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管窥佛:千丈悬崖能撒手,不知谁是个中人(1)(稍做修改)
接下来的这段内容,主要说说《千字文》中只字未提的佛教相关内容,再不说后面没机会了。加上写这段内容,也不知道是在锦上添花,还是在画蛇添足。
大凡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正常成长起来而最后皈依佛门的,有两种人居多,一种是悲情人士,历经苦难、饱经风雨,从而看破红尘,期待从佛教中寻求解脱的,这种信众在佛教中差不多是最多的。另一种是成功人士,虽有波折,但最终得偿所愿,达到追求的彼岸,却发现彼岸的风景不过如此,从而内心失落,期待从佛教中再度寻找人生真谛的,比如弘一法师李叔同,还有不久前的李娜、陈晓旭等。本人不才,也曾因一点点挫折而心灰意冷,开始参禅悟道求超脱,因而对佛教教义也略知一二,了解一些禅宗公案。但这东西太哲学,研究起来太损伤脑细胞,加上没有天分和缘分,很快放弃了。
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会发现,总有看不见的手,强行把甲和乙分开,把乙和丙牵到一起,使人不得不在这悲欢离合中安于恩怨相缠的命运。生命就是这样身不由己,在放不下过去的同时又要盘算如何把握未来,更加让人无所适从。
如果所有幸福可以信手拈来,那快乐对于我们或许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但是就这么一个谁都明白的简单道理,却没有人愿意从容接受。宁静源于孤独,暗淡孕育星光,平淡催生梦想,于是有人虚拟了一个月光宝盒的故事,赚取了数以吨计的年轻人的眼泪。
但实际上,现实不容假设,时间不能重来。执着的人就是因为时间的一维性而难以想通,进而皈依佛门。
想起电影《一轮明月》中,李叔同出家一幕: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李叔同的日本妻子雪子:“叔同——”李叔同:“请叫我弘一”。雪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啥也不说了,眼泪话哗哗地。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如果在一个黎明或黄昏、在一个温暖或凄冷的时刻,你站在日夜守侯的窗前,想着被天使带走的春天,或许你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人生啊,真是错综复杂、乱七八糟!”那么我要恭喜你:等你到了六十岁,可以研究《易经》了。
按《易经》中的方法进行卜挂预测,所谓八卦中前六挂都是有吉在内,而第七挂游魂卦和第八挂归魂卦都是纯粹的凶挂,故称“乱七八糟”;而“错挂”和“综挂”的变化最多,所以说“错综复杂”。这两个成语都源于《易经》。
为什么说要到六十岁以后才能研究《易经》呢?这是孔老夫子说的,可能是因为担心对哲学和未来知道的越多思想越消极。作为儒家哲学经典著作,《易经》中的部分内容我们在会面还将继续探究。
现在回到佛教的一些问题上来。
由于本人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并不是佛教信徒,所以说的不一定对。为了避免出太多错,我只说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佛教的宗派。
在传入中国后,佛教在印度本土逐渐衰落了,而中国佛教则欣欣向荣地发展起来,到《千字文》诞生时期(时刻不能忘了我们的主角),也就是梁武帝年间,中国佛教已经发展为四个宗派:
净土宗,是东晋时期慧远法师创立,以印度马鸣、龙树、世亲菩萨为宗师,以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修证法门。
成实宗,是西域龟兹高僧鸠摩罗什于东晋年间创建(这位高僧大概就是金庸《天龙八部》中鸠摩智的祖先吧)。
三论宗,也是鸠摩罗什亲自创立的佛教宗派。
禅宗,是达摩菩提在梁武帝年间不远万里从印度带来的佛教宗派,印度宗师就是那位“拈花微笑”的迦叶尊者,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
除了上述宗派外,在从梁以后到唐朝,又有律宗、天台宗、俱舍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等六个宗派。
佛教十个宗派中,影响力不一,其中净土宗和禅宗影响最大,分别占据着北方和南方的佛教阵地。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阿弥陀佛。
不了解佛教的人也知道,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就与佛教关联上了。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念呢?
在佛教里,如来是佛的统称,所有的佛都叫如来,而且佛不光叫如来,还有九个名号,如善逝、世间解、无上士、天人师、世尊,等等。
佛教把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译为“堪忍”, 娑婆世界也就是堪忍世界,对于我们无产阶级来说,就是不堪忍受、要奋起反抗的世界,但佛教是不主张反抗的。佛经说:娑婆世界垢秽不平,此中众生苦难逼身, 堪能忍受,不肯出离,故而得“堪忍”之名。由此判断,“堪忍”大概相当于“还能凑合着勉强忍受”的意思。
佛教认为宇宙有三千大千世界,除了娑婆世界还有无数个世界,每个世界都有个佛在主持工作。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兼导师。
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除了娑婆世界,还有东西两个世界,在东方的这个世界叫净琉璃世界,主要管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兼收红包、吃回扣的,主持工作的佛是药师佛;在西方的那个世界叫极乐世界,主持工作的佛,就是阿弥陀佛。在那个极乐世界,还有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共称为西方三圣。
有人问了,为什么佛教信众都向往去西方极乐世界而不去东方琉璃世界呢?
琉璃世界和极乐世界是有本质区别的,一个说生,一个说死;一个当生既能受益,一个死后往生极乐净土。但是,去琉璃世界不如去极乐世界容易。就拿时下来说吧,医院的功能就相当于琉璃世界,但不是生了病医院就给治的,必须拿大把银子出来,如果没有银子,对不起,请去西方极乐世界吧,那里不用排队挂号,也没有医托。所以相比之下,还是去西方极乐世界方便、快捷,不用花钱,也不用交通工具接送,到时候自然就去了,比坐飞机都快。所以,从心理上来说,念“药师佛”远不如念“阿弥陀佛”经济、实惠。
在《西游记》最后一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的末尾,唐僧师徒修成正果,众人念佛:“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一共念了六十三个佛,离“三千大千世界”的佛总数还差很远。第九个是“阿弥陀佛”,第十个是“无量寿佛”。而实际上,“阿弥陀佛”与“无量寿佛”是同一个佛。不知道是为了强调,还是作者根本没弄清楚,这得问吴承恩老先生自己了。
“阿弥陀佛”的梵文是“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之意。据说阿弥陀佛共有十三个称号,其中有十二种与“光”有关,总称“无量光佛”,第十三种与寿命方面有关,称“无量寿佛”。“南无”是梵文的音译,有“向某某致敬”之意。“南无阿弥陀佛”的通俗语解释就是:“向敬爱的阿弥陀佛致敬!”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念阿弥陀佛是净土宗修行的法门。净土宗认为,日念阿弥陀佛一千遍,可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西方净土,因而称净土宗。禅宗则以禅定为修行的法门,也可以念佛的,“念自佛”,就是念什么佛自己定,只要达到“观现前一念之心,而顿入明心见性之境”,念什么佛都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