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对比的简单分析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一章中指出了我们对于“道”的认识依赖于我们对语言的运用。很久以来我一直认为造成历史上中西方文化发展巨大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西方人思维的一种可以说是几何特征(或说是拓扑特征)上的不同:西方人自古优于论理的细致,而中国古人则强于悟道的长阔高深;并且,造成这种思维特征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特征的差异:西方语言几千年前就提供了一种可以详细阐述基本概念的便利,而在引入受西方语言影响的白话文之前的中国古汉语则缺乏西语所具备的那种细腻。

昨天与一位多年不见的故友交谈时,谈到了这个话题,故友说道:中国人善于悟道和西方人习惯于论理是因为古汉语来源于象形文字,而西语是字母拼音文字。故友的这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象形文字字符的形状组合使得单一字符携带着由字符的形象所能引起联想的多重意思,根据达尔文的用进废退的原理,象形文字的这一特征可以强化使用象形文字的中国人日后在由微言悟出大义的能力,但是同时却可能使得依赖悟道的中国古人忽略了对语法及关于论理技巧的理论的发展;而使用字母拼音文字的古希腊人却由于不具备所使用的文字的形状本身直接带有的意义,而重视对语言的抽象特性的探索,同时,由字母拼组成词(尤其是各种词根词首的运用)的实践也加强了古希腊人对于代表不同意思的抽象字符之间的同异关系的感觉,促成了用文字来表达意思的细腻。

虽然说宗教的影响和自然地域条件的不同对于中西方文化发展的差异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中西方人由于传统上(指白话文产生之前)语言文字的差异而导致的思维的几何特征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恐怕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可以从中西方文化的很多不同的表现中看出这一点来,下面我举几个这方面的简单例子。

首先,就是在今天,说理辩论在西方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乃至青少年教育中所占的分量要远大于在中国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分量。虽然这里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政体的不同,但是由于传统上的语言文字的差别造成的思维的几何特征的差异也是造成这种不同的一个原因。虽然近年来在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台湾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媒体文化加大了说理辩论在台湾的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分量,但是从我这个局外人所能了解的不全面的信息看来,说理辩论在台湾社会的深入程度似乎仍然比不上我比较熟悉的北美社会,如果哪位读者认为我所了解的这方面的信息欠准确性,欢迎指正。

第二,中国人强调“事实胜于雄辩”,崇尚朴素无华;而在西人看来,雄辩本身就是事实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表达是交流的基本,而交流是生活的精华。(这第二点也可被看作是上述第一点的一个特例。)

第三,根据我个人的生活经验,虽然中西方人士都重视实践的结果,但是华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相对地更重视结果,而西方人则相对地更偏重过程一些。这里的一个原因是习惯于悟道式思维的华人比起西人来更容易跳过过程而直接对结果进行思考。

第四,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亚人的模仿能力很强,但是西方人创造新的抽象逻辑体系的能力似乎更强。

第五,就拿大家都喜欢的生活中的“秘诀”来说,西方人凡事希望得到一个公式或配方(Formula)而传统上的中国人则可以从一些听起来并不严格的口诀中找到行为的指导。

。。。。。。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尤其是白话文的产生和使用,由传统的语言文字上的差异造成的中西方人士的思维的几何特征的差别及其在文化上的影响正逐渐减少。不过,在今天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个在历史上或许曾经使得中国国力发展远落后于西方的因素可能正为我们已掌握了西方文明的华人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华人逐步了解并掌握了西人的语言及思维的特征,而西人却普遍地仍然不及华人的悟道能力。这种文化上的非对称的渗透所带来的能力上的此消彼长将为新时期里中华文明的崛起大大加分。。。。。。

不过,在我们能够真正享有我们的优势之前,华人世界可能仍然要继续更好地掌握西人论理和思维的细腻以及对过程的重视的优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