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angkongtu.com, defence.org.cn
Su-25(俄文代号:Су-25?)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亚音速单座近距支援攻击机,与美国的A-10相对应,北约代号蛙足(Frogfoot)。除了是前苏联主力的攻击机种之一外,也在苏联解体後的独立国协国家持续服役,并有若干外销版本。Su-25构型简单但是实用,战场生存性佳,在其多种不同的衍生版本之中,经过导航/攻击系统强化的Su-25TM,经常又被称为Su-39。
历史
Su-25攻击机於1968年开始研制,首架原型机於1975年2月首次试飞,代号为T-8-1。T-8-1 装两台RD-9无加力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4500公斤。机上装组合式双管机炮,炮管可由飞行员控制向下偏转。编号为T-8-2的 2 号原型机也安装RD-9涡喷发动机,机炮炮管为固定式。後来这两架原型机都改装了推力更大的图斯曼斯基R-13-300无加力涡喷发动机。其後为了适应新的发动机,发动机短舱尾部也经过修形。1976年装 R-195 涡喷发动机的生产型投产,在1984年形成全面作战能力。经过改进後於1981年正式投入批量生产。Su-25攻击机曾经过阿富汗战争的考验,在对地面目标的攻击中表现出色,是苏联空军最有效的一种对地攻击武器。
Su-25攻击机共生产600多架,1992年交付完毕。该机在侵略阿富汗的作战中损失了23架。目前有一部分Su-25在独立国协国家海军服役。Su-25攻击机能在靠近前线的简易机场上起降,其可载炸弹在低空与武装直升机Mi-24协同。该机用作在战场上配合地面部队作战,攻击坦克、装甲车等活动目标和重要火力点。Su-25攻击机主要靠低空机动性来躲避敌方战斗机的截击和地面炮火的打击。在1982年阿富汗战争时,该机被用於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西方在那里首次拍摄到其照片。
细看蛙足
机头左侧 | 机关右侧 |
座舱左侧的油门 | 座舱正面各仪表 |
座舱右侧的众多按钮 | 座舱正前面的HUD |
蛙足誓后轮的结构 | 蛙足的前轮结构 |
释放减速部位 | 发动机喷口 |
衍生型号
苏-25(“蛙足”A)
单座近距支援飞机,其出口型为苏-25K。
Su-25UB
Su-25UB(“蛙足”B)为串列双座教练机,装有全套导航攻击系统用於武器训练,机高增加到5.2米,换装了新型的敌友识别器,武器部分保持不变。由於增加了一个座舱,在一些细节处作了改变,包括舍弃了後视镜,增大了前风挡面积、去掉机身左侧的折叠登机梯及增大垂尾。
Su-25UBK
Su-25UBK为Su-25UB的出口型。
苏-25UT
不带武器系统的苏-25UB型。1985年8月6日原型机首次试飞,机长为15.36米,只少量生产。1989年参加巴黎航展时的编号为苏-28。
苏-25UTG
与苏-25UT基本一样。在机身下加装一个拦阻钩,用于着舰试验。1989年11月1日在“库兹涅佐夫”航空母舰上试飞,成为继米格-29K和苏-27K之后第三种在该舰试验的飞机。该型别开始生产了5架,1992年初又生产了5架。
苏-25BM
拖靶型,与苏-25“蛙足”A基本一样。翼下增加了挂架,可携带用于战斗机驾驶员导弹训练的由火箭推进的靶机。
苏-25T/TK
专门为执行反坦克任务而发展的新改型。原型机于1984年8月试飞。该机从苏-25UB改进而来,其座舱后的机背向上拱起,内部容积加大,可加装新型电子设备及更多的燃油。所装设备包括导航/攻击系统、激光测距及目标标识器、平显及下视阴极射线管、雷达告警系统等。导航系统包括两台计算机及惯导平台。可带微光电视导航/攻击系统吊舱(即将被前视红外吊舱替代),可在夜间识别3公里外的主战坦克。所携带的武器包括装于机腹前起落架左侧的30毫米双管机炮,每侧翼下各带一束代号为“旋风”的管发射式反坦克导弹,每束有8枚,可击穿1000毫米厚的装甲,射程10公里。其它武器包括激光制导的AS-10及AS-14、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的AS-17、反辐射的AS-11等空-地导弹,以及KAB-500激光制导炸弹及AA-8空-空导弹。此外该机翼尖还有电子对抗设备吊舱。苏-25T在设计中吸取了侵阿作战中的经验教训,其导航/攻击系统基本具备自主进入及脱离战区的能力,目标跟踪、武器的选择及发射的自动化能力也增强。在1991年迪拜航展上的出口编号为苏-25TK。同年生产的首批10架用于部队的验收试飞。
苏-25KM
Su-25KM是由以色列Elbit集团和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航空制造公司合作的,改造Su-25K的蠍子计画的成品。2001年4月18日在第比利斯机场,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得纳泽参观了样机的首次公开试飞。 现时,第比利斯航空制造公司正在努力增加现有Su-25的销量,目前格鲁吉亚已生产出 30 架,另有 20 架在装配线上。
苏-25TM/Su-39
Su-25TM/Su-39是在俄罗斯80年代初期提出的T8M(Su-25T)计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首架根据T-8M计画研制的原型机Su-25T於1984年就进行了首飞。後来,设计局在其已研制出的几架原型机的基础上,於90年代生产了8架 Su-25T预生产型。当时,T-8M计画已经被进一步修改为T-8TM计画,其机型也在原型机Su-25T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武器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改名为Su-25TM(也即现在的 Su-39〕。在1995年,设计局共生产了 3架Su-39原型机,其中一架是新制造的,两架由Su-25T预生产型飞机改装而成。Su-39的发展工作到1997年完成,并开始按照俄罗斯空军的试验计画进行飞行试验。主要设计特点除了有限的机体改进设计之外Su-39的机体主要是基於Su-25UB设计的。
苏-39全外挂
机翼 悬臂式上单翼,三梁结构,采用大展弦比梯形直机翼,机翼前缘有20°左右的后掠角,从翼根起有下反角。整个机翼后缘分三段,外段是液压驱动的副翼,手动操纵功能作为备份。里面两段是双缝襟翼,每侧副翼有多重补偿片。机翼前缘有分成两段的全翼展前缘缝翼,机翼外段前缘突出,在机翼中段形成锯齿形。翼尖处有小舱,内装电子对抗设备,在此小舱下部有可收放的着陆灯。小舱的后部可向上向下分别张开,形成减速板。
机身 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短粗,座舱底部及四周有24毫米厚的钛合金防弹板,飞行操纵面由推拉杆(而不是通常的操纵索)驱动。主要承力件采用耐损结构。发动机装在由不锈钢板做成的舱内,油箱间充有阻燃泡沫。为强调生存力而增加的重量占正常起飞重量的7.5%。维持该机正常飞行所需的工具可装在四个吊舱内随机带走。发动机可使用前线机场中的各种燃油。机头左侧是空速管,右侧是为火控计算机提供数据的传感器。
尾翼 平尾为悬臂式结构,其安装角可变,并有小的上反角,其后缘是手动操纵的升降舵。方向舵分两段,液压驱动,上段方向舵通过皮托管上的风标及传感器以及电动-机械控制自动偏航阻尼系统来操纵,下段方向舵及每侧升降舵上均有补偿片。
起落架 可收放前三点式,液压驱动。主起落架收起时机轮水平放置在进气道下的起落架舱内。每个摇臂式起落架上都装单轮,用低压轮胎。前起落架向前收,机轮可转向,有挡泥护板。主轮尺寸为840×360毫米,前轮尺寸为660×200毫米,主起落架带有刹车装置。机尾装两个十字形减速伞。
动力装置 两台P-195涡轮喷气发动机,装在后机身侧下方,进气道较长,无加力燃烧室,单台推力44.13千牛(4500公斤),发动机尾喷口作了红外屏蔽处理。在座舱与机翼前梁之间、机翼后梁到垂尾前缘之间是机身油箱,机翼的中段也有油箱,总载油量5600升,内侧翼下挂架可各携带一个850升的副油箱。
座舱 单座K-36D零-零弹射座椅,座舱盖与中央段机身顶部齐平,后部加有装甲板。座舱盖向右侧打开,顶部有一面小的后视镜,风挡为平板防弹玻璃。机身左侧内有折叠式登机梯。
机载设备 机头风挡下面有激光测距器及目标标识器,风挡前面及尾翼下部有SRO-2敌我识别系统天线。“警笛”3雷达告警系统的天线位于垂尾的上部。机头的顶部装有拍摄对地攻击效果的录像设备。
武器 前机身左侧有一门30毫米双管机炮,机翼下总共有8个挂架,可携带4400千克空-地武器,包括57毫米和80毫米火箭,500千克燃烧弹、化学集束炸弹、空-地导弹,“旋风”反坦克导弹,两个外翼挂架可带“环礁”或“蚜虫”空-空导弹,尾锥内有用于电子干扰的金属箔条投放器。
外形尺寸
翼展 14.36米
机长 15.53米
机高 5.20米
翼面积 33.7米2
重量及载荷
空重 9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19500千克
内部燃油重量 3840千克
最大载弹量 440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 950公里/小时
(高度1000米) 88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 10000米
作战高度 30~5000米
作战半径
(带2000千克武器,高-低-高) 560公里
(带2000千克武器,高空) 700公里
(带2000千克武器,低空) 400公里
航程 1850公里
转场航程(带副油箱) 2500公里
起飞滑跑距离(在未铺设的跑道上) 600~700米
着陆滑跑距离(在未铺设的跑道上) 600~700米
限制过载(带1500千克武器) +6.5g
(带4400千克武器) +5.2g
苏-25 | 苏-39 |
30毫米机炮 | GSH-30-2式30毫米机炮/NPPU机炮系统 |
8个载挂点,可载挂以下武器: | 10个载挂点,可载挂以下武器: |
kh-23/25/29空地导弹 | KMGU集束弹 |
航炮吊舱 | S-24和S-25大弹径火箭 |
火箭弹 | B-8和B-13火箭发射吊舱 |
炸弹等 | AT-16激光制导导弹 |
最大载弹量4400公斤 | KAB-500激光与电视制导导弹 |
KH-29T、S-25L、KH-58、KH-31P/A、KH-35导弹 | |
R-60、R-73近程空对空导弹 | |
R-27、RVV-AE中距空对空导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