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7日,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天气象往常一样的蓝,公路上的车流,也和平时的周末一样的繁忙。
恺钜今天要去的地方,离我家有一百多点公里,开车需一个半小时,一个叫蓝山的地方。
来过悉尼的人,可能都记得蓝山清丽脱俗的的三姐妹峰,这是一个钟灵毓秀的地方。
薛钢白雪易伉俪的家就在这著名的三姐妹峰的旁边。晨起伴五彩鹦鹉进餐,入夜随林涛阵阵入眠。大自然的营养,使这对以艺术结缘的夫妇,谱写出一曲新的艺术人生。
我今天不是去他们的家,而是要去蓝山艺术馆。
今天,白雪易女士在那里举办她在澳州的首个书法展。
我到的比较早,但曹念慈律师已经在门口等我了。她的仔细周到真叫人无话可说。
虽然我早已知道白雪易女士是当代书法大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也在她家里看过她的不少作品,但迎门那幅巨大的龙字,还是给了我那种震撼的感觉。
说实话,我对书法艺术,纯属门外汉,只有看热闹的水平。但这个龙字,不是常见的那种充满灵动的写法,在她的笔下,这个字,写得是那么的正气凛然,那种含蓄的豪迈,饱和的张力,蓄而不发的气势,能叫人不由得心跳加速,真想放开喉咙大喊一声。写到这里,我发觉我的词汇怎么一下子显得那么贫乏,我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我的感觉。
我在这幅字面前站了很久,异国他乡,龙的传人,恺钜在澳州二十年的生活经历,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如果说,这幅龙字给予我精神的震撼和怀旧的怅然,另一幅“吃茶去”则更符合恺钜的性格。
“吃茶去”,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大白话,在白雪易的笔下,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景象。如果仅仅从谋篇布局,用笔用墨上评价这幅字,恺钜以为小看了。
面对人生的种种烦恼,能够狠狠地一甩袖子,转过身来,对你轻轻地说,“吃茶去”。这不是平常人能够做得到的。这甩袖转身的姿态里,有着“无为”的潇洒,“化蝶”的顿悟,“色”“相”皆空的般若大智慧,这是恺钜一直在追求但始终无法达到的一种境界。但在白雪易的笔下,却是表现得那么的自然,毫无半点的做作。仔细反省,恺钜怎么可能也像她那样,住在大山里,枕石漱清流?境界之不同,也是理所当然了。恺钜说到底还是俗人一个啊!
白雪易女士长期以来在当地教那些不识中文的澳洲当地人学习中国的书法,已经很有成绩。薛钢先生则是持牌的中医师,他融易理于医理,针到病除,在当地也是个名人。
开幕时间未到,艺术馆里已经挤满了人。
艺术馆馆长向大家介绍了白雪易的艺术经历和成就,嘉宾祝词。
薛钢先生更是锦上添花,一曲笛子独奏,把大家带到了遥远的东方。
多少年了,多少年没有听到竹笛欢快清越的声音了。以前在国内时听陆春龄的演奏,以为是人间绝品。今天身历其境,才知别有一番滋味。
来宾中,有一位是悉尼大学音乐系的系主任,他对薛先生说,今天如果有钢琴,我一定为你伴奏。
回到家,我写下这篇短文,我想,这题目应该是“墨香蓝山”,但我又总觉得缺了一点什么,朦胧之间,我忽然灵光一现,“竹影白雪”!
竹影白雪,墨香蓝山!
这幅对联才是白雪易艺术人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