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我们排队去睡觉

几天前,在一篇风靡网络的文章中,一位外国弟兄对我国人民走哪儿睡哪儿的独特现象,给予了充分的“鼓励和表扬”,并提出了“中国人是世界睡觉冠军”的著名论断。

转载于我博客的这篇文章,承蒙新浪编辑的推荐,不仅引来了八万多读者高度耐心细致的阅读,也得到了某些爱国人士的点评:“我怀疑你应该是没有过过苦日子吧,看到火车站有人睡觉你也发表感慨, 你知道人家是什么情况? 他们是没有钱回家!”。

初读此文,我觉得好笑。深入其中,我却看到了文章所反应的中国社会现象。正如上面这位读者的留言所示,在中国大街小巷倒头就睡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社会底层。对于边缘人群,我们当然要寄予无限的同情。

想当年,咱也是火车站里的社会底层啊。来美国前,我是个身无寸文的穷学生。为了节省花销,每次回家,我都舍不得花钱买卧铺票。因为北京站供票一直特紧张,那种带座号的火车票,有时候我真买不到。为了回家和亲人团聚,我非得和广大民工一样,几乎也是走哪儿睡哪儿。

1988年的国庆节,在北京开往锦州的夜车上,有一位年轻女孩儿,顾不得火车上的人体异味和刺鼻的烟味,刚一上车,她就钻到火车座位底下,躺好,在黑暗中东张西望。占据了有利地形后,她左挪挪,右靠靠。过了一会儿,她倒头便睡。这位女子,就是当年的我。

在我看来,走哪儿睡哪儿,其实是咱底层人适应生活环境时的一种生存本领,它也是人体健康的标志之一。走哪儿睡哪儿,总比夜夜难眠要强。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火车站里呼呼大睡的民工,要比身居豪宅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的富豪们要幸福得多。

很久前,读过一篇新闻说,赵本山因为工作压力大,曾经患过严重的失眠症。那段时间,他在自己的豪宅里,每夜轮换着屋子折腾。可不管他怎么折腾,他就是睡不着。赵大叔逗全国人民哈哈大笑,自己却枕上无眠。他在成名时的大红大紫,和掌声过后的失眠痛苦,令人深思令人忧。

除去健康和生存的原因,我们中国人还有个爱午睡的习惯。从健康角度来说,午睡其实是值得发扬光大的。医学证明,午间休息时的小憩,对心脏的健康大有好处。

出国前,在我就职的科研单位,就有一个人人爱午睡的好习惯。人多床少,同志们倒头便睡的身影,出现在科研室的各个角落。会议室又窄又硬的木头长椅上,值班室的破床上,暂时无人操作的实验台上,到处躺满了爱午睡的同志们。时间一到,集体卧倒。男人酣声如雷,女人梦话绵绵,好一个热闹的午睡景象。

稀里糊涂到了美国之后,我痛苦地发现,美国人民怎么不睡午觉呢?刚来美国时,文化休克,再加上无法午休的不适,把我整得天天晕晕呼呼的。在教学楼,在图书馆,我到处在寻找那种可以倒头就睡的大沙发。可惜,一直无法如愿。

到了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以后,我终于有了在工作之余可以偷偷午睡的机会。有一段时间,我因夜里起床照顾幼儿,每天都是没精打采,上班时更是找不到东西南北。幸运的是,这所学校的医学图书馆地下室,备有三个供人休息的大沙发。嘿,有了沙发,咱就有了白日做梦的机会。

每次去那里午睡,我总会碰到几位中国同胞在排队等沙发。人多沙发少,不等不行啊。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著名的午睡爱好者,包括一对儿华人老年夫妻,几位复习考医生执照的中国哥们姐们,还有我这位爱睡觉的博士后。

那对儿华人老年夫妻,大约六十多岁。听说男士是动物房的技术员,女士是实验室清洗员。他们老两口儿,据说是为了给孩子上大学凑学费,才夫妻双双把工打的。那种年龄,那种工作,确实让人容易疲倦。

咱中国人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只要两位老人想午睡,不管队伍多长,不管我们多么哈欠连天,其中的一个沙发,肯定会优先让给他们。排队排久了,大家慢慢养成了一种无言的默契。你睡觉时我工作,你起床时我接班。一点,二点,顶多不超过下午三点,每个人的午睡问题,基本都可以得到解决。

在公共场合休息,可以是假寐,也可以是呼呼大睡。每次躺在这个公用大沙发上时,我总会提醒自己,快点儿入睡啊,半小时之后,老李该来沙发接班了。入睡前的一分钟,我对自己更是千嘱咐万叮咛,不要说梦话啊,千万不要泄露咱的家庭机密啊。

那段时间,咱非常年轻,午睡时,肯定没有过打呼噜现象。不过,那对儿老年夫妻就不同了。两位老人同时入睡,酐声不绝如缕。在美国土地上打中国呼噜,这都是为了孩子啊。好好的夕阳红,谁不愿意躺在家乡的席梦思上休息呢。

多年过后的今天,那两位中国老人,现在肯定退休了。在今日华大的图书馆,人们肯定再也看不到他们互相搀扶的身影了。但愿他们能在故国的家乡,安然入睡,好梦成真。至于那些当年备考美国医生执照的中国哥们姐们,估计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午睡的时间了。弄不好,他们已经和赵本山接上了轨。

9/27/09  5:38P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