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与高代价

拥有健康的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创建美好的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为自己在国内大城市里买不起房而烦恼。所有的人能有的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房价,不论是年纪大的人还是年轻人都是这样的,父母在为孩子买不起房而发愁,年轻人为自己不能有自己的房而担忧。

我一直以为我们不需要为这样的问题而担忧,房价会永远这样涨下去吗?我不懂经济因此说不清,不过要是笨想应当不会。年轻人刚刚参加工作工资较低这是正常的,为什么一个年轻人就要一定买一个房子住呢,父母如果有闲钱可以,有的老人并没有那么富裕要他们拿出自己一生的积蓄甚至是养老的钱为自己买住房,就是父母愿意子女又于心何忍呢?可是现在的人们不是考虑的这样的问题,年轻人和老人想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不买房子房价会越来越高,我们只能越来越买不起房子,最后就是没有房子住。

我不知道这样的恐慌是从哪里来的,不过一定有它的道理,如果像我想象的那样房价不会一直这样涨下去当然不用担心有一天真的会买不起房,一辈子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可是万一这房价要是真的一直这样涨下去咋办呢?有人说:“站在这座城市的夜景里,看着来来往往的车,人们在夜幕中从四面八方往家赶,而我却不知道去哪里,哪里是我的家呢,我现在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很多人把房子和家统一了起来,没有房子就没有家,在这个城市里没有自己的房子就等于没有自己的家,就等于自己不是这个城市的人。这样的逻辑让很多外地人生活在大城市里感到压力非常非常大,生活的也很忧郁,如果这个逻辑真的成立那么这些人的生活压力确实是太大了。难怪《蜗居》这部剧会如此热,原来这里的内容实在太现实了,它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好像特别特别的真实,其实真的很真实,因为现在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生活着。海萍、海藻、宋思明、陈寺富、李家阿妈、还有海藻的父母、宋思明的妻子女儿...... 他们好像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好像他们就是我们的同事、邻居。

如果生活就是这样的,我们要这样来完成我们为自己建立一个家,为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未来的话,我觉得有一点可怕。人们要靠父母要靠兄弟姐妹这样的付出来建立自己的家,来把自己变成一个城市人,这样的成本是不是有点太高了,很多人都说海藻是为了姐姐才当了二奶的,我觉得不能这样说,当然这也是个诱因,如果没有姐姐的高利贷和向她借钱,她也许想不到跟宋思明去借钱,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她更看明白了要靠自己的工作想要有个自己的房子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而跟了宋思明却很快就理所当然地能得到这一切。

人要变成一个大城市的人,要在这个城市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为此他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海萍和海藻就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看上去海萍好像很努力,她在不断地奋斗,而且连六六都说,海萍的生活让她没有办法脾气好,为什么努力的人就要把气撒到别人身上呢,那样就能解决问题了吗?海萍的结局是开了一家中文学校,这个学校如果效益好的话海萍是不是要把房子再换大一点,换到江州市里来?如果效益不好呢?海藻去了美国,要是海藻没有去美国而是精神上受了刺激从此倒下了呢,海萍如何照顾她呢,是不是又要把海藻送回妈妈的身边,妈妈老了呢?这样的生活无法想象,为了在城市里有个属于自己的房子属于自己的家付出这样的代价值得吗?其实在苏淳被抓起来的时候海萍就说,当初留在这里就是个错误,要是在家乡的镇上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宋思明在知道了要面临着牢狱之灾的时候也感叹那种每天为了一颗葱而斤斤计较,为了一篇论文为了晋职称而跟别人争的面红耳赤,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道理是明摆着的,可是人们就是不愿意去承认,一定要按照好像谁安排好的路去走,而且大家齐心协力地往一个方向努力着,不惜一切代价。

是房价高呢,还是我们付出的代价高?如果房价还继续上涨,我们付出的代价还要再多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