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中囯之203 : 中国往事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往事
大凡
仿佛如同一场梦,我们如此短暂的相逢”,丽江的雨夜,小娟摇曳的野百合时隐时现,沉醉与清醒交错,渴望与怀念同行。而几天前的北京,就像上一个世纪。

五月二十三日,排除了一切的安排,带着与历史重逢的心境,去人民大会堂聆听作曲家莫利康尼的专场音乐会。
那一晚就是一场仪式,是向着深刻影响自己成长历程的大师朝圣。我隆重地打扮了自己,换上了一直没多少机会穿的修长的意大利皮鞋、名牌的衬衫,擦了满脸的护肤品,冷一看,还真是蛮挺拔帅气的。突然为自己平时的随意感到后悔。生活就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什么在工作中就容忍着自己穿着半旧的工装、沉着晦气的老脸?不认真对待生活,也许生活的乐趣也会擦肩而过。活在当下,每一分钟都是生命最重要的时刻,不要再区别对待了。

走向人民大会堂的路平坦却漫长。我特意在途中停留了很久,二十年前的滚滚红尘扑面而来,遮住双眼。
音乐会以莫里康尼的伟大电影音乐《美国往事》开始,缓慢而又忧伤的旋律一下子把自己带回很多年前:暴雪映衬着暗夜更加无边,独守北方深处的小屋,我一遍又一遍地观看面条逃亡三十年后重返纽约,在胖子破败的咖啡馆里蹒跚寻找美丽初恋的心碎场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往事,以感情为线索,却又有历史时代作为宏大背景,折射出再也不会重复的成长历程。看着指挥台上的这位作曲家,心生太多的感谢,是您让我的生命有那么多的感动和精彩,能这么近距离地聆听并看到真是一生的幸事。

然后就是他著名的《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美丽的传说》、《洛丽塔》。他的音乐极大提升了电影本身的品位。我们大部分人就是因为爱着这些旋律,而对这些电影百看不厌,理解更加深入。全场的影迷们如痴如醉,但都在默默盼望着一个最高潮的时刻的来临。

当钢琴静静奏出了已经是知名导演的多多回到西西里岛故乡天堂电影院的旋律,我的泪水一下子涌出来,所有人的泪水也在顷刻间流淌下来。我简直难以用语言描述此刻的感动。时光流逝,珍贵情感愈加闪现永恒光彩。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对一个人的思恋,激发了多多生命深处的力量,创造的同时,却无时无刻不在无奈中沉醉。难道生命就这样在回味中延长,难道最美好的岁月都献给了曾经经历却不曾拥有的爱情?

但是,《天堂电影院》的伟大之处并不是忧伤的回忆,而是爱与欢乐——哪怕是泪水中的欢乐、那怕是不会有结果的爱、那怕是迟到几十年的感动——但都是充满明亮的期待,生活的惊喜永远会在下一站等着你。当整个乐团以巨大的情感倾泻出影片结尾处多多观看着老放映员为他剪辑影片的旋律,我就如主人公一样带着希望的笑容任由泪水从流淌到肆虐,是的,四十岁了,才明白老放映员的那句话:“生活比电影难多了”。电影带给我生活的哲学,让我知道了怀揣着梦想离开西西里岛闯荡罗马的多多,是多么大地启发了同样眷恋海滨小镇的我。失明的放映员对绝望的多多说“这里已经被下咒了,日复一日生活在这里,你会以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你是如此年轻,世界是你的,而我老了,我不要听你的说话,我要听别人谈论你。离开故乡,到罗马去。过几年回来,物是人非,你才会真正看得清楚。”

不准回来,不准想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妥协。如果你办不到回来了,我是不会让你进我家的。”
无论你做什么工作,要去爱它。”
而今坐在辉煌的人民大会堂,这每一句话再次撞击着我,让我感谢生活,感谢成长,感谢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这不就是中国电影至今的差距么?——它在启迪你的心灵吗,它能伴你成长吗?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但是通往成功的路径却由相同的鹅卵石铺就。电影台词激励着主人公,而我们何尝不是生活的主角?

走出大会堂,眺望着夜色下的天安门广场,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的今夜,年轻的人海,激越的情怀,天赋的使命,中国向何处去?
现在的我怎么追怀那些中国往事?在现实版的天堂电影院里找到了什么,这关系到我如何面对未来。
丽江的咖啡屋,静静翻开了王小波的文章。在《沉默的大多数》中,有这样一段话伴着溪水跳动: 
年轻时读萧伯纳的剧本《巴巴拉少校》,有场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业巨头安德谢夫老爷子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斯泰芬,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一切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项长处:会明辨是非。老爷子把自己的儿子暴损了一通,说这件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我看到这段文章时只有二十来岁,登时痛下决心,说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成了沉默的大多数的一员。我年轻时所见的人,只掌握了一些粗浅(且不说是荒谬)的原则,就以为无所不知,对世界妄加判断,结果整个世界都深受其害。”

曾经以为自己已经掌握终极智慧,但二十年过去了,生活教育了我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当时热血沸腾的我们,现在竟成为整个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最大的受益者。如果当时的想法都立即付诸实施了,社会的发展会怎样?否定一切是充满诱惑的,砸碎一切是痛快淋漓的。但我们准备好如何建设了吗?狂热而盲目的空想主义者在社会碾磨多年,进化成理性和务实的专业人士,开始慢慢理解了生活,确实是比充满戏剧化情节的电影难多了,因为成长是没有捷径的,只有历经这种艰难和弯路,才会真正理解自己和国家的进步竟然是那样的漫长,决不是中一次大奖那样顷刻间旧貌换新颜。

中国的二十年,曲折而又有惊无险,因为被激发的全民族的潜力喷薄而出,无处不体现出无法阻挡的历史进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汇成的奔向美好生活的洪流。我们真正发现命运可以由自身的努力来加以改变而不是希冀一个革命性的大礼。理想是宝贵的,但没有过程的理想却最终葬送了理想。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有责任感和专业水准的企业家、律师、医生、会计师、教师、新闻工作者、政府官员、软件工程师等等来推动,需要培养强大的中产阶层作为主流意识,需要法制建设和文化积淀,需要扎扎实实解决城市化、环境、社会保障等等基本问题,需要量的长久积累。而各行各业的每个人尽职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首要和最大的贡献,都能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巨大飞跃。当年指点江山舍我其谁,可现在发现连管理单位的洗手间都很需要专业能力。不要奢望改变世界,首先要从手头的工作做起、从改造自我做起、从影响身边的人做起,慢就是快。我们已进入黄仁宇所谓数目字管理的时代,不可逆转。以我到台湾和香港参访的经验,虽然差距很大,但大陆巨大的人才库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激起强大的力量,在未来将他们远远抛在后面以至融为一体。

理想主义与专业精神并不应当对立。几十年前。我们有激情和梦想,却没有一点点可以撬动历史的能力;而今,我们有了些许的专业精神,却又有沉湎现实的保守倾向。李向南在二十年前曾豪迈的说:我们要把展望未来的热情的理想主义和洞察历史的冷峻的现实主义结合起来。这话虽然有些上个世纪的空洞和自大,但却有借鉴之处,因为历经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这几亿人已成为国家中坚力量,我们的主流意识某种程度决定着一些事物的进展,不能放弃历史的责任。以执著的信念耐心地工作——找对了路,就不怕路远,推动大历史的自我进化之链延续下去,为下一代更为伟大的中国人登上世界舞台甘当垫脚石。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问自己能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什么?中国往事已经或者正在深刻影响未来,我们也终将理解历史展现的真正智慧! 

丽江 左岸
五月三十一日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