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家扶持下 新加坡私宅价创新高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龚慧婷 (2010-06-18)

  HSR房产经纪公司执行董事洪永良指出,中国买家分两组,第一组是买第9、10邮区和升涛湾高档豪华房地产的超富裕人士。另外一组则相中市区外地区(第16、17和23邮区)那些约100万元私宅。

  本地房地产市场最近出现了不少中国籍“市场人士”,除了有中资发展商外,也出现了中国籍买家,其中两个高档房地产项目,就在中国买家的“扶持”下,创下了新的价格纪录。

  根据野村证券(Nomura)最新的房地产报告,吉宝置业的吉宝湾映水苑(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的一个2100平方英尺单位,最近创下了每平方英尺近2900元的新售价纪录,买家为中国籍。以此计算,总成交价近604万元。

  吉宝置业发言人受询市时证实,这个单位是在5月份,以每平方英尺2876元的价格成交,创下吉宝湾映水苑的纪录,但不便透露详情,只表示这是一个高楼的四卧房单位。

  该项目最近的成交价,平均每平方英尺2200元,最近成交的二卧房至四卧房单位,总单位价格介于170万至630万元。

  市场人士猜测,这个单位之所以能卖得那么高的价钱,与单位的楼层、面向和项目地点都有关联。

也有其他地区买主

  吉宝表示,这个项目本地和外地买家都有——约35%是本地人、27%是永久居民,其他买家是外地人,来自中国、印尼、韩国、英国、马来西亚、香港和美国。

  吉宝最近推出吉宝湾映水苑760个单位,近98%已售出。整个项目有1129个单位。

  而野村证券分析师达尔威(Tony Darwell)和蔡明兆也指出,与上一个月比较,吉宝湾映水苑和吉宝的另一合资高档项目——滨海湾轩(Marina Bay Suites)的销量,都开始放缓了。

  据了解,滨海湾轩虽然还没有正式推出,但在去年11月和今年4月,分别有两次特别私人预售。截至5月底,滨海湾轩已售出132个单位,平均尺价2700元,最高成交价为每平方英尺3100元。发言人透露,本地和海外买家各占一半。

 

  根据媒体日前报道,升涛湾一栋别墅单位不久前也创下了3600万元(或每平方英尺2403元)的天价,买家也是来自中国,目前是本地永久居民。前业主则是新加坡人。这个别墅单位还有一个游艇停泊处,面对水道,也有私人泳池。

  房地产代理相信,这栋别墅创下天价,与其完善设施和升涛湾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别墅占地面积1万4983平方英尺,楼面约1万7000平方英尺,是升涛湾面积较大的别墅。

  这栋别墅是在07年4月由发展商和美以1810万元(尺价是1208元)出售,在去年9月则以2018万元(尺价1347元)转手。中国籍买家因此成为这个楼高两层半的别墅的第三任业主,而成交价格是推出时价格的近一倍。

  根据市区重建局的买卖禁令,这栋位于升涛湾乐涛岛(Paradise Island)的别墅,极有可能是升涛湾上最贵的别墅,甚至是本地成交价最高的别墅。

  据了解,升涛湾上的其他别墅,也获得更多中国买家青睐。杨忠礼集团的Kasara湖滨别墅去年12月推出13个单位,超过半数由中国籍买家购入。在3月间,来自辽宁一个刘姓家庭的四名成员,每人就各买下一栋Kasara湖滨别墅,价格介于1590至2600万元。

  戴德梁行执行董事高春华相信,中国买家购买力提升,主要归功于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

  她指出:“中国买家首先看中的,是新加坡这个大品牌和特质,如这里居住环境安全。然后,在中国买家的圈子中再一传十,十传百,就有更多的中国买家到这里来买房子,而他们不仅来自一线城市,也来自中国的二、三线城市。”

  HSR房产经纪公司执行董事洪永良受询时指出,一般上,来本地购买房地产的中国买家分两组,第一组是买第9、10邮区和升涛湾高档豪华房地产的超富裕人士,这些房地产的价格动辄2000万元,而这些中国买家因为有区域或环球业务,一般不用贷款(就算贷款也不会超过50%),而是以支票或银行本票来支付。

  另外一组是购买市区外地区(第16、17和23邮区)那些90至100万元私宅的中国买家,其中,有70%已申请成为永久居民,一般会向银行贷款至少70%。他们可能是在本地工作或陪孩子在本地念书的家长。

 

  此外,最近政府售地活动上,竞标者中也出现更多外资发展商。

  若最近三巴旺/坎贝拉通道私宅地段颁给出价最高的中资企业中冶置业(MCC Land),这将成为今年第三幅颁给中资发展商的私宅官地。今年3月,中冶置业也标得义顺11道的EC地段。实龙岗路上段/平玉道私宅地段日前也颁给了中资发展商青岛建设。

  野村证券表示,近期的标地情况显示,发展商最近的出手更实际,除了最高标价之外,大多数都在他们预测的范围内。此外,本地发展商最近出手也比较收敛,整体来说,对填补土地库存已变得更为谨慎。

《联合早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