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W在红楼[活动]



最近才发现坛子里在搞红楼的活动。我也来凑个趣,写一个五个W在红楼。五个W估计找不到,但是两三个W还是可以随便写写的。

我对红楼的看法是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细读红楼,会发现什么司汤达,雨果,都比不上这部作品里的无穷趣味,让人一辈子玩味不尽。前几年学过一次Gérard Genette的Figure III,中文好像翻译成辞格III的,如果用其中的理论去分析红楼,真是趣味十足。所谓的“草灰蛇线,伏延千里”,一些anticipation, retrospection, 研究它的叙述角度,作品的停顿,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叙述时间之间的space,无数的第二层甚至第三层叙述……如果这样分析下去,这将是一个一辈子的工作。所以我在此略略显摆了一通以后,谦虚的打住了……

我很喜欢刘心武那一套说红楼系列丛书,他的观点正确与否,你赞同与否暂且不论,但里面一些很细微的对作品的分析,对作品的通读,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另外也对红楼的普及做出了贡献。曾听人说周汝昌也是红楼大家,但以前买过一本他的《红楼小讲》:编辑是,那本书纯粹是骗钱。简单来说,那本小册子可以用文革的一首著名的歌来概括,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是好……”至于怎么好,小册子里啥也没提。我对这种骗钱的伎俩甚是鄙视之!

关于五个W,其实主要想说说我读红楼的when and where。

我大概是读初一初二的时候开始读红楼的。一个又矮又胖的四眼女孩,基本在班上是被人嘲笑的对象,对抗这种嘲笑的唯一方法,就是在课间手捧《红楼梦》或者《悲惨世界》或者《约翰克里斯多夫》,把自己打扮得巨深沉。

说句实话,那个时候,关于红楼,我读的是里面的故事。今天做了什么,明天做了什么,写诗作画弹琴对弈,课间翻完了红楼,下一步该作甚?我想来想去,把目光瞄准了“葬花”。

兄弟小时候家住一楼,有一个院子,养了很多月季花,红的,紫的,白的,粉的,黄的……在一个暑假,我饱饱的吃完了凉拌米粉以后,从床头柜里拿出了一块帕子(一角上绣点小花,另一边还破了一个洞),去院子里找残花败柳去了。

我很哀怨的努力寻找黛玉伤春悲秋的感觉,一边吟着《葬花吟》,一边找着开败了的月季花。找啊找啊,真倒霉!只有几朵花开败了!花瓣还掉光了!咋办捏?于是我把罪恶的目光投向了那些怒放的花朵,甚至花苞,心里有点舍不得,但转念一想,反正迟早都要谢的,早几天晚几天没关系……

于是那些可怜的花朵就被我放在了我的破手绢上。

下一步就是葬了!

花锄捏?

我们家没有花锄,只有一把特别朴实特别老农的,锄铁上还粘了泥巴和鸡毛的锄头……

但是没关系!物质条件的匮乏不能阻止我们对美的追求!

于是我就用那把巨大的锄头,把我放在破手绢上的花朵,挖了一个坑,埋进了土里。旁边我们家养的鸡围着我,想看看我能不能挖出几条蚯蚓来当作美食……

一边埋还一边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高音)陷yan yan yan yan yan 渠~~~~~沟”。
我们家鸡在旁边咯咯咯的给我打拍子!

葬完了以后,回头一看,我姐在阳台上狂笑。有兄弟姐妹的人都知道,小的时候,一般把自己的老哥老姐老弟老妹都当不共戴天的仇人去看待的。我就知道没好事。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姐果然和我爸妈说了,于是大家又一通狂笑。哎!我那青春期敏感而脆弱的小心脏啊~~~~~~~~~~~~~~~~

另一个读红楼的时间就是……不是上厕所啦,是吃饭!(汗一个!)

如果一个人吃饭,没人说话,我一般喜欢看看电视,看看书,要不然就觉得不知道为什么要吃饭了。

吃饭的时候最喜欢看的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大家一起吃小盒子饭,然后行酒令,茄鲞鸽子蛋,黄柏的一套酒杯子,滋味无穷。另一章是在芦雪庵吃烧烤鹿肉,那个满嘴流口水啊!还有就是吃螃蟹那一章,每次看到这几章,扒饭都会扒快一点,流油的咸鸭蛋姑且充作鹿肉来吃。但是关于酒令和联诗,一般就略过去了,只看吃饭。

多年以后我去北京的桂公府吃饭。那里号称是慈禧故居,朝阳门南小街的一个胡同里,坐在紫藤树下喝酒吃肉,夏天的小嗖风风的吹着,忽然发现他们多了一个新菜,就是茄鲞。很好奇的点了一个,现在已经不记得具体的味道了,只记得是茄丁切得小小的,滋味相当一般。想来餐馆必不会费那么大的功夫去做这道要十几道鸡去配它的菜了。

其实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读红楼和感受红楼的权利。你用绢袋和花锄去葬花也好,你用破手绢和农田锄头去葬花也好,你去读它的故事也好,你去读那些隐藏在故事里的种种心酸之言也好,你去背它里面的诗也好(另外,我一直觉得红楼里面的诗词其实有够烂,典型的清代人的诗,让人提不起精神……抱头而去也,怕被人打……),你看前八十回也好,你骂高鹗也好……在伟大的作品之前,我们如此渺小,如此谦卑,且一律平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