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源远流长
这篇序言,不仅书法漂亮,文字也言简意赅,道出了我们宜兴万氏的来龙去脉。
“系出姬周,毕公高后裔”
我们老万家也算是黄帝后裔。传说中黄帝是降生在“姬”河边,于是后人以姬为姓。周朝的贵族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叫姬发。而周以后,其王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 我们万氏可追溯到的最早的先人,便是周文王的后人毕公高。
毕公高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周文王可考的,一共有十七个儿子。老大伯邑(姬考),在商纣王那里当人质,被害于商都朝歌。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是老二武王(姬发)和老四周公(姬旦)。在商周之变中这两位的功过是非,我们不在这里讨论。但“武王伐纣”、“周公吐哺”,毕竟是令人动容的历史故事。
作为文王的幼子,毕公(姬高)应该是坐享其成的了。武王灭商以后,周公“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姬高便被封到了毕国,故称毕公,其后人便以毕为姓。
毕公高
周灭商大约是在公元前1041年。三千多年前的毕国,地处今陕西长安、咸阳之北,西至兴平县东部,东抵咸阳,北抵泾阳泾水南岸,南抵渭水,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是关中平原富庶之区。毕,又称为毕陌、毕原或咸阳原,是一片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在周朝初年,十分受到王室的重视,因为文王、武王和周公逝世以后,都是葬在此地。
“万锡封魏邑大夫”
四百年后,毕国被西戎所灭,其后裔开始向东迁徙。毕公高的一位叫毕万的后裔,觉得晋国国君也姓姬,算是同姓,就想到晋国寻找发展机会。临行前,在洛阳卜了一筮,卜到屯卦,又由屯卦演变为比卦,周大夫辛廖看了卦相后,祝贺他道:“这卦相很吉利。屯卦险难而坚固,固则宠禄不变;比卦亲密而得入,入则君臣情意相结。还有哪个卦比这个更吉利呢?你的后裔必定会繁盛的。”
毕万入晋,果然受到晋献公的重用。公元前661年,因为毕万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省芮城以北),在晋国当了大夫。其后人一部分以封邑为姓,称为魏氏;一部分以先祖的字“万”为姓,称为万氏。从此,历史上就有了我们姓万的了。所以从渊源上来讲,我们姓万的,和魏姓、毕姓、姬姓,都是一脉相承的远亲。
当毕万封为魏大夫时,晋国掌管卜筮的大夫卜偃就预言毕万的后裔一定会壮大。因为万,是盈满的数目;魏,是高大的意思啊!也许这段话是毕万后人发达之后,人们的附会之辞。但不管怎么说,毕万自入晋受封魏邑之后,后人逐渐显贵,最终在周定王24年(公元前445年),与赵、韩一起瓜分了晋国。
期间,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当属齐国的万章。史载:“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所以万姓后人往往标榜自己是“孟门高弟”,盖源于此。所以我们姓万的,见了孟家后人,要谦恭些,执弟子礼。
毕万后裔建立的魏国存在了241年。到公元前225年,秦灭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