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苏军总参谋部策动朝鲜战争

转贴]苏军总参谋部策动朝鲜战争

在1950年上半年,压倒一切的问题是美国要不要、和在什么条件下提供支持,甚至直接保卫迪安·艾奇逊所说的脆弱的形势。那些弱点指的是台湾和南朝鲜这样明显防御不足的地方吗?如果这些地方被看作阵地呢?或者,这些弱点包括欧洲地区的新的联盟伙伴吗?在华盛顿有很多人相信,他们做的很多事都是为了自己,但是,什么才是美国力量的阵地?曾经是美国人民代表的艾奇逊恼怒不已,但也没有明确的对象。
他不仅仅担心如果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的残余势力垮台会在整个东南亚鼓励**主义,而且担心蒋介石失败政权中的坏孩子会逃跑,从而在海外华人社会带来危险。不过,对大多数美国人说,美国一刻也不会同意近乎军事干预的情况发生,来挽救蒋介石政权。 莫斯科也可能作过推测,美国也不会使用武力挽救南朝鲜政权。
在1950年的前三个月,在对华盛顿没有任何知会的情况下,英国承认了毛泽东政权;美国对南朝鲜的援助被众议院切断,后来又被众议院恢复;至少6500万美元在其它援助中流向了东南亚;杜鲁门告诉全世界,美国将试验所谓的氢弹或者超级炸弹;斯大林和毛泽东在情人节签署了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中苏友好条约包括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答应向中国派遣成千上万的苏联技术顾问和向中国转移全套的工业设备,中苏联合承认胡志明的民族主义运动组织为越南政府。研究斯大林、毛泽东和胡志明这三人组合中隐藏着的相互仇恨,在美国没有引起多少兴趣,只有外事办公室的一些重要人物认为,任何中苏友好都可能是短命的。但在1950年初,伦敦和其他盟国更加关心,美国可能退出的脆弱形势将遍布世界各地,因此,西方国家要么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输掉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要么做好准备在一个非常糟糕的小地方打上一仗。
毕竟,美国仍然是一个超级的岛国,而不是一个超级大国,没有感受到当领导的责任。这种情况在国防领域无处不在。因此,政策规划主任保罗·尼采向艾奇逊力陈争取速胜、明确美国的力量阵地、或者也许是在具体事件上打败**主义的必要性。他警告说,在冲突中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冲突时间现在都应该被认为是无期限的。他指出,冷战事实上就是一场真正的战争,因此美国应该将国民收入的五分之一用于国防,或者说,如果加上对外援助,每年的军事开支应该在400亿到500亿美元之间。
尼采是一个芝加哥大学教授的儿子,他于1928年从哈佛大学毕业,30年代加入了华尔街企业--狄龙·里德公司。不久,他再次回到哈佛大学,取得了社会学硕士学位。他回到华尔街一年后,挣了很多钱,与一个有钱的女人结了婚,受到了孤立主义的感染。可是,1940年他投奔华盛顿,开始为杰姆斯·佛列斯特尔和乔治·马歇尔工作。二战期间,尼采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动员和战略轰炸领域,这段经历为他以后几十年的事业做好了准备。然而,他缺乏仰慕者信以为真的东西,比如他们称赞他的个人魅力、能力和公共精神,他从来没有完全博得过毫不怀疑的信任。他似乎将自己看作比周围的人不仅更有特权,而且是一个行动十分迅速的人。人们对他的这种印象几乎肯定将他排除在他有能力得到的内阁位置之外。
1950年4月,尼采将自己的建议浓缩到了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评估报告中,这份报告作为冷战的基础性文件迄今仍受到广泛的注意。他提出的大力扩军的观点从本质上富有争议,甚至是一种幻想,因为国会没有任何可能接受他的观点。军事计划者特别保守,只希望将军事开支提高到180亿美元,而杜鲁门总统只愿意在1950年投入军费130亿美元,军事援助大约10亿多美元。国家预算局(Budget Bureau)警告说,高税收和庞大的军事开支会伤及美国经济。尼采的观点还和美国时代的观念非常一致,他认为,在这个时候,英国不得不在东南亚保持自己有用之力,美国还必须寻找另外的代理人

与代理人和委托人不同的是,在这些地区的担当实际的盟国角色太危险了,那可能意味着根据条约做出更多的承诺,这会将美国拖入未知的境地。麦克阿瑟的远东指挥部并不像听起来那样可怕,第八陆军至多集中了108,000名缺乏训练的士兵,分散在日本各地,每个师缺少1000多支来复枪,低于美国陆军的基本要求。兵源严重不足的第五空军大队只有34,000人,也驻扎在日本,但没有战斗机,尽管这种情况并没有阻止它策划对苏联进行首次秘密侦察。海军陆战队已经减少到两个师,而且缺编。海军只有647艘各种级别的机动舰只,而1945年海军曾拥有5718艘舰只。如果将各种型号和各代飞机加在一起,美国空军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比较强大的,共拥有4700架飞机。 美国当时在韩国只有500名士兵。杜鲁门的外交政策顾问艾夫里尔·哈里曼对国防部的军事孤立主义表示失望。然而,美国的核武库却存放了298枚原子弹。

在1950年初,汉城有理由急躁不安。苏联培养出来的伟大领袖(金日成)控制了朝鲜北方,补充了258辆T34型坦克,178架飞机和1600门大炮,支援由红军中的年轻军官率领的至少8个战斗力强、训练有素的现代化作战师。大约70,000名全副武装的朝鲜族士兵从获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抽调出来。南朝鲜自己有8个作战师,但是装备差,军需供应不足,剩下的美军顾问都不承认他们是一支军队,外交上的准确名称是警察部队。南朝鲜既没有坦克,也没有反坦克武器。

1950年春天,曾以两党共识名义进入国务院的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在南朝鲜国民大会私下露面,再次作出了安全保证。这次访问是在侵略事件发生一周前进行的,杜勒斯在汉城解释说,美国的核心立场是坚定的,那就是要争取时间建设一个繁荣、和平的社会,以它为榜样,最终消灭苏联支持的北朝鲜政权,随后实现国家统一。但是,斯大林却有一个更加紧迫的统一计划,不到一周后,也就是6月25日凌晨四点,天正下着蒙蒙细雨,大约150辆坦克和90,000士兵扑向南方。北朝鲜的战争计划曾经是由苏联总参谋长草拟的。

令人吃惊的是,一些人直到今天仍然坚持认为,这场战争是北朝鲜对南朝鲜的挑衅的反击,也就是说,**主义受到挑衅,或者陷入苦恼的约瑟夫·斯大林很不情愿地满足了一个野心勃勃的盟国的要求。一个严肃的历史学家都会认为,谁点燃了战火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这种情况表明,有些美国人仍倾向于将冷战看作是一场灾难,最多不过是缺乏觉悟和意志力。 至少,苏共总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是明确的,他曾告诉莫洛托夫说:这是我们发动的战争。 弄清楚是谁的责任非常重要,华盛顿对战争起源的判断毕竟是美国在和平时期进行大规模军事建设的催化剂,也是承诺更深一步卷入欧洲和东南亚事务的催化剂,是更加坚信中苏勾结的催化剂,也是更加努力最终击败苏联本身的催化剂。

传统的观点是,莫斯科知道行将发生的北朝鲜袭击计划,并给予了批准,但是这种鼓励不仅迟缓,而且还不是真心诚意的。在形形色色的历史学家中,大多数人强调,由于1949年和1950年金日成对苏联进行了恳求式的访问,斯大林一定是被说服了。一个重要的专家认为是苏联默许了北朝鲜的进攻。 另一个专家的结论则是:文件有力地证明,自1945年2月至1950年4月,斯大林没有打算要控制整个朝鲜半岛。因此,完全因苏联预谋的进攻而迫使美国作出反应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些观点与苏联公开的资料是不一致的。尽管斯大林非常谨慎,没有直接派遣军队,也没有公开给予卷入战争的中国军队以空中支援,但是莫斯科在当时发挥的作用要比怀疑的要大。为了确保**主义统一朝鲜半岛,斯大林事实上已经准备了三年,而不是三个月或四个月,1947年,他重新恢复了对远东军事行动区(TVD)的指挥权,1948年他任命陆军总司令T. F. 什特科夫(T. F. Shtykov)为驻北朝鲜的第一任大使(这个人在苏联红军中被认为是北朝鲜的后台老板),从而将他的政治控制权渗透到北朝鲜。 从1949年3月开始,他直接领导装备和组建北朝鲜军队,包括最终挑起侵略战争的那个装甲师。

那年3月在莫斯科签署的贸易和援助协议也远远超出了金日成的预期,为了一场迅速而卑鄙的偷袭,他们的准备也比他们需要的大得多。 数千吨的战争物质,从坦克和野战炮到弹药和润滑剂,通过跨西伯利亚铁路向东源源不断地运出,由于轨距不同,在满洲里边界又换车转运。 这种攻击性的大规模军事援助本不应在1950年4月至6月间完成,而且,由于苏联为此目的牺牲的是自己的石油和润滑剂等供应物资,援助本不应该在1949年的12月就开始。

1949年,苏联参谋总长向北朝鲜撰写了一份先发制人的军事计划,要在1950年春天发动突然袭击。在其远东司令结束对金日成军队的视察任务,并在6月24日报告说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斯大林批准了进攻计划。 简单来说,这项进攻计划是由斯大林及其将军们事先预谋的、庇护和直接支持的,而毛泽东却并不情愿支持斯大林的决定。 但是,这场战争要远比美国理解的还要蓄意得多。杜鲁门、艾奇逊和马歇尔(1950年9月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凭直觉认识到谁是侵略背后的主谋,侵略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接着在美国参战问题上与国会密切合作,与总统未能与国会适当磋商的另一个荒诞的冷战说法刚好相反。 乔治·凯南最初支持立即采取军事行动,他再次认为,如果苏联人愿意停止战争,华盛顿就应该同意日本保持中立。沃尔特·李普曼又回到了谨慎立场,认为派遣美国地面部队是一个错误。

另外,英国执政的工党看法可以说是切中要害:世界在朝鲜半岛面对的是邪恶的侵略,如果要使用原子弹与苏联摊牌,英国劳工主义最强硬和最激进的基本立场就是支持美国。

由于杜鲁门决定参战,并派遣美国海军将中国大陆与台湾隔离开来,这个直接面向两个大洋的强国开始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采取强硬行动。批评者很快从中嗅出了帝国的企图,但实际情况刚好相反:自由世界秩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支持,并逐渐发展到环太平洋地区。华盛顿正在向新的北大西洋盟国和莫斯科表示,对待欧洲和远东地区不应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然而,美国的这种反应所要付出的长期代价也许是:美国对中国对朝参战的愤怒与毛泽东将他的人民共和国自我封闭在国际社会之外伴随了二十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