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脚下
不知道为什么,很想写写这个题目。关于庐山脚下,其实,我一点记忆也没有,很惭愧。我在庐山脚下住了许多许多年,可是,我对这个城市,这个省份可以说的话,写的字,少得可怜。
谈到自己的家乡,我一直喜欢用岑参的诗去形容:“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我固执的以父母的老家为自己的家乡,这,有一部分是喜欢用江南这个美丽的词去美化自己,但是从记事以外,我们家就固执的与这个省份和这个城市的人刻意的保持距离,这其中包括,我们不吃辣椒,我们拒绝学说当地话,我们经常性的食用梅干菜,大头菜,浙江米粉和从金华带回来的火腿,从杭州带回来的水笋,做糯米桂花糖藕,做菜肉泡饭或者炒饭,用青田石刻印,去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父母要骄傲的说:“门扇和窗户都是请东阳的工匠来雕的。”每到春夏,父母会用高度劣酒泡梅子。小时候的我,拒绝食用任何辛辣的调料,但是如果在外面偷偷吃了一点辣椒或者大蒜,心里会有非常隐秘的快感。
我想这就是我的一种割裂。我讨厌吃浙江米粉,这种只需要煮一道的米粉其实很粗。小时候回老家,他们用这种米粉,打鸡蛋和青菜做给我吃,我其实觉得我住的这个省份的米粉更加细腻可口。我们大院门房的穷孩子,夏天用了腌辣椒泡饭就是一餐晚饭,我看着他们碗里通红通红的辣椒与密密麻麻的辣椒籽,其实口里在偷偷的流涎。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述这种割裂:我在这个城市长大,带着这个城市的口音,可是,我,却不认识这个城市,关于这个城市的历史,我一无所知。
对于这个城市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从十八岁以后,我就再没有在这个城市长久的住过。在大城市呆习惯了,回到老家,总是看不惯这里的脏乱差。可是,这个城市有的时候非常的富有人情味。在公车上,人们会用当地口音热切的盘问你的过往,非要问清楚你的底细,女人们那有着细腻光滑皮肤的脸庞上,有着一种探求的热切。我也记得那一连下好几个月的春雨,曾经让我如此恼恨,现在却让我如此的怀念,那酥酥的春雨和着美丽而温暖的空气,或者在春分的时候,躺在自己的单人床上听雷声。这些是非常非常具体的一些回忆,无尽的春雨,不仅笼罩着江南,也笼罩着南方所有的省份与城市,熏熏的夜风,不仅吹拂着西子湖畔的碧荷,也曾经撩起过我的长发,而天下三分的明月夜,也无分彼此的,曾经照耀过我们。可是,关于这个城市,我一无所知。
这次回去,我带着尊敬的心情重新审视这个城市,我想说,我爱这个城市,爱她的脏乱差,爱这个城市的人,每天晚上去看那喷泉,还要对外地朋友崇敬的说:这是亚洲第一高喷泉,我爱他们那腔调里面那股子劲儿,我重新去了三大名楼,去了八大山人纪念馆。他们说,八大山人的落款,写下来,如同“哭之笑之”,我爱他在写这些题款的时候,骨子里透出来的对生命看透的无尽辛酸与淡然,我爱那炎热的夏季,父母之间小小的争吵,我爱空气里透出的辣椒炒大蒜的味道,爱他们在每个句子的后面加上“撒”,爱他们把孩子称为“崽俚子”,我闭上眼睛,看到了我们这个城市那些特有的细腻肌肤的女孩子。潮湿给了他们如此光洁而微黄的肌肤,她们的眉眼细细的,有着小家碧玉的精致与美丽,不同于北方女孩爽朗的英气。我爱她们在心中细细的算计,悄悄的细语,那些小心思一点也不讨厌,显得如此可爱,我爱他们在微黄而稀疏的发上插着的一弯镶了水钻的小梳子,或者将头发梳得紧紧的,带一个蝴蝶形发卡,眉眼被吊了起来,我对这个城市有着一种似乎生疏的爱,我尽力的搜寻我的记忆:还有什么?还有什么?
高三那年暑假,在去北京之前,我曾经一个人去庐山旅游,住在父母的朋友家,那几天庐山天天下雨,没有办法出去玩,我每天都要偷偷的哭泣,因为想念自己的父母。那家人有着好几个兄弟姐妹,年纪从四十多岁到十几岁不等。最大的大哥已经四十多岁了,有一天早上看见我实在无聊,把我拉到窗前,对我说:“小妹……”他一定指给我看了什么风景,可是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只记得他拉着我的胳膊,那年我十七岁,似乎第一次被一个异性触碰,很不自然,又很激动。那是我关于庐山的唯一记忆——除了雾以外,除了小时候一张泛黄的,在仙人洞前的全家合影以外。因为住在这个地方,我曾经对这里的一切都嗤之以鼻。很多很多年以后,我知道了人们总爱在庐山寻仙问道。有一个书生曾经上庐山来寻仙,遇见了一位穿藤衣,戴白葛帽的老者,老人以风浴手,我想象这些古人的风姿,这位老者的风貌,我明白了,我曾经是如此的浅薄。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这次回去,爸爸带我去了一次景德镇。我们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路过湖口,路过鄱阳,路过九江,路过一座一座送别和迎往的长亭。爸爸说,我们的警察不抓超速的,我们用测速器,我很为自己一看到警车就踩刹车而脸红。我要在景德镇买瓷器,老父在炎热的夏天,陪着我一家一家的逛着,讲价。我买的那套寒天瑞雪的雪白瓷碗,还有青花的茶壶,还有那套如此精致的百子图的茶具,我为什么当时嫌它贵了点,没有买下来?老父带我去吃饭,还是那些话:“菜里不要放葱放蒜放辣椒生姜,芹菜韭菜一概不要……”爸爸给我讲述这片土地的历史,很遗憾,她一直不是那么的重要,出了一个采菊的陶渊明,出了一个哭笑由人的朱耷,安息在郊区那片黑瓦粉墙的故居里,出了那些革命先烈,出了千年的瓷都,这个安静的,自我存在的小城。我们去陶瓷博物馆看,那些作秀的艺人穿着古老的青白褂子,那些未成形的泥碗,那些古窑,父亲背着手,慢慢的走在我的身边,用他的浙江口音慢慢说着:“格末今天晚上是要赶回去的喏……”我们赶了回去。不久,又是离别。
我的故乡,我的故乡,我对你生疏的,埋藏在内心最深处的模糊的,无法定义的爱,在庐山的脚下。我多么想如白居易一样,当谈到这片土地时,可以说“……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而这一切都已经不在身边,正因为不在,所以更加美丽。午夜梦回,我听着窗外的雨声,它们不润,不酥,不细,一滴一滴,很有硬度,打在橡树上,正如我这颗因为不知道该如何结束这篇文章而破碎的心。
klein-pig 发表评论于
我也是不吃葱蒜香菜芹菜等等的,这在南昌很招人烦的,挑三拣四地也长大了哈,同贺!
隔山打牛,和琉璃也握个手。
南宫无影 发表评论于
很喜欢呢,我也想念南昌,在你的文字里,南昌居然也变得这么地美丽和妩媚,“可是,关于这个城市,我一无所知。”在那里成长了那么多年,说离开便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好象没有一丝留恋。直到看了这些触及心灵的文字,才知道原来这所谓的乡情,一直都在骨子里徘徊不去的啊。
(而我父亲,居然也是浙江的呢。)
安静 发表评论于
文笔真好!
出喝酒 发表评论于
回复青溪的评论:谢谢,也喜欢你的点心。只是,这里的点心吃到嘴里,总不是那个味道,未免一点遗憾啊!
青溪 发表评论于
非常喜欢你的这篇文章
出喝酒 发表评论于
回复土村药师的评论:谢谢:)
出喝酒 发表评论于
回复心似琉璃的评论:
握手握手!想念南昌,哈哈
出喝酒 发表评论于
回复retouching的评论:我不是九江人,原来还以为那个是南昌百花洲的亭子呢,结果老公一说才知道是九江,呵呵
出喝酒 发表评论于
回复喝白开水健康的评论:
谢谢:)
出喝酒 发表评论于
回复SHIWANG的评论:
你不说茼蒿还好,一说茼蒿我都忍不住哈喇子了。不带这样的啊!
o-tree 发表评论于
以前,江浙人上海人都瞧不起江西人,很多不得已去江西工作的, 都好像是被发配去了边疆。我有一邻居, 妻子带两个孩子随迁来江西工作,丈夫和另外仨孩子留住上海, 两地分居几十年。等孩子长大, 妻子退休回上海和丈夫团聚不到两年, 丈夫就去世了。
SHIWANG 发表评论于
有相似的感觉。。。出来前不太提及江西人的身份,现在却愈发地想念在那里度过的童年时光。。。小雨,映山红,腊肉,篥蒿,暴雨,台风,热,闷,知了,米粉,辣,大水,旱,蓝天,鱼,皇上皇,橘子,柚子,枇杷,泥鳅,。。。。。
喝白开水健康 发表评论于
写的很自然,喜欢看,也喜欢那歌。
retouching 发表评论于
看见烟水亭,还以为是九江人嘞。
心似琉璃 发表评论于
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一也想写些东西纪念自己的家乡。真的真的,可是笔到手边却什么都不能出来。
我是南昌人,老乡见老乡,握个手吧。
土村药师 发表评论于
美文!有身临其境之感。。。
喜欢你的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