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中越战争三十周年 中越心结到底有多少?09-7-1
这个星期是中越边境之战30周年。对于这场伤亡数万两国将士的战争,中国官方没有什么报道。香港明报评论说,中越心结不比中日少。但两位北京学者认为,这种类比不够科学。
1979年2月,中国和越南在广西边境地区打了一场战争,双方伤亡惨重。中国一个月后宣布撤军,但边境的战火一直持续燃烧了五六年。一场战争下来,中国和越南双方伤亡都有数万人。
明报星期三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说,邓小平当年执意要打这一仗,一是为了挽救红色高棉政权,二是为了和美国搞好关系。中美79年元旦建交,邓小平月底访美,2月上旬回国后,下旬解放军就开始“教训”越南。
1989年春夏期间天安门广场上广为传唱的“血染的风采”就是当年为了打越南而由军队歌手董文华演唱的歌曲。同样性质的歌曲还有军队歌手李双江唱的“再见吧,妈妈”。同类文学影视作品有军队作家李存葆写的“高山下的花环”。
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从星期二开始,连续3天刊登报道,回顾这场战争,审视中越的现状和明天。
明报刊登孙嘉业的文章说,今天的中越关系,已经被定位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同志的关系。同过去的同志加兄弟定位相比,少了意识形态的热情,多了实用的互惠内容。
不过,记者到越南采访也观察到,越南在发展期间,非常重视本身的资源和发展潜力。他们在南海领土问题上,同中国分歧相当大,主要原因就是那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中国在文革期间的1974年,出动海军同当时的南越海军打了一场海战;1975年,越共统一越南后,继续不断对南海诸岛及其海域提出领土要求,中国在1988年春天,同越南再度爆发海战。
孙嘉业说,“看看中越边境两边如林的墓碑,看看两国充满争端的南海地图,就明白中越之间的历史心结并不比中日之间少”。
不过,北京的80多高龄的老作家于浩成说,中越心结不比中日之间少的说法,不能说服人。他说,现在许多中国人已经开始反思,认为当时邓小平拍板打越南是多此一举:“说中国人对越南人比对日本人更有心结,恐怕不是这样的情况。对日本人,是深仇大恨。打了8年战争,它几乎中国灭亡掉。到现在为止,对日本人还是如此。”
中国社科院学者徐有渔说,中国和日本的问题,比同越南的问题要深得多:“中国和越南之间也发生过战争。战争引起的伤痛,单纯做数量之比,这是很难比的东西。我们只能分析在性质上有什么问题或后果,中国社科院学者徐有渔而不能说哪一个比哪一个的强度要深。至少,这两件事情,相提并论有点不伦不类。”
南华早报星期三发表中越战争30周年系列报道第二篇的题目是“时间太久了,没人提它了!”(此话出自参加过中越边境之战的中国老兵张庆强(音译)之口)副标题是,1979年入侵越南时埋下的地雷还在。边境双方的政府,一直在组织人力,试图全面清除长埋地下的大批地雷。
报道说,30年过去了,如今,贸易替代了征战,战场已变成热闹的市场。张庆祥90年转业,来到广西和越南边界地带凭祥经营水果生意。他告诉记者,去年他经手的水果,有120吨。他说,忘掉战争很好,大家要一门心思抓经济,搞合作。报道说,张庆祥就是中国人铸剑为犁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