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刚教授出任部长的背后 zt

万刚教授出任部长的背后

最近中国老百姓中广泛传诵的一个新闻是,同济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副主席万刚教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任命为科技部部长。作为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民主党派人士出任的中央政府正部长,55岁的万刚教授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在时隔近50年以后,中央政府的“内阁部长”里,再次出现了民主党派的面孔。我们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民主党派人士将会步万刚的后尘,走上中央政府部长的领导岗位,但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开创性的标志意义,万刚这个芳名,就会流传于中国当代青史。

 

    我们从媒体的采访和报道中,还知道了万刚这人的其他特别之处:他从德国回到同济大学当实验室主任到出任共和国部长,只用7年的时间,如果说他回国时担任的实验室主任相当于一个“正科”级别的干部的话(当然,这有点牵强了),相当于他一年升一个台阶,七年升了七个台阶;他不仅是个“洋插队”的海外留学回来的教授,也是一个“土插队”的曾经上山下乡、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后来被朴实无华的农民兄弟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但是,这些历史故事只是赋予了万刚先生更多的传奇色彩,却并不是最关键的。真正关键的历史背后的“玄关”,是这样一个万刚先生自己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候讲述的细节:当年在吉林农村插队,由于他个人工作表现突出,公社党委准备发展他入党,但是,由于他的家庭出身不好,上级党委没敢批准。最终,他以一个非党人士的身份进了大学,毕业,出国,读书,再工作,回国,然后,就加入了中国的民主党派之一的致公党。历史再次告诉我们,“细节决定命运”。

 

    我们可以这么说,正是当初公社党委的上级党委不敢批准他这个出身不好的插队知识青年的入党,才有了几十年后万刚出任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民主党派部长的机会。我们相信,在中国的大学中,在中国的科研机构中,和万刚教授有类似的经历和大致相当的成就的教授,可能有一大箩筐,可能可以论麻袋来装,但是,可能很多教授就是没有象万刚教授那样的“坏运气”,在青年的时候,由于机会好,入了党,成为了党的好干部。因此,这些教授们今天就没有机会成为时代的宠儿,就失去了进入这样一个时代舞台中心出任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的机会。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是历史的这种偶然,就只有我们今天同济的“万校长”,而没有我们大家的“万部长”。

 

    万刚教授出任科技部部长,客观地讲应该是一种历史的偶然,但是,因为这个时代到了需要一个民主党派人士出任中央政府部长的时刻,所以,万刚教授出任部长的这个偶然,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时刻也就成为了他人生的必然,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必然。比较这种必然性和偶然性,对万刚教授本人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却是很有意义的:万刚教授出任科技部长的背后,是这样一种道理:个人条件和社会机会的幸运结合,个人前途和时代需要的正相共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

 

    中国现在的历史阶段,神州大地上的发展机遇,使我们处于一个“天天有好事,日日有新闻”的社会兴旺期。中国的天空,就如同最近这几个月的股市,阳光灿烂,不断地刺激着我们的听觉神经和视觉神经。万刚教授出任部长的背后,是中国老百姓的那句老话:运气来了,门是挡不住的;你就算躲在门后面,也是躲不过去的,呵呵。


                                    赵民
                            2007-5-18  01:15AM
                昨天的坏事,到今天可能是好事,这就叫辩证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