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朱湘的诗歌“残灰”。今天又读一遍这首诗歌,不禁发出人生不过如此的感叹。为了更好地了解一下这位诗人,我到网上查了一下他的资料。我无意中发现,他曾经在俄亥俄大学就读过。我真是孤陋寡闻。当年我在OU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事儿。下次回OU,一定找找他当年的足迹。
朱湘写的诗歌“残灰”
殘灰
炭火發出微紅的光芒,
一個老人獨坐在盆旁,
這堆將要熄滅的灰燼,
在他的胸裏引起悲傷──
火灰一刻暗,
火灰一刻亮,
火灰暗亮著紅光。
童年之內,是在這盆旁,
靠在媽媽的懷抱中央,
栗子在盆上嗶吧的響,
一個,一個,她剝給兒嘗──
媽那裏去了?
熱淚滿眼眶,
盆中顫搖著紅光。
到青年時,也是這盆旁,
一雙人影並映上高牆,
火光的紅暈與今一樣,
照見他同心愛的女郎──
竟此分手了,
她在天那方,
如今也對著火光?
到中年時,也是這盆旁,
白天裏面辛苦了一場,
眼巴巴的望到了晚上,
才能暖著火嗑口黃湯──
妻子不在了
兒女自家忙,
淚流瞧不見火光
如今老了,還是這盆旁,
一個人伴影住在空房,
他趁著殘火沒有全暗,
挑起炭火來想慰淒涼──
火終歸熄了,
屋外一聲梆,
這是起更的辰光。
朱湘(1904~1933),现代诗人,字子沅,安徽太湖县人﹐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当时父亲在湖南沅陵做官。自幼天资聪颖,6岁开始读书,7岁学作文,11岁入小学,13岁就读于南京第四师范附属小学。1919年入南京工业学校预科学习一年﹐受《新青年》的影响﹐开始赞同新文化运动。1920年入清华大学﹐参加清华文学社活动。1922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新诗﹐并加入文学研究会。此後专心于诗歌创作和翻译。1927年9月赴美国留学﹐先後在威斯康辛州劳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等课程。那裏的民族歧视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他幻想回国後开"作者书店"﹐使一班文人可以"更丰富更快乐的创作"。为家庭生活计﹐他学业未完﹐便于1929年8月回国﹐应聘到安庆安徽大学任英国文学系主任。1932年夏天去职﹐飘泊辗转于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终因生活窘困﹐愤懑失望﹐于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开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杀。据目击者说,自杀前还朗诵过德国诗人海涅的诗。
朱湘是二十年代清华园的四个学生诗人之一,与饶孟侃(字子离)、孙大雨(字子潜)和杨世恩(字子惠)并称为"清华四子",後来与其他三子成为了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在校期间,他的艺术天分已经崭露出来,当时就是清华校园的文学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