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马相伯——美国玛利诺会神父在桂剪影(附2)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百岁老人马相伯

清末民初,马相伯绝对是天主教界和教育家的风云人物。由于其在宗教界、教育家以及政界的经历及影响力,做事情或搞活动,如能得到他的支持,对于事情或活动的顺利进行,无疑是具有很大的帮助的。也因为如此,马相伯就与广西当时的政要有了关联,从而也与在广西桂林传教的美国玛利诺会有了接触。

马相伯(1840417日-1939114日),原名建常,后改名良,字相伯,又作湘伯或芗伯,教名若瑟,晚年号华封老人。他是近代中国最具声望的天主教学者、政治活动家,以及复旦大学、辅仁大学的创始人。

 

马相伯原籍江苏丹阳,生于江苏丹徒。父业医兼营商,世代信奉天主教。清咸丰元年(1851年)就学于上海圣依纳爵公学(后徐汇公学),学名斯臧。同治元年(1862年)入耶稣会,研习文学、哲学及天文等。同治八年,晋铎神父,随后便在安徽宣城及江苏南京、徐州一带传教。同治十一年,马相伯开始从事教育事业,担任徐汇公学校长兼任耶稣会编撰。因遭同会之外国传教士猜忌,于光绪二年(1876年)退出耶稣会。由其兄建勋荐于李鸿章,开始从政,前往山东调查矿务。五年之后(光绪七年),因李鸿章之推荐,担任驻日使馆参赞;次年至朝鲜任职。光绪十一年,有转任台湾巡抚幕僚。光绪十八年,再度赴日本,先后任长崎、横滨等地领事及驻日使馆参赞。归国后,于光绪二十九年,创办震旦学院(后改名震旦大学)于上海徐家汇,后迁卢家湾。因校政为法国籍耶稣会士所霸持,愤而退出;旋于光绪三十一年得严复等人相助,取意“复我震旦”另创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于上海,自任校长,延请于右任、邵力子等任教。几十年这教育家的奋斗,奠定了他的职业教育家声名。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马相伯出任江苏都督府外务司长等职,并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20年冬,退隐上海徐家汇之土山湾,译著天主教书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相伯以90几高龄,多方奔走,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并提倡民治及人民自救,发起组织中国民治促进会和国难会等,为各方所推测景仰。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同胞书》后,马相伯与沈钧儒、邹韬奋等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次年与宋庆龄、何香凝等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时年已95岁,但仍发表文章与演讲,勉励同胞共赴国难,人称爱国老人。为此,19373月,马相伯被聘任为南京国民政府委员。

由于在抗日救亡问题上,尤其是在1936年广西六一运动期间,马相伯所在的中国全国各界救国会对广西表示了极大的支持和声援,桂系首脑李宗仁、白崇禧和黄旭初等与马相伯有了共同语言,且广西首脑又对这位爱国老人素所景仰,因此,七七事变后,马相伯就应李宗仁之请去了桂林,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1938年又应于右任之请移居昆明,道经越南谅山一病不起,次年病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灵柩运回上海安葬于天主教公墓。生前译着甚多,后人编有《马相伯先生文集》、《马相伯国难言论集》。

作为中国天主教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玛利诺会也对其极为景仰。在马相伯旅居桂林期间,玛利诺会桂林监牧区监牧罗民劳神父等美国传教士,就常常去探望他。下面的一张马相伯在桂林期间的照片,就是和罗民劳神父等玛利诺会士一起合影的。

 
1938年,罗民劳神父(后排中)和Edmund Toomey神父(后排左)及Greene吉培德神父(后排右)在桂林与著名的百岁老人、当代中国最有名的天主教徒和教育家马相伯先生合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