些政府干预的措施以及扶助的法规,确实迅速地刺激了房市的需求,但是这些救市措施不过是另外一种政府喂给民众的兴奋剂而已,其效果是暂时的,但隐患却是持久的。
住宅自有率(资料来源:US Census Bureau)

住宅自有率(资料来源:US Census Bureau)
结果,银行放松了原先发放贷款时所保守的标准,接纳了大量的次贷业务。银行背弃风险评估的原则,其中主要是迫于政府的压力以及被政府错误的房屋政策利诱。尤其是克林顿政府,在他任内加强了所谓的CRA法以及相关的提高住宅自有率政策。这些政策初衷是为了帮助那些农村及城镇贫困区得到更多的按揭贷款。听起来很好,但是过去的拔苗助长,造成了现在的“苗”死“地”荒。

当时政府扶助的购房政策法规有:扣减按揭贷款利息,联邦住房管理局(FHA)放松对购房者首付标准;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逼迫银行给那些信用记录不良或还款能力不足的人放贷;政府通过联邦住房信贷银行(Federal Home Loan Bank)给房贷公司(IndyMac and Countrywide)输血,为政府特许二房等作负债保护;促使他们增加所谓的“居者有其屋”的按揭项目,刺激二房对次级抵押贷款需求;政府加强了CRA(社区再投资法),迫使银行给低收入族群放贷;出台违约安抚协议(default mitigation protocols)来避免因为拖欠还款而造成执行法拍程序。(当然,造成金融风暴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政府对金融机构操作的一些管制。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参看由狮子山学会和IPN出版的《How Not to Solve a Crisis》,这里就暂时不讨论金融衍生品的问题)

食用了政府过量的“兴奋剂“,住房贷款的咨询组织ACORN更显得异常亢奋。有了政府政策作其后盾,他们更加有恃无恐地协助那些不具备购买力,甚至无法负担月供的低收入的人向银行“讨钱”买房子,理由是法律不能容忍“贷款歧视“。因此,当时整个房市呈现的繁荣,实质是受刺激后的假象。根据统计,政府扶助政策造成的新次贷总规模达到了一兆亿之巨。在如此大剂量的兴奋剂催化之下,房市火暴,金融市场也火暴;购房者、贷款业者、银行、券商,投资人几乎都成了赢家。(见图)

房价走势(2008年至2012年之走势预测系根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ME)房价指数期货报价)

房价走势(2008年至2012年之走势预测系根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ME)房价指数期货报价)

房价飙升,通膨率也随着上升。美联储发现了通膨的危险,转向用升息冷却被兴奋剂烧起来的美国经济,自2004年中期开始升息,美联储虽然让短期利率上扬了,但是长期利率未随之上升,房价升势仍然不减,直到2006年4月。在这期间依靠可调式利率契约(ARM)购房的人,将近一半的人优惠利率即将到期,在2007年或2008年面临利率重设,利率平均提高大约4%。那些几乎零首付的购房人发现房价迅速下跌,自己的资产净值落负,而且房价短期内没有回头迹象,自己又面临较高的利息负担,所以他们纷纷违约将房屋丢给银行。

美联储为了遏制通膨,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连续17次提息(见图),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经济对政府的兴奋剂已经上瘾,这时你不断地缩减某种兴奋剂的剂量,就象给高速冲刺的列车猛踩刹车,后果可想而知。透支殆尽的美国经济被抽走了动能,只能跌跌撞撞。美国房市开始大幅降温,投资客逐渐撤资,房贷证券化产品的现金流量减少,市场流动性停滞,价格下滑加速,麻烦接踵而至。

在2007年初,拖欠还款和法拍屋的状况频出,ACORN这些住房活动组织与银行展开的捍卫家园运动升级。其中,法拍房屋较为严重的地区恰恰就是前几年房价涨得最凶的加州、佛州和内华达州等(也是ACORN最活跃的几个地区)。美联邦抽样调查的36,000位次级房贷屋主以及28,000位次A级房贷屋主中,到2007年底,发生延迟缴款的情形已经高达40%,遭到法拍的也达到25%。屋主纷纷弃房之后,房贷公司自然就首当其冲了, 2007年4月新世纪房贷公司宣告破产,一场金融风暴就这样爆发了……

mortgagemess

(因次贷问题被查封,超过10%的13个州。用纳税人的钱给赖帐的人赎房,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政府奖励! )

奥巴马在竞选中可以大骂布什过去八年的经济政策,主流媒体也可以帮奥巴马掩盖他在次贷问题上该负的责任,甚至可以迁就民粹对民主党的提高住宅自有率的政策进行美化,把个人应负的责任以及政府管制的问题,一股脑推给所谓贪婪的金融机构,但是如果没有向美国民众交代清楚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没有向民众警告政府兴奋剂的危害,如果奥巴马执政后还继续花言巧语欺骗民众,坚持错误的大政府道路,进行凯恩斯主义的社会化大变革,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自由的美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乌托邦,不再是里根所说的,山上那座令人向往的闪光之城。

如今,数百位经济学家已经站出来,对奥巴马政府表示了强烈的抗议和愤怒。现在的美国经济正处于长期依赖政府刺激而精疲力竭的状态,如果奥巴马所谓的改变就是继续给他灌食兴奋剂的话,那么美国经济残余的一丝气力将会丧失殆尽。如果其自我调节并恢复的能力也受到了致命的伤害,那么美国经济要想复苏,就遥遥无期了。

Share/Save/Bookmark
雾水 发表评论于
我真的服了你了.
现在的成交量还是这么大,没有出现芝麻量点,反弹只是假象,没到底部,虽然MACD金X的位置越来越抬高(从年K线图上看)
多哥 发表评论于

照大仙的说法,在海滩上捡到大批半死不活的美女们的可能性也是很高的。

:))
千重雪 发表评论于
老阎辛苦疗。但不如前几篇预言的文章过瘾。老阎最好再预测一下未来的通货膨胀。伯南克国会作证时说美国未来很长时间不会出现通胀,可各国为刺激经济复苏都拼命地宽松货币,能不出现通胀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