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进海里报废的尼康17-55mmDX牛头全功能修复过程 - by 三月三

1. 缘由:此镜头主人在海边外拍时不幸绊倒脚架,连机带镜跌落海水中,捡起来发现D50机身的脚架孔已经被脚架掰下来一块,还有一股焦糊味,机身明显没救了,但还是救起了价值上千美元的这个牛头。下面是镜头主人“踏浪”自己的描述:

“今晨,麻麻亮, 蹑蹑出门,向海边而去。放眼望,海上天边,云涛滚滚,如镜大海安详宁静,窃喜。 停好车,看日出方向,如待出阁新娘,瑰丽无比。 为追光迎天神,岸边石上狂奔,直往海岈脚,安抵。支好脚架,无视海神遍遍劝告,任浪花没膝,快门照压。 盼浪花如瀑,霞光如柱。 瞬间,贪心起。遥望对面池中彩云,诱惑无比,无视海峡难跨,潮水汹涌,环顾四周,观岈脚山洞在一波浪潮退去时,似可驻足。 未细想,也不必挽裤脚, 反正已湿,索性透。虽蒙海神照顾,未动雷霆大怒, 无奈脚下石头小人,尖猾无比,放我于海沟里。 呜呼。。。可怜伴俺两年,给俺快乐的D50 和爱头, 随我一同蒙难。万幸有三张收获,特贴一,以留念。 ”

这是此镜头失事前拍的最后的照片:



镜头在两天后被送往洛杉矶Nikon维修部,诊断结果为"beyond repair (无法修复)”,几个主要部件被海水损害(诊断见图)(不便公开的部分已做马赛克处理)。此时恰逢我修复了自己一个掉进淡水的大变焦DC (此贴的修复过程照片就是它照的,我回头再贴这个相机的修复过程),于是此头被送到我手里做最后尝试,我当时认为,自动对焦不灵了知道应该可以把它修复成一个手动头来用。



2. 镜头情况介绍:此头为尼康的专业级DX头,全称为AF-S DX Zoom-Nikkor 17-55mm f/2.8G IF-ED。光学结构见图2(几个镜片组已标上字母以便下面引用),这是个内对焦头,即对焦时前组不动,(经拆解发现参与对焦的只有C组镜片),而变焦时为了满足个焦段的成像性能,所有镜组(包括位于D和E组间的光圈组件)都会前后移动,而狗头只移动部分镜组,所以这个头的机械结构比狗头复杂很多。组装时发现,前镜身和后镜身各由三层套筒组成,一转变焦环,六个筒来回移动,看得眼晕。拿到手时,变焦环完全不能转动,对焦环勉强可以动,光圈拨杆也卡死。

图2



3. 镜头结构与功能ABC:为方便新入门的朋友看贴,简单说一下现代变焦镜头结构的常识。老鸟可略过这部分。

机械部分:变焦镜头为了实现变焦,往往要让不同镜组在使用者转动变焦环时做独立运动,所以要把它们固定在不同的套筒上,各套筒间用定位销和滑槽配合来协调相互滑动,负责对焦的镜组由对焦马达或手动驱动。光圈大小由机身拨动光圈拨杆来控制(目前只有尼康这样,其它品牌都由镜头电路来变光圈),老手动头有镜身光圈环手动控制。

电子部分主要是向机身提供本镜头的类型和光圈范围,以及由位置传感器提供的拍摄时的焦距和对焦距离,同时接受机身传来的AF信号驱动对焦马达,非尼康的镜头的电路还负责变光圈。

4. 拆解过程:整个拆卸过程中盐花四溅,不需要防尘,所以在我的饭桌上进行。我用工具较专业的包括直径1.5mm的十字螺丝刀(要专业工具钢的,家用型的不行),3mm宽的薄刃一字螺丝刀(普通的厚度太大),防静电腕带,可固定开合的尖嘴钳,光谱纯乙醇和乙醚(配制镜头清洗液),专业kimwipes实验室用擦拭纸,电导率低于10E-10的高纯水。

后组拆卸:

取下卡口处几颗螺丝后就可以很容易卸下卡口,电触点,光圈拨杆和后组保护环。这时后面还挂着电触点:

图3



继续拆下图3可见的几颗螺丝后,松开AF/MF开关,就可以取下镜头后面连着变焦环的外壳,露出电路板(图4)。发现电路板并没有接触海水,只有几个连接线和后组镜框被腐蚀。所以,如果对焦马达没问题,我认为有可以全功能修复的可能。

图4



断开所有的电连接件,卸下固定螺丝,就可以取下围绕镜筒的四块小电路板,放在锡箔上防止静电击穿(图5)。

图5



取下电路板,可以看到后镜筒的定位销和滑槽(图6)。此图中后镜组(图2中F组)已被取下(由三颗螺丝固定)放在右边桌面。

图6



对焦马达电刷的腐蚀情况:

图7



取下光圈组件上的E组,此镜组通过螺纹和光圈连接,要用尖嘴钳或专用工具旋下,这个过程很考验心理素质,因为上得很紧,如果失误就会损害镜片表面。动手前要用记号笔标记相对位置,以便安装时恢复原位置。拆下的E组在左上角(图8),现在光圈叶片已露出,注意到有几片叶片被盐沾住了。

图8



拨动光圈拨杆,有至少三片叶片无法动作(图9):

图9



要修理光圈组件,必须从前面拆开。

前组拆卸:
镜头前面有一圈用双面胶固定的薄铝片环,取下它才能看到前组(图2中的
A组)固定螺丝。

图10




取下螺丝,拿下变焦伸缩筒:

图11




前组镜筒上的盐:

图12



小心取下前组。

图13



B组被盐沾了个结实,要加两滴水轻敲边沿才能取下。

图14



海水腐蚀

图15



露出C组,这一组管对焦,固定在一个浮动镜架上。

图16



取下相应的定位销,就可取下前镜身外筒。图中那个不锈钢的圈圈为对焦马达,看起来光鲜,其实已经无法转动,被盐沾死了。

图17



取出十几个定位销后,经过艰难的努力,被盐沾死的镜筒终于被分开了,从前面拿出了D组和光圈组件,镜筒拆空了。

图18



D组和光圈组件特写,可以清楚看到被盐沾住的光圈叶片:

图19



这是镜头全部零碎的全家福。(拍照时我还不知道对焦马达如何拆下清理,所以留在镜筒上。蓝盒子里是拆下的螺丝分类保存):

图20a



另一个方向看镜头部件

图20b



5. 光圈拆解过程:

光圈无法动作,如果不修好,当手动头用也不行。

这是光圈组件,位于D和E组之间,E组就通过螺纹旋在它的背面。必须拆开前面的镜片才能取出光圈。

图21



打开盖子,发现有三四片叶片锈蚀:

图22



光圈完全拆散后,上面五片叶片完好,下面四片被腐蚀,其中两片的销钉已经脱落,摆在右下焦。

图23



销钉脱落的两片叶片之一:

图24


6. 对焦马达拆卸:

在前面的镜头部件全家福(图20)里,对焦马达还在主镜筒上,我是后来才琢磨出来怎么拆的。在马达的黑金属圈(图17可以看到)上有三个小孔,要转动这个黑圈才可以看到有三颗小螺丝对着三个小孔,取出螺丝就可以卸下马达。这个不是一个普通的电磁马达,而是使用压电陶瓷的超声波马达,拆开的定子和转子只有几个环,都没腐蚀,用水擦掉盐渍就可以了。

7. 清理和修复

光圈:销钉脱落的两片叶片已无法使用,我手上的旧头的光圈也和这个牛头的不一样,只好硬着头皮用502胶水把销钉沾在被腐蚀变大的叶片的孔上,其中一片沾得还算完美,但另一片腐蚀更厉害,需要多加胶水,晾干24小时后,装好光圈,叶片可开合,但不如正常的滑顺。

其它所有部件都重新清理除盐,用了高纯双蒸水,被腐蚀的电连接重新接好,光学表面的清理用了镜头纸和自配的镜头液,清理组装在超净台进行。由于没有分解镜片组,C组和E组螺纹旋回原位置,其它组都是螺丝固定,光学准直应该不受影响,所以没有专门校正。

7. 测试

组装好后,没敢先上数码机,先用一个多日不用的胶片机测试,镜头被正确识别,显出F2.8,表明镜头标识电路完好。

图25



装到D50上,AF正常,可以变焦,试拍两张,光圈可以开合。

贴两张被修复镜头的试镜片:

模特是佳能FD卡口的老机,拍摄时用了F4,曝光正常,说明光圈开合还可以。

图26



校园里盛开的虞美人:

图27



8. 后记:

这是我第一次修理这么昂贵的牛头,由于工作忙,修修停停拖了好几天,所用的时间加起来大概有8-10小时,很多时间是用在琢磨变焦机械原理,怎样拆开和怎样才能保证复原。总共拆下形状和材料尺寸不同的六十多颗螺丝,我整个过程做了详细笔记,螺丝都分开存放,加上我很长的拆装修复经验和实验室的专业器材和设备,所以最后才能顺利修复。如果你经验不足,不可贸然对牛头下手。关于尼康说这个镜头不能修了,可能是他们的政策规定不修被海水浸过的镜头,或修理后不能达到原有技术标准,不想砸牌子。


这个头的外壳虽然是工程塑料的,但有关光学准直的部分全部是厚实的金属(像是镁铝合金),耐摔耐冲击就不奇怪了。这个头的电路板不是一般镜头的环状,而是四块分开,所以幸免于海水损坏。通过观察海水的侵袭情况,发现海水主要是从镜头前面变焦时可以伸缩的那个套筒间隙进去的,但所到之处的大部分材料都抗腐蚀,卡口处的密封橡皮圈有效封住了从后组近水,前组镜片也被UV镜有效保护,尼康牛头名不虚传。

镜头主人说这个头被捞起来后,他来回转对焦圈,可能这是海水渗入光圈的最大原因。所以,如果有镜头落水,捞起来后不应该转动任何部分,要尽快从相机上取下来,卡口朝上,立即放进干燥箱或用别的办法让它快速干燥,就可以把损失减到最小。

原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