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南洋中国劳工史实的订正——流放在热带丛林的中国抗日将士(续十八)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关于二战期间南洋中国劳工

刚刚看到网上一篇报道,是记者采访劳工专家后,得出结论,谓二战时被日军送往南洋做劳工的中国人有几千人之多,但根据红十字会的记载,只有700来人最终回到国内。

此处南洋的概念就比较模糊,所涵盖的范围也较广,我们暂且不去管它。但从本人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仅战后于1946年底从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岛首府亚包(Rabaul)一次遣送回国的劳工(平民,不是战俘),就超过了800人。详细的情况,我在前面的一篇帖文战后亚包前中国军人战俘遣返情况——流放在热带丛林的中国抗日将士(续十六)》中,已有交代。

实际上,太平洋战争期间,在当时的新几内亚及其它南太平洋岛国如帕劳等地,日军就从中国不同地区掳掠和强征了大批中国平民,为驻守在那里的日军服务,从事各种苦役,死亡极大。比如说,有一队42人的中国劳工队,是日军从山东等地掳掠,集中到上海后,直接送到帕劳做苦工的。之后,他们随日军辗转许多岛国,最后到了新几内亚,到战争结束时,这一队人,只剩下3人。其中有15人是在随日军在热带丛林中转移时脱逃了,但其最终命运如何,不得而知。

另外,上述报道中说的,日军在战败后想要杀害所有在亚包的战俘一事,也与史实有出入。实际情况是:日军在1945年是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打算,但这是日本陆军的想法,而日本海军将领不同意——其理由很简单,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日军战败之事实(想想近10万日军被盟军围困在亚包一地,没吃没喝,冲又冲不出去,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深恐届时盟军追问战俘下落时无法回复,自己的命运也会被盟军如法炮制。因为当时亚包还有好几千其他盟军战俘,同样也被日军强制做苦工。

举出上述几例,只想说明,要对这些历史事实下结论,尚需进一步的发掘资料。

下面是将前述的那篇网上文章转贴,供参考:
————————————————————
南洋幸存者回忆:日本投降后日驻军欲活埋劳工
发布时间:2009-03-27   点击次数:18  作者:admin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前天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国政府将以隆重、庄严的方式迎接在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抗战将士遗骸归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抗战将士遗骸问题,将以隆重、庄严的方式予以纪念,正在抓紧进行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个与中国相隔万里的南太平洋岛国,一个对多数中国人来讲都算陌生的国家。中国抗日将士的遗骸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这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史实?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
  中国军人墓现身巴新
  去年年底,一位叫“天竺道”的北京网友发布了一篇帖子:《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津》。文中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华人在拉布尔附近偏僻的山坡上,发现数百名中国抗战将士的墓地,其中包括1937年10月在上海淞沪战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名震中外的“八百壮士”在内的国民党军队的将士以及新四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战士。他们被俘后被日军强运至此充当劳工,部分军人被折磨致死,埋骨异乡。
  文中称,一位前澳大利亚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意外发现密林中有几座刻着中文与中国军队标志的墓碑和墓地。一位当地华侨知道后,雇请丛林土著人带路,费尽周折后,在一处荒坡蔓草丛间找到了三座中国军人墓碑。其中有两座可辨识碑文,分别是原陆军67师200团的上尉吴坤、原陆军新30师上士孔宪章,另一座破坏严重难以辨识,但死亡时间都是1945年。
  这些墓地建于抗战胜利后,由当地华侨和被盟军解放的中国战俘共同修建。经过60多年,由于当地火山频频喷发,当地华侨纷纷移民他地,导致这些中国抗战军人的墓地失去保护。
  我国外交部已紧急安排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中国大使馆对墓地位置进行实地察看,对被安葬的抗战将士的名单、籍贯、人数等情况进一步核实。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馆也通过走访老华侨和当地老人,初步确定了一个墓群区域,并对坟墓周边的杂草进行了清理。
  数千中国劳工被强征南洋
  隔着浩瀚的太平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何以埋葬着中国军人?他们是抗日期间的远征军吗?
  李宗远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出现的中国军人墓地,应该是日本侵华期间,被强掳到那里做劳工的中国战俘。
  巴布亚新几内亚所属的岛屿在二战期间被日军占为海空军基地。因为该地南邻澳大利亚(同盟国),又处橡胶、石油等资源丰富的南洋咽喉位置,日本对此苦心经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更把此地作为其南太平洋的重要军事基地,开始从中国大量掳掠劳工到这里为其修筑工事、开采资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部分中国劳工并不为人所知。根据日方在战后提供的档案资料,学者们一般认为当年被侵华日军强征的中国劳工主要在中国和日本从事繁重的劳动,日本保留的档案也仅限于此。而被强掳到南太平洋日军占领地的中国劳工,至今未发现有明确的档案记载。
  直到1999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始研究“被强征到日本的中国劳工幸存者状况”课题,了解到被强征到日本的中国劳工有4万余人。在此次调查中,意外发现了10余名被强掳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中国劳工幸存者。由此揭开了日本强征中国劳工到南洋史实的冰山一角。
  根据现有的资料,从1942年开始,有数千名中国劳工被解送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有战俘,也有侵华日军强征的平民。到1946年、1947年,在国际红十字会的协助下,仅有约700人回到中国,其余绝大多数客死南洋。
  “被征到日本各地的中国劳工,死亡率最高的约50%。”李宗远说,“而南洋中国劳工的死亡率更高,可见他们的境遇更为凄惨。”
  “八百壮士”遗骸尚待求证
  《“八百壮士”遗骸乱葬海外》一文中,认为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就埋葬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但即将迎接回国的抗战将士遗骸中,是否真有“八百壮士”忠骨,现在还有待求证。
  李宗远介绍,目前已经查证的被强征到南洋的中国劳工就有4批,出发地有上海、青岛,总人数不详。这其中很可能会有淞沪会战时的中国战俘。也有传闻说包括“八百壮士”中的34人或50人,但从来没有资料或档案能够佐证。
  此次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的中国军人墓碑上的番号,并不是“八百壮士”所属的第88师524团2营。把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的中国军人墓地与“八百壮士”联系在一起,是一篇2000年时的报道。“八百壮士”幸存者之一的湖北籍老战士田际钿,曾回忆过在南洋大不列颠岛当劳工的经历。
  李宗远说,仅凭现在掌握的这些情况,已发现的埋葬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中国劳工遗骸不能确定是否有“八百壮士”。确定无疑的是,那里埋葬着数以千计的中国劳工。无论生前是军人还是平民,他们都是日本侵华的受害者,他们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默默证明着一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
  “对南洋中国劳工的历史资料,我们掌握得太少了。”李宗远遗憾地说。不过,此次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的中国劳工墓地,为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特别是墓碑上的文字,如果能够确实无误,将有望从不同侧面还原出历史原貌。
  幸存者讲述南洋血泪
  根据国际红十字会的记载,在南洋历经磨难的中国劳工最后幸存回到国内的,大概只有700人。而这些回到国内的南洋中国劳工又有一大部分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了壮丁,充当内战炮灰。至今仍健在者已经为数寥寥。
  抗战馆在了解到南洋中国劳工这段历史后,曾对幸存者进行过逐一走访,以期记录一份“口述史”。李宗远向记者提供了一位名叫施方舟的南洋中国劳工幸存者口述。这位老人是南洋幸存者中仅有的还能够清楚回忆、讲述那段历史的人。
  施方舟系江苏省吴江县盛泽镇人,他1942年和120名同乡一起被侵华日军抓捕。后从上海出发,经台湾到达南太平洋的新不列颠岛。
  中国劳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挖山洞、储存弹药、建造军事要塞等繁重体力劳动。一些劳工水土不服,再加上岛上的蚊虫多、瘟疫流行,很多人因此病了。为了节省供养,日本人还逼迫劳工自己挖坑,将一些生病的劳工活埋。施方舟记忆中有24个中国劳工被活埋。另外,一些难以忍受折磨的劳工跳海自杀了。
  3年后,日本投降,但岛上的日本驻军却打算将山洞堵住,将劳工们全部活埋,多亏澳大利亚的军队及时赶到,施方舟等人才获救。与施一起被抓的119名老乡,无一人生还。
  1947年年底,国际红十字会派船将劳工们分两批接回中国。施是第二批返家的,先到香港,然后转往广州某军营。
  施方舟老人还保留着数张回国前后拍摄的照片。在一张照片的背面,他按照家乡风俗,给一位死在南洋的同乡写了“招魂返家”文。这段文字明确记录了南洋中国劳工被强征的时间和地点,成为目前最直接的南洋中国劳工血泪史和日军罪行的证据。
  这位名叫沈福寿的中国劳工,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被抓,后被解送到“新必利的岛(新不列颠岛)”,仅仅一年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不堪折磨的沈福寿病死在这座岛上。
  南太平洋上的巴布亚新几内亚,荒岛之上、密林之中,究竟有多少被侵华日军强征的中国劳工客死于此,恐怕已经难以查证,但那段历史不会被人遗忘。

        (2009年03月26日10:17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胡成乔)

[原文见:http://www.sjhistory.net/site/newxh/yjzt5-1mb_a2009032726815.ht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