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习俗变迁:从插茱萸到赏菊花

        过了这个周末,下星期一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重阳的称呼来自《易经》。《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早在二千多年前,《楚辞》中就已提到了九九重阳。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不过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到了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明确写出举行饮宴庆祝,意味着重阳已经成为一个民间节日。到了唐代重阳被官方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所以作为节日,重阳在我国历史十分悠久。

                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民间风俗,最早是人们登高望远、饮菊花酒,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南朝齐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吴均(469520)在他的《续齐谐记》中说了这个风俗的来历:“汝南(今河南上蔡)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据东晋道士葛洪撰《神仙传》:“费长房学术于壶公,公问其所欲,曰:‘欲观尽世界。’公与之缩地鞭,欲至其处,缩之即在目前。” 壶公是一位神仙,而费长房在《后汉书》中有传。在南朝宋人范晔所撰的《后汉书  列传八十二方术》中写道:“费长房,东汉方士。汝南人。曾为市掾。传说从壶公入山学仙,未成辞归。能医重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一日之间,人见其在千里之外者数处,因称其有缩地术。后因失其符,为众鬼所杀。”

                 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西晋周处(就是除三害的那一位)所撰《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重阳这一天,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是古来常用作防疫的民间药,这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气,以唐代最为流行,唐诗中就有很多诗篇描写此事。最著名的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家里采来茱萸分给每个人插在头上。有一位兄弟远在山东,于是诗人写下“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手足之情。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也提到:“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储光羲少年时游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在重阳节宴群僚的戏马台,写了一首《登戏马台作》诗,其中有句: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更把茱萸当作犒赏全军的奖品了。戏马台位于徐州市中心区户部山岗上,是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现存最早的古迹之一。公元前206 年,盖世英雄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的南山上,构筑丛台,以观戏马、演武和阅兵等,故名。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古人把茱萸雅称为“辟邪翁”,到了宋元以后,这种习俗逐渐消失。明清以后的人差不多都是从王维的诗中了解到插茱萸这一古代民俗,但是,茱萸有两种,吴茱萸和山茱萸,插茱萸用的是哪一种,国内知道的人就不多,更不用说海外华人了。

 

                上面讲的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吴茱萸Fructus Evodiae() Medicinal Evodia Fruit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果实成小粒裂状,味极辛香,可食用,茎、叶可入药,功能暖胃燥湿,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性味:性热,味辛、苦。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头痛、疝痛、脚气、痛经、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口疮。《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山茱萸 Fructus Corni ()Asiatic Cornelian Cherry Fruit 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是山茱萸科植物。 它是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47m。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性味:性微温,味酸、涩。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中成药“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药盒上写着的主要成分:茱萸,乃是山茱萸不是吴茱萸。


                菊花原产于中国,春秋时的《礼记  月令》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鞠即菊,华即花,这是我国关于菊花最早的记载。同时也明确指出,在那个时代菊花就已经作为九月的月令花。菊花秋开,秋令在金,故以黄色菊为正,所以菊花也被称为“黄花”。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从未间断过。例如唐代大家熟知的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宋代开始,在重阳前后民间有举办菊花展览的活动,这一传统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每年还在中山公园或人民公园开大型菊展。中间因为讲阶级斗争,批判小资情调,停过一段时间,现在又恢复了。这种菊展通常进门是一棵直径二、三米,几百朵花的大立菊,然后是千姿百态的各种名贵品种菊。

 

                菊花(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常用chrysanthemum),多年生菊科宿根草本植物 ,叶卵圆形至披针形。菊花在野生状态时,只能开出铜钱似的小花,经过千百年来的自然和人工杂交,菊花成了多倍体植物,产生遗传变异的机会比其它花草更频繁,新的品种就层出不穷了,如今其品种已超过三千种了。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因此被称为“延寿客”。自从茱萸渐渐淡出重阳节,“延寿客”就取代了“辟邪翁”,成为重阳节的主角。

 

                中国人极爱菊花,连毛泽东在中南海的寓所也叫做菊香书屋,从1949年入住至19668月搬走,毛泽东的全部活动几乎就全在菊香书屋。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很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种植品种菊的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诗画佳作和菊花名谱。


          最早把菊花写入诗句的是屈原。《九歌  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春天兰花,秋天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地方。《离骚》:“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已经知道菊花的花瓣时可以食用的,并把它当作一种美好的东西。咏菊最著名的诗句无疑是晋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也因此被奉为菊花花神。唐代白居易大概因为姓白,以及非常喜欢白花的纯洁,他的咏白菊花诗句是:“满园菊花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黄巢的两首咏菊诗就有点杀气腾腾。其一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其二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后来,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模仿他,也写了一首《咏菊》:“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骇煞。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宋代王安石咏菊名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引出一段故事: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房里看到这两句,很不以为然,心想:菊花傲霜而开,焦枯至死也不落瓣,怎会“吹落黄花满地金”呢?于是提笔写了两句,把诗续完:“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见到续诗,很不高兴:这小子见识不够,乱批评,要小小的惩罚他一下。于是上奏皇帝,把苏东坡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苏在黄州当了将近一年的官,次年重阳后的一天,到官衙后花园赏花。一到后花园大吃一惊,只见菊花枝上没有一朵,铺得满地金色,这才知道王安石让他到黄州当官的原因。回到书房立即写信,向王安石承认错误,王安石毕竟爱才,也就把他调回京城。

 

                菊花傲霜而开,比喻人老而弥坚,所以有成语“黄花晚节”。宋代名臣韩琦有诗云:“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郑思肖的《寒菊》诗:“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进一步表现一种宁折不弯,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郑思肖(1241-1318,一作1239-1316)宋末元初诗人、画家。宋亡,隐居平江(今江苏苏州)的寺观和陋巷。他悲愤于南宋灭亡,改名为“思肖”,肖字暗指赵(趙);改字为“所南”,坐卧必面向南;他题其书斋名“本穴世界”,将“本”字的笔画十移入“穴”字,就构成“大宋”两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饮酒、持螯、赏菊在重阳前后风行起来,特别在江浙沪一带。阳澄湖的大闸蟹名声远播港澳地区。其实这种风气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近代诗人高旭有诗《对菊感赋》云:“聊复持螯且自夸,万千心事乱如麻。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就是写持螯赏菊,虽然没写酒,此物一定是不可缺少的。高旭(1877年-1925),字天梅、号剑公,南社的三个创始人之一。大闸蟹学名中华绒毛蟹,以青背、白腹、金毛为特征,雄蟹四两以上,雌蟹三两以上才好。冒牌货来自浙江温州的瓯蟹,再次一等的则是辽宁的辽蟹,通常的做法是把瓯蟹放在阳澄湖养上两、三个月,到中秋以后冒充出售,被戏称为“培训”蟹。更差劲的现买的瓯蟹,在阳澄湖里放几天,就号称阳澄湖大闸蟹,业内叫过境蟹。选购时要记住青背、白腹、金毛(八条蟹脚上的毛)三大特征。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明永乐年间修建皇宫时根据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星宿的说法,北面玄武的位置必须有山,便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中南海)的泥土堆积此山,成为大内  镇山  ,取名万岁山。兴建紫禁城时,曾在此堆放煤炭,故俗称“ 煤山 ,也就是今天的景山。从此重阳节有了吃重阳糕的习俗,糕和高谐音,寓意登高。上海的重阳糕也叫定胜糕,梅花形,粉红色,直径约十厘米,上面比下面略大,洒有桂花,讲究的再镶有一朵用红枣肉做的花。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把重阳定为敬老节。现在物质生活普遍提高,生活节奏也普遍加快,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十分落寞,敬老节更应该“常回家看看”。寄居海外的朋友难以做到这一点,也应该多向老人致电问候,通过网络陪老人聊聊天,以慰亲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