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再度呼吁创建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以取代美元等货币,成为各国的官方储备货币。中国央行6月26日在其《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中说,中国将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使其更具多样性与合理性。虽然这份报告并没有明确将矛头指向美元,但却表示,中国的目标是降低对目前储备货币的过度依赖。而美元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中国央行说,为避免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需要创造一种能够维持长期币值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中国央行的这份长篇报告提及了范围广泛的众多问题,它重申了央行行长周小川今年3月的建议,即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设立的合成货币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发展为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周小川这一建议在今年早些时候20国集团(G20)伦敦峰会前夕提出,他包含该建议的文章当时发布在了中国央行的网站上。除中国央行呼吁建立新的全球储备货币外,上周五还有一系列因素给美元汇率施加了下行压力。在纽约交易时段,美元兑英镑、澳元、日圆、瑞士法郎和欧元汇率均告下挫。瑞信(Credit Suisse)的分析师们说,中国央行的这一言论助长了市场对储备货币走向多样化将对美元不利的担忧。包括温家宝总理在内的中国高级官员一再表示了对美元的担忧,中国约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大部分都是美元。中国担心,美元的统治地位会加剧全球金融失衡。中国还担心,美国政府为筹措用于刺激经济的支出而大举借债,最终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从而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价值缩水。中国央行在其最新的《金融稳定报告》中将有关特别提款权的建议包括进来,似乎使这一想法正式成为了央行的观点。中国央行归中国国务院领导。中国央行在报告中说,IMF应负责管理其成员国的部分储备资金,还应改革IMF,以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机构的权利。这份报告还敦促加强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监督。全球各国央行手中的美元和美元计价证券比它们手中的任何其他外汇和外汇计价证券都多。就在中国央行网站刊登《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9)》的前一天,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说,中国的人民币应当成为IMF及其成员国所用特别条款权的第五种组成货币,并占20%的权重。特别提款权目前由美元、日圆、欧元和英镑四种篮子货币构成。中国央行上周五在这一报告中还说,中国短期内面临通货紧缩压力,而中、长期内则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报告说,由于外部需求疲弱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下跌,导致国内市场出现产能过剩,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今年的通货紧缩压力。但报告也指出,市场信心恢复后全球价格可能出现的增长、过量的货币供应,以及某些经济体不断增加的财政赤字,中、长期内有可能产生通货膨胀压力。中国央行的这份报告呼应了央行前顾问余永定上周四表达的观点。他在联合国为期三天的全球经济危机问题会议上呼吁,要对国际货币和金融基础建设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