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住鼻子尝榴莲

 

   榴莲是热带水果之王,许多人爱死它,说它味道鲜美诱人;许多人恨死它,说它味道异怪,臭味袭人。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的人,都很走极端。听说在台湾,有些喜食榴莲的人 为了满足那最鲜美的口欲之感,可以当掉身上最后一条裤子。听到这样看似不可思议的八卦我会呵呵一笑,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当初在南京读书的时候,我曾经非常不喜欢南京人站在路边吃“旺鸡蛋”的习惯。所谓的旺鸡蛋,就是把胎死壳中没有孵化成小鸡的鸡蛋用水煮开,剥开蛋壳用盐蘸着那半鸡半蛋吃下肚。每年的初春季节,吃旺鸡蛋成了南京的街景。吃的人津津有味,看的人恐怖恶心。


  我是坚决不吃的,有朋友要吃我就站在老远的地方等他们,而且觉得他们的心肠够狠。有一次终于在男朋友的挑唆下硬着头皮尝了第一口,那鲜美的味道一下子就入了脾胃,一发不可收拾。我让男朋友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自己不顾形象站在卖鸡蛋的钢精锅前就开吃起来,而且还让老太太专门挑选里面有小鸡的鸡蛋吃。吃完了口袋的最后一分钱才心满意足。那天,我们俩口袋空空,没有钱坐公车,最后不得不从草场门一路走回市中心的校园,累得要瘫倒。


  在美国的东部城市奥尔巴尼,我没有印象看见过榴莲。可是到了加州就不一样。美国超市里不卖榴莲,但是在华人超市,到处看见货架上摆着这种颜色土黄、橄榄球形状、浑身椎形粗刺的榴莲。如果你去东南亚的商店,他们店里的榴莲都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有的干脆就堆放在门口。有一次,我看见一个越南男人的推车里放了六七只榴莲,好像巨型刺猬一样乐呵呵地往车上走,就纳闷:这个东西到底怎样的味道。想归想,但是从来没有动过念头买来一个尝尝。

   人其实是很固执的动物,善于生活在习惯和安全的状态下,对于新鲜事物不敢轻易冒险,即使已经有那么多人已经在尝试。比如榴莲这种东西,还有许多其它的水果蔬菜,如果我从来没有吃过,我也没有兴趣买来尝试,甚至也不想了解,就这样视而不见。


  很早的时候,有一天老公公带着小孙孙开文去家门口的越南店闲逛,买回来一盒饼干。回到家来,打开包装纸,老公公拿出一块喂开文。老人家嗅觉不灵闻不出怪味,小孙孙拿来就吃,也尝不出滋味。老小两代,一个看,一个吃,都不亦乐乎。晚上我下班回家,推开家门,几乎晕倒。屋子里弥漫着一股说不出来的恶臭,好像是狗屎臭味,却比那还难闻,简直令人窒息。我搜遍全屋,不得要领,最后眼睛落在桌子上打开的饼干上,凑上前一闻:臭气熏天。我敢发誓,自懂事以来,还从未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我仔细瞧上面的说明:Durian。一查字典:榴莲。


   我捏着鼻子把饼干扔到离家最远的公共垃圾箱。回家开门开窗,透气驱臭。就这样,屋内的恶臭也残留了好几天不散。从此,我记住了这个长相古怪丑陋的水果: 榴莲。对它敬而远之。



  前几天几个朋友小聚。女主人聪慧能干,在厨房里大显身手。我注意到一只榴莲就放在她的案板上。问她要做什么?女主人兴奋地说,待会儿吃完饭,她要用榴莲招待我们当餐后甜点。我一听就呜哩哇啦地叫起来,恨不得夺路而逃。女主人似乎见惯了我这样谈榴莲就变色的女人,安慰我说:“你尝尝嘛。吃了你就知道了。”




   啊呀,什么叫吃了我就知道了,闻了我就要吐啦。但是我没好意思说。




   吃过饭,女主人在厨房切榴莲。我好奇,占在稍远的地方看着,不忘记用手捏住鼻子练气功。




   这只榴莲果皮坚实,密生三角形刺。女主人用刀顺着纹路切开,里面露出米黄色的果肉。奇怪的是,壳内由五六个“单间房”组成,每间房内有一块包裹紧密的黄色果肉,类似于软膏。女主人说,这个黄色的软膏稠粘多汁,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它就是被端上桌供大家品尝的甜点。原来那么大的一只榴莲,可供食用的也就是里面那么少少的肉,再去掉果肉里面硕大的果核,肉就更少了。。。榴莲卖价很贵,再这么层层剥削掉,可想而知,那些酷爱榴莲的人是多么舍得。这样一想,内心很感激女主人的慷慨和热诚。



  随着榴莲被切开的一刹那间,一股异样的气味像传说故事里的神烟一样袅袅散开,最终弥漫在房间的各个角落。怎么回事?这次的味道远远没有第一次闻到时那么刺鼻强烈。也许是女主人的泰然自若神情,也许是我心理上已经做好了准备?总之,我没有先前那么强烈的厌恶之感,倒是充满了尝试果肉的好奇心。




   每人一只小盘,小盘内一把细汤匙。在座的四位,除了女主人之外,其余都是第一次尝试。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带微笑,深吸一口气,开始下箸。



   闻起来真臭啊,头有点晕。。。我憋足了气,用牙轻咬一块放在口中。。。 

捏住鼻子尝榴莲

   中国文学家郁达夫在《南洋游记》中写道“榴莲有如臭乳酪与洋葱混合的臭气,又有类似松节油的香味,真是又臭又香又好吃。”

 

   我已经尝到了第一口榴莲的滋味。只有四个字可以奉告:“回味无穷”。要想知道榴莲的滋味是不是如郁达夫先生所写那样,大家只好去自己亲自咬一口就知道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