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领悟毛主席的“人民万岁”的深刻含义

作者:许志功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9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一遍又一遍地高呼“人民万岁”!与游行群众呼喊的“毛主席万岁”相为呼应,响彻云霄。此情此景,亘古未有。“人民万岁”这四个大字,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饱含着毛主席浓浓的人民情怀,尽管已经过去了60年,但人民不会忘记,其深刻内涵值得我们认真领悟。

  一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面对浩浩荡荡的游行大军,面对激情万丈的人民群众,毛主席高呼“人民万岁”,这绝不仅仅是对人民群众的礼节性回应,而是他最真诚的呼喊。透过这种呼喊,我们可以体味到他老人家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

 

  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是全中国人民的胜利,永远都不要忘了人民。28年的革命战争,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无数勇敢的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他们的英灵永垂不朽。“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没有人民的参与、支持和保护,就没有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蒋介石反动派几十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的连续围攻,毛主席就提出了“人民群众是什么力量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的英明论断,指出只要“在革命政府的周围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毛主席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发动了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人民战争。他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人民群众奋起抗战,才能拯救民族于危亡之中。八年抗战,全国四万万同胞以不同的方式奋力加入到抗战的洪流之中,汇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反动派仗着军事优势和有原子弹的美帝国主义的援助,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对此,毛主席明确指出,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中国人民是不怕的,因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有力地保证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我们政权的根基是人民,我们政权的主体是人民,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因而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总结古今中外的执政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举事以为人者,众聚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聚,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1944年,有个美国记者问毛主席,“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主席明确回答:“人民给的。”没有人民的参与、支持和保护,我们的革命就不会取得胜利,我们的政权也不会长久。在同知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讨论共产党和人民政权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律时,毛主席十分肯定地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为了保证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毛主席在他亲自主持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是人民的事业,要想取得事业的胜利,一刻也离不开人民。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新中国成立伊始,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刚刚掌握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战胜这种考验,一刻也离不开人民群众。要开创未来,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需要依靠人民,依靠人民的创造,依靠人民的才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只要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就一定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

  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个科学体系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的重大理论。贯穿这六大理论之中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更深层的底蕴则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毛泽东思想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离开了人民群众,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坚持实事求是,本质地说是坚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实事求是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实事求是,就无所谓人民群众的利益。群众利益的实现决定于人们的认识和行动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只有主观与客观相一致,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保证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没有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也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牢牢地记在心中,高高地举过头顶,才能自觉地做到实事求是。一旦离开了人民群众,忘记了人民的利益,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就必然要犯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错误,必然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还是从自己的私利出发,这是决定我们能不能实事求是的最关键的因素。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没有其他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是党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也是党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纵观一生,总的看来,毛主席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之所以能够如此,最关键的就在于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坚持群众路线,本质地说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句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毛主席独创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结合,认为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只有千百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他指出,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也就是说,要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往复,使领导的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党正是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才战胜了种种困难,创造出了种种奇迹。

  能否做到独立自主,本质地说是一个相不相信人民群众的问题。相信和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根本要求。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这种“自己的力量”只能根源于本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有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才敢独立自主,才能独立自主。心中没有人民,必然把自己的命运拴在别人的战车上。毛主席一生始终坚信人民、依靠人民,他在制定中国革命路线的时候总是把坚决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作为根本立脚点;在制定中国革命纲领的时候,总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在指导中国革命斗争的时候,总是十分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正是因为这样,他敢于坚持独立自主,善于坚持独立自主。新中国成立以前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没有动摇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决心,没有在任何外来的压力面前屈服过,生动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表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

  人民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有工作层面上的问题,也有体制机制层面上的问题,但最为重要的是基本制度层面上的问题。在基本制度层面上,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只有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这已是被历史所证实了的科学真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意,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经过头三年的准备,1952年,党中央按照毛主席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强调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从而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毛主席为什么要“急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这是因为,在他看来,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农村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许多农民尤其是贫农、下中农由于缺少农具、耕畜和资金,生产经营的困难仍然比较大,再加上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农村中开始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对于土改后的农村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更长,而且是一条痛苦的道路。所以他强调,我们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通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成为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参与者创造者,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为实现人民的利益创造了至关重要的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为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毛主席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央其他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八大文献等重要文件,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在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我国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有过失误,遭受过严重挫折,但是我们不能由此怀疑和动摇社会主义信念。因为,这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我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违背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通过探索找到规律并遵循规律,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蓬勃发展。

  四

  毛主席的一生,是为人民的福祉不懈探索奋斗的一生。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毛主席作一切重大决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力挽狂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中国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把中国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这一旗帜下,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凝聚成反抗外来侵略的滚滚洪流。抗战胜利后,毛主席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考虑到长期战争后人民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赶赴重庆谈判,揭穿了蒋介石假谈判真备战的真面目。同样,1949年初,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具有在不很长的时间内全部消灭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的充足力量,但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的痛苦,毛主席仍然决定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坚持斗争是为了人民,和平谈判同样是为了人民。

  新中国成立伊始,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悍然入侵朝鲜,占我台湾岛,进逼鸭绿江边,直接威胁我国安全。在这种危急关头,毛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朝鲜战争爆发后,针对一大批反革命分子的嚣张气焰,党中央和毛主席做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依靠人民群众自觉检举和揭发反革命分子,有效肃清了国民党反革命残余势力,安定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毛主席还亲自领导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后来又多次在全党开展了以反对官僚主义为重要内容的整党整风运动,其目的正是为了使党在执政条件下能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党和政府工作人员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公仆,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1956年、1957年,毛主席相继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我们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所有的重大决策都是在为人民服务思想支配下做出的。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可以说是毛主席决策问题的一个突出特色。即使是他在犯错误的时候,心中想的仍然也是人民。这是人民群众爱戴他、理解他、原谅他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民的领袖爱人民,人民的领袖人民爱。这句极普遍的话,道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大哲理。

  五

  毛主席一生情系人民,不论是在做重大决策时,还是在平常生活工作中,他想的都是人民,做的都是为了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不渝地实践着自己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思想。

  与人民同甘共苦。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一次各省省委书记在毛主席那里汇报工作,会议开得很晚,毛主席让生活管理员给大家做“一人一碗面条”。他说,要“让省委书记们尝尝饿肚子是什么滋味”。国家经济处于最困难时期,为了同人民共渡难关,毛主席宣布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结果是7个月没吃一口肉。一个警卫战士探家带回一个又黑又硬的窝头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接过窝头眼圈一下就红了。他撕一块放在嘴里,一边流泪一边分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吃啊,这是农民的口粮,是种地的人吃的口粮。”毛主席一生没有吃过补品,经常熬夜工作,他只求一碗红烧肉,用红烧肉补脑子。60年代初,毛主席经常穿的是带补丁的衣服,睡的是硬木床,枕的是白布养麦皮枕头。据工作人员回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只有两套比较好的衣服,一套是参加开国大典的礼服,一套是访问苏联时的礼服。从1953年底到1962年底,毛主席没做过一件衣服。在毛主席的带动下,全党形成了勤政廉洁的一代新风。

  手握重权不谋私利。毛主席一生没有为自己和亲属谋过任何私利。他认为,当了国家主席,是为人民服务,不能亲戚朋友都沾光。新中国成立之初,毛岸英被安排到政务院工作,毛主席对此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毛岸英不够资格进政务院上作,而应当到农村、工厂、部队去锻炼,后来又派他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毛岸英在战场上牺牲后,毛主席又劝说家人把毛岸英的遗体和志愿军战士一样埋葬在异国他乡。有亲友来北京,毛主席都是用自己的稿费招待客人,从不向公家报销一分钱。对于想让他找工作谋职业的许多故旧,他总是婉言谢绝,请他们同当地政府联系。1949年10月9日,他在给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的信中写道: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我是国家主席,不是毛家主席。我只能解决大多数人的困难,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如果只解决一个人的困难,只考虑自己的亲属,那么,我这个主席就当不成了!这是毛主席内心的真实写照。

  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意愿。1941年6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问题。毛主席通过调查了解到征粮过多,农民负担太重。于是减少了公粮征购任务,并决定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减轻群众的负担。同年11月,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等就财政困难问题,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毛主席看了十分重视,认为这是个好办法,并亲自把整个提案抄到自己的本子上。12月中共中央就发出了精兵简政的指示。人民来信是人民群众反映意见的一条重要渠道,毛主席对此十分重视。在繁忙的国事活动当中,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亲自受理人民来信,倾听人民群众声音,关心人民群众疾苦,解决落实人民群众的正当要求。在1950年中央转发的关于处理群众来信问题的报告上,毛主席还专门批示:请你们对群众来信认真负责地加以处理,满足群众的要求。对此问题采取忽视态度的机关和个人,应改正此种不正确态度。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毛主席以自己的行为,为我们党的各级领导树立了榜样。

  学习毛主席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深切地领悟到他老人家“人民万岁”的深刻内涵。认真领悟毛主席“人民万岁”的深刻内涵,并切实实践之,对于纯洁我们队伍的灵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将发挥重大作用。这也是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很好纪念。

共和国 发表评论于
好文 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