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Medlar)的功效、药用价值、食用方法

传播最新健康知识、记录恢复健康消息、推荐及时健康产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枸杞子 
http://www.e2121.com/herb_db/viewherb.php3?setlang=2&viewid=555

 
別名: 杞子、狗牙子、狗奶子。
 
產地:
枸杞子為茄科枸杞屬落葉灌木植物寧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 的成熟果實。寧夏枸杞生長於溝岸及山坡或灌溉地埂和水渠邊等處。原產中國和歐州,移殖至英國,中東和北美;中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以產於中國寧夏、甘肅、河北、青海等地的質量最好。

寧夏枸杞野生灌木或經栽培後而成的小喬木,高可達 2-3 米。主枝數條,粗壯,果枝細長;外皮淡灰黃色,刺狀枝短而細,生於葉腋,長 1-4 公分。葉互生,或數片叢生於短枝上;葉柄短;葉片狹倒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 28 公分,寬 0.5-3 公分,先端尖,基部楔形或狹楔形而下延成葉柄,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花腋生,通常 1-2 朵簇生,或 2-5 朵簇生於短枝上;花萼鐘狀,長 4-5 毫米,先端 2-3 深裂;花冠漏斗狀,管部長約 8 毫米,先端 5 裂,裂片卵形,長約 5 毫米;粉紅色或淡紫紅色,具暗紫色脈紋,管內雄蕊著生處之上方有一輪柔毛;雄蕊 5;雌蕊 1,子房長圓形,2 室,花柱線形,柱頭頭狀。漿果卵圓形、橢圓形或闊卵形,略扁,長 8-20 毫米,直徑 5-10 毫米,紅色或橘紅色。頂端有小凸起伏的花柱痕,基部有白色的果梗痕。果皮柔韌,皺縮;果肉肉質,柔潤而有粘性,種子多數,類腎形,扁而翹,長 1.5-2 毫米,寬 1-1.7 毫米,表面滭S色或棕黃色。無臭,味甜、微酸。花期 5-10 月。果期 6-10 月。

夏、秋二季果實呈橙紅色時採收,晾至皮皺後,再曝曬至外皮乾硬、果肉柔軟,除去果梗;或熱風低溫烘乾,除去果梗。生用。

枸杞菜葉即枸杞菜;根乃退虛熱的中藥地骨皮。

參考 "食物庫" 中之 "蔬菜" 之
枸杞菜; 和 "食物庫" 中之 "水果" 之 枸杞子;及 "草藥庫" 中之 "清熱藥" 之 "清虛熱" ,地骨皮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肝、腎、肺經。
 
功效:
補肝腎,益精明目,潤肺。

 
臨床應用:
1. 治腎虛遺精。

枸杞子常配熟地黃、沙苑子、菟絲子等。

2. 治肝腎陰虛,視力模糊。

枸杞子常配菊花、地黃等,如杞菊地黃丸。

3. 治消渴。

枸杞子可配生地、麥冬、天花粉等。
 
用量、用法:
5-10 克。

煎服。
 
使用注意:
因能滋陰潤燥,故脾虛便溏者不宜。
 
參考資料:
《本草經集注》: "補益精氣,強盛陰道。"

《湯液本草》: "主渴而引飲,腎病消中。"
 
毒副作用:
 
 
現代研究:
枸杞子含胡蘿蔔素、多糖、甜菜鹼 (betaine)、亞油酸 (linoleic acid)、維生素 B1、維生素 B2、維生素 C、粗脂肪、粗蛋白、硫胺素 (thiamine)、核黃素 (riboflavin)、抗壞血酸 (ascorbic acid)、尼克酸 (nicotinic acid)、氨基酸、玉米黃質 (zeaxanthin)、鐵及洹?~、硒、鈣、磷等微量元素。

具有升高外周白細胞、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能力,有增強細胞與體液免疫的作用;對造血功能有促進作用;還能抗衰老、抗炎變、抗腫瘤、降血脂、護肝、抗脂肪肝,具雌激素樣作用、促進生長發育、和降血糖等。

香港大學醫院解剖學系於 2OO2 年率先發現一種名為「雙鏈核糖核酸酵素」(PKR) 的物質,與老人癡呆症發病和惡化有關。PKR受到神經毒素刺激,便會加速腦細胞死亡,導致老人癡呆症病發 (見 Raymond Chuen-Chung Chang, Ka-Chun Suen, Chi-Him Ma, Wassim Elyaman, Ho-Keung Ng and Jacques Hugon, "Involvement of double-stranded R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nd phosphorylation of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2a in neuronal degeneration,"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Vol. 83, Issue 5 (December 2002), pp. 1,215–1,225)。

發現 PKR 與老人癡呆症的關係後,解剖學系從 2004 年起研究以中藥預防老人癡呆症。中醫一向認為杞子具有抗衰老功效。研究人員將杞子提取物加入老鼠的腦細胞中,結果顯示杞子提取物能夠保護老鼠腦神經元細胞,免受 PKR 和神經毒素侵害,顯示杞子可能具有預防老人癡呆症的功效 (見 Kwok-fai So and Raymond Chuen-Chung Chang,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an anti-aging oriental medicine Lycium barbarum," 20th IUBMB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and 11th FAOBMB Congress (June 18-23, 2006, Kyoto, Japan), 77 No. S89-1)。由於杞子成分複雜,暫時未知道是哪些成分發揮作用,故稍後將做動物實驗,以進一步找出杞子中有效保護腦細胞的成分。目前的研究結果只初步證明杞子能預防老人癡呆症,至於對已經發病的患者是否有效,仍須深入研究。

對降血糖的功效,一組中國學者在一份日本藥理學會的刊物中,發表論文,證實枸杞子的多糖 (polysaccharide) 能刺激肌肉細胞,令其表達多些葡萄糖接受體 (glut-4) 吸收更多血糖 (見 Rui Zhao, Qingwang Li, and Bo Xiao, "Effect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on the Improve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NIDDM Rats," Yakugaku Zasshi (Journal of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Japan), Vol. 125, No. 12 (December 2005), pp. 981-988)。

我們的身體要憑胰島素幫助,細胞才能吸收血糖。細胞表面有一支支的胰島素接受體,去兜截血中的胰島素,捕捉到後,胰島素刺激細胞,會產生一個生物訊息,我們稱之為。激從細胞之外,傳進細胞內,促使細胞在它的表面,登起一個叫 glut-4 的接受體,這個接受體繼而把血糖拖入細胞內。肌肉細胞將吸收了的血糖燃燒為能量,但身體又不捨得將多餘的糖排出,乃透過脂肪細胞將血糖「濃縮」為脂肪,儲存下來。長此以往,一旦脂肪細胞所有的儲存空間都塞滿了,脂肪細胞會分泌抵抗素 (resistin),抗拒胰島素的作用,叫胰島素抗拒 (insulin resistance)。抵抗素在血管中循環到肌肉,同時令肌肉細胞也抗拒胰島素,結果細胞不去吸收血中的糖分,血糖分量高企;但另一方面,肌肉細胞卻「缺糧」,身體中應有糖的地方沒有糖,不應有糖的地方則太多,引致多方面的失調,統稱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病趨嚴重時,須每天替自己注射皮下針,以補充胰島素之不足。枸杞子可以直接增加細胞的 glut-4 接受體,所以吃枸杞子可以省卻注射胰島素。

糖尿病的殺傷力,並非在於尿中有糖,而是因血中有糖;血糖增高後,不少蛋白質也黏上了,因而糖基化 (glycation)。一些本來是完全沒有害處的清蛋白 (albumin) 糖基化後,可變成一種能刺激血管、心肌、神經組織的一氧化氮合成 (Nitric Oxide Synthase);這是製造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 的黑手。一氧化氮的害處不少,例如,在腦下丘的神經細胞會因它而減少分泌加壓素 (vasopressin),結果,便會出現頻尿;也會經常口渴,因為太多一氧化氮會抑制口水的分泌 (見 Wilson Abrao Saad, Laura Izabel Gutierrez, Ismael Francisco Motta Siqueira Guarda, Luis Antonio de Arruda Camargo, Talmir Augusto Faria Brisola dos Santos, William Abrao Saad, Sylvio Simoes and Renata Saad Guarda, "Nitric oxide of the supraoptic nucleus influences the salivary secretion, sodium renal excretion, urinary volume and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induced by pilocarpine," Life Sciences Vol. 74, Issue 13 (13 February 2004), pp. 1593-1603)。

在一個小兔的實驗中,證實枸杞子還能降低三酸甘油酯 (Triglyceride),增加高密度 (好的) 膽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見 Qiong Luo, Yizhong Cai, Jun Yan, Mei Sun and Harold Corke, "Hypoglycemic and hypolipidemic effec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ruit extracts from Lycium barbarum," Life Sciences Vol. 76, Issue 2 (26 November 2004), pp. 137-149)。
其他链接:
http://wf66.com/page/20063/11019DA3B7.ht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