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经误区(2):走极端的历史文化分析

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们知道,历史文化背景分析对解经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因为弄清经文写作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仅能使我们准确地把握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图和针对的问题,而且也能适当了解当时的读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已经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便更能身临其境地体会经文的含义。但是,必须知道,我们所依赖的历史文化资料不可能准确到像经文那样高的程度,其权威性也差得多,所以,一般只能作为次级参考。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常常发现,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会走偏。

如说,有人在解读上帝与挪亚立约的经文时,就说:“在那个时代,人们对彩虹形成的物理原理一无所知,看到形状那么规则的七彩色带出现在天空,一定充满了敬畏。”这种解释无异于唯物主义者所编造出来的关于宗教起源的说辞:宗教和上帝的观念源于人类早期的无知和对大自然恐惧!

这种所谓抓住历史文化背景的科学方法,居然把“神”解没了,多么荒诞!如果我们倾听我们里面圣灵的声音,就很容易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彩虹是一种必然的自然现象,那么为什么从挪亚那时起才开始看到?天地、阳光、和雾气从亚当就有了,按照物理学,彩虹也应该一开始就有。但从圣经上看,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如果从一开始就有,活到六百多岁的挪亚也不应该对其大惊小怪;如果真是从挪亚才有,就值得我们惊奇了!因为只有神的作为能改变自然规律和它起作用的条件:从天上到地下爆发的大洪水的确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全局性的剧烈变化。这与洪水前后人寿命急剧减少的事实相符。这样,我们就从这个所谓的“自然”现象中看见了神。

同样地,有人把《创世记》第一章中“有晚上,有早晨”的措词归因于犹太人的习惯
---犹太人的一天从晚上开始算起。其实,不一定是犹太人的习惯决定了圣经的写法,更大的可能是神的这个启示决定了犹太人的习惯。因为神的很多基本启示远在亚伯拉罕之前就有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