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中国陆军448团对越反击被俘之迷

[转贴]中国陆军448团对越反击被俘之迷

—个老兵的话:中国陆军448团对越反击被俘之迷

150师当时有三个步兵团加一个炮团。450团是小团,或称乙种团,也许是如你所说编制。448团是大团,特务连的三个排是侦察,警卫和工兵。通信连是有线,无线和电台。有线是电话,无线是两瓦机,电台是大功率台。有些部队在77或78年经历了缩编,特务与通信合编为警通连,类似的还有机炮连。但据我所知,448团赴越前是未缩编团。另外,79年的兵赴越的可不是少数,所谓78年底参战部队就已经开赴边境的说法是不确切的。各个部队79年新兵入伍与老兵复员都没有中断,而且不可能中断。那时候,新兵应当是一月到部队,二月下连队是很正常的。当然,我当时不在448团,新老兵更替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不过,哪支部队参战明显是二月底人们才知道的。中断新老兵更替实际上就已经泄漏天机了。至于说那把枪,更不至于猜疑了,那明显不是一只正常的装备枪,否则不可能只有一支。部队有时候会出现试用武器,没有型号。定型武器才有型号。即便是定型的东东你也会看到早出来的,现在2007MODEL的车子不是满街跑吗?至于说全团被围,也许谁也没有这样说过。但有两个营的确是不成建制地溃散了。如果大家感兴趣,我有空可以写一写448团的历史,以及越战倒霉的原因。我能说的是他们绝对不是人们所想的饭桶,而其它部队的确不光彩。150师重写了180师的历史。

在这个网里面总有人愿意发一些高见议论,比方说被围以后应当集中突围还是分散突围。实际上,这完全要看具体情况而定。448团在被打散了以后,有一个营基本上是分散突围,结果与越军一场混战,没有几个被俘虏的,还创造了不错的战绩。而坚持集中指挥的却出现了成建制被缴械的情况。

说说兵败如山的448团

呵呵,磕瓜子磕出几个臭虫。好在那些部队现在已经撤编,也没什么好保密的了。我就来简单说说这个448团的故事。

448团归属50军150师,可448团与50军的历史可不在同一轨迹上。50军的前身是兵临城下电影里面的国军60军。在长春起义后进行了整编,在朝鲜战场上有不凡表现。曾泽生这个军长好像一直当到60年代末,尽管是挂名的。50军后来入川,可随行的只有148师与149师,老150师留在了东北。149师后来又与在西藏的18军52师对调,52师从高原下来就成为后来的149师。这样,与50军又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只有148师,驻扎在崇庆,离都江堰不远。

50军入川后,成都军区的几个过去的独立团组成了新的150师。448团的前身是成都军区独立一团。虽然团史不可考,但这个团50年代在甘孜,阿坝剿匪的战绩不俗,后来成了成都军区头头们撑门面的部队。贺炳炎是那里的常客,黄新廷到我们连队吃黄鳝吃得直拉肚子。到我们班里来与我们聊过大天的王诚汉后来也成了上将。六十年代部队建设正规化的时候,448团也许是成都军区第一个建设起正规军营的团。七四年成都军区成立步校,那应当是个副军级的建制,看中了我们团的营房和底盘,可最终只得到了一个营的地方。与我们团的驻地相临就是十三军的一个驻地,尽管13军要比50军牛气很多,可他们看着这份待遇是可望不可及。

另外一个也许能从侧面说明一点儿问题的是有几年448团这样一个名气不大的部队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城市干部子弟不少,搞得谁都管不了。后来团里想出了一个办法,我认识得一个朋友因为表现好被树成了典型,而他得老爸是50年代授衔时名列前几位的上将军中的一个。其它人家里的背景也许没有人能与他相比的,都老实点儿吧,呵呵。

文革时期448团一直没有全训过,每年一般只有最多一个营在全日制训练,其它连队有些在支左,有些在农场,有些在基建或施工。还有些事情当今的人是很难想象了,去过四川三星堆的人也许知道在广汉有个航校,连同一个机场。九一三以后,我还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陆军把空军给接管了。由于地理位置与这些渊源,448团多少有些特殊。记得当年成都军区体工队召了一群运动员,都是黑兵,正赶上反对后门,结果将他们全都藏到了我们团。有一个家伙绰号唐八十,一顿饭吃了八十个饺子,撑的住进了医院吊了三天瓶子。据说还没出院,居然跳窗户出去偷院子里的苹果,被抓个正着。

这样一支部队战斗力有多强,也许不敢恭维吧,但我想这不是448团兵败越南的唯一原因。448团的兵败与当年180师的灾难有异曲同工之处。前面那位网友的帖子里面说由于部队干部惊慌失措,指挥不当,欺窍的是为何文件中不说究竟是哪一层部队干部惊慌失措,指挥不当。许多靠想当然的人们自然地认为是448团的干部,其实问题远远不是这样简单。

在对越作战中,首先与当年在朝鲜的60军一样,50军被拆散,149师随13军,150师是作为当时的预备队。本来150师是可以连国门都不用出的,因为整个战事进展顺利,已经准备班师了。150师入越作战是当时请战的结果。无疑,150师入越时是没有充分作战准备,武器兵员补充都不如其它先期入越作战部队。但是,对于448团最致命的是仓促应战,没有友临部队的协同。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不是448团的干部,乃至于150师的干部所造成的。如果人们回忆一下当年180师的遭遇,聪明人都可以看出其雷同。两者都是在大军撤退的时候陷入险境的,而两者都是因友临部队不辞而别而不知所措的。在朝鲜,是63军的不辞而别为包围180师大开门户;在越南,不再是63军,而是43军。我们不能说这是决定因素,因为的确有其它部队在相同情况下突围成功的。但是,战后不久,在85年裁军的时候,50军与43军被同时裁撤,多少说明了一点问题。我想这个指挥不当不是,或不单单是448团的干部,许世友也许是当年的王近山。

如果说大家对448团的战友们还有什么非议的话,多想想郑其贵的遭遇吧。甚至对于当年带队的干部,我这里有意隐去了他的名字,他现在仍然生活在离我们过去营区不远的地方,我心里仍然是感谢他的。无论他做了什么,他将一百多人活着带了回来。事实上,他可以命令所有人顽强抵抗,直到所有人都死光了他再被俘虏。如果他这样做,网上这些人应当如何评价他呢?

时间久远了,我也不再那么血气方刚。但是,我深信当年能有勇气抄起一支枪跨过边境的就不愧为英雄。如果今天再有国难,网上这些夸夸其谈的人物有几个有这种勇气呢?说实话,高山下的花环虽然不是艺术完美的电影,不过那里面人物的也许只有再有实际生活经验的人里面才可能有共鸣。虽然在448团我认识的人中间大部分没有能赶上越战,但去的人中间,没有谁退缩的,尽管许多人能够做到。不必要的牺牲是在浪费生命,而更重要的是是否必要不依赖与网上这些夸夸其谈的人们来定义。

当我读到某些人的帖子,总能使我想起一个人物。在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的开始,一个站在马车上的人鼓动大家一定要把战争进行下去,最后被听众披上一件军大衣要送他上前线。时代变了,今天人们说话要干脆很多。我也干脆一些,那些只会在这里评头品足的人实际上的本事只有一样,口臭。

448团后记

前面说了,448团过去的营地在成都附近。撤编以后,许多过去的战友都留在了成都地区。每次再到成都,都可以找到过去的老朋友。岁月洗刷了人们的记忆,大多数人的生活回归了正常的轨道。有远方朋友来的时候,无论如何总还是要聚一聚的。吃?呵呵,在成都还愁没有好去处吗?散散步,西郊武侯祠也许是人们去得最多的地方。

每次我们走到一处门联前面,总会不自觉地停住脚步。那是一副清人所书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本来前半联写虚,后半联写实;可在我们眼里,前半联也许更实一些。我本人没有参加79年对越作战,但不意味着我没有看到过什么是战争。加上这些亲身经历过战场的同伴们的经历,看到上面的门联,各自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语言真是一个神奇的玩意儿,几个字符编撰在一起就能称其为真理,而所谓真理往往是只适用与其它人的思维规范。我对他们说,无论走到哪里,没有经历过那些日子的人们是没有资格来评价他们的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的。

唐诗云: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在背后指手画脚的人们实际上都还成天在做着封侯的梦,如果将他们送上前线,他们不掉转枪口就算我们祖上积德了。

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他们中许多人都非常超脱,对待人生有了第二次思考。而且。我相信他们的思考能力远远高于我们这些在这里妄加议论的人们。我不能列出他们的名字,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从448团出来的而在其它各个领域中有建树的人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其它部队。

对于那些在这个网里只会骂街或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来说,我只想告诉他们,连骂街都只骂成这样的水平,你们还有什么用呢?

站长:有网友指出448团的失利与43军没有任何关系,有兴趣又有资料的可研究一下。下面附点网上搜到的内容仅供参考。

1979年3月11日,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广西方向的越南高平市往南40余公里的班英附近,成都军区陆军第50军150师448团2营遭敌伏击,448团请示全团回援,师同意。但是50军驻该师工作组的部署失误,只派1、8连增援,并且命令他们去走小路。当时通信联络并未中断,结果造成448团共542人失散(被俘回归219名),丢失各种枪支407。其中最可耻的是该团8连由负责干部(冯增敏,李和平)带领集体投降。

战后杨勇第一副总参谋长亲临总结,50军工作组成员关副军长被撤职,侯副政委被党内警告,刘副军长被降职。
冯增敏、李和平被遣返后判处有期徒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