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 以 赛 亚 书1章

1:1
当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作犹大王的时候、
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得默示、论到犹大、和耶路撒冷。
1:2
天哪、要听、地阿、侧耳而听。因为耶和华说、我养
育儿女、将他们养大、他们竟悖逆我。
1:3
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
的民却不留意。
1:4
嗐、犯罪的国民、担着罪孽的百姓、行恶的种类、败
坏的儿女。他们离弃耶和华、藐视以色列的圣者、与
他生疏、往后退步。
1:5
你们为什么屡次悖逆、还要受责打么。你们已经满头
疼痛、全心发昏。
1:6
从脚掌到头顶、没有一处完全的。尽是伤口、青肿、
与新打的伤痕。都没有收口、没有缠裹、也没有用
膏滋润。
1:7
你们的地土已经荒凉。你们的城邑被火焚毁。你们的
田地、在你们眼前为外邦人所侵吞、既被外邦人倾覆、
就成为荒凉。
1:8
仅存锡安城、(城原文作女子)好像葡萄园的草棚、
瓜田的茅屋、被围困的城邑。
1:9
若不是万军之耶和华给我们稍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
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
1:10
你们这所多玛的官长阿、要听耶和华的话。你们这蛾
摩拉的百姓阿、要侧耳听我们 神的训诲。
1:11
耶和华说、你们所献的许多祭物、与我何益呢。公绵
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经够了。公牛的血、
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悦。
1:12
你们来朝见我、谁向你们讨这些、使你们践踏我的院
宇呢。
1:13
你们不要再献虚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恶的。月朔、
和安息日、并宣召的大会、也是我所憎恶的。作罪孽、
又守严肃会、我也不能容忍。
1:14
你们的月朔、和节期、我心里恨恶、我都以为麻烦。
我担当、便不耐烦。
1:15
你们举手祷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们多多的祈祷、
我也不听。你们的手都满了杀人的血。
1:16
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
住作恶、
1:17
学习行善。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伸冤、
为寡妇辨屈。
1:18
耶和华说、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你们的罪虽像
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
1:19你们若甘心听从、必吃地上的美物。
1:20
若不听从、反倒悖逆、必被刀剑吞灭。这是耶和华
亲口说的。
1:21
可叹忠信的城、变为妓女。从前充满了公平、公义
居在其中、现今却有凶手居住。
1:22你的银子、变为渣滓、你的酒、用水搀对。
1:23
你的官长居心悖逆、与盗贼作伴。各都喜爱贿赂、
追求赃私。他们不为孤儿伸冤、寡妇的案件、也不
得呈到他们面前。
1:24
因此、主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大能者说、哎、我
要向我的对头雪恨、向我的敌人报仇。
1:25我必反手加在你身上、炼尽你的渣滓、除净你的杂质。
1:26
我也必复还你的审判官、像起初一样、复还你的谋士、
像起先一般。然后、你必称为公义之城、忠信之邑。
1:27
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
救赎。
1:28
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
必致消灭。
1:29
那等人必因你们所喜爱的橡树抱愧、你们必因所选择
的园子蒙羞。
1:30因为你们必如叶子枯干的橡树、好像无水浇灌的园子。
1:31
有权势的必如麻瓤、他的工作、好像火星、都要一同
焚毁、无人扑灭。

先知的异象

以赛亚书一章一节

    1当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作犹大王的时候,亚摩斯

的儿子以赛亚得默示,论到犹大和耶路撒冷。

    以赛亚书开首的引言含有十分重要的目的,值得在研读整卷书之前仔

细研究。首先,它要求我们去默想这卷圣经中最长篇的先知书,把它当作

“默示”(Vision可译作异象——编注),这默示是主前第八世纪由亚摩斯的

儿子以赛亚先知得到的。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将有充分理由,来判断本书

部分内容是写于主前第七及第六世纪,甚或在更晚的年代。特别是许多本书

后半部的章节,很可能在主前第六世纪中叶被掳到巴比伦时代写成。因此,

倘若我们以为可以从这段引言中追溯整卷书的历史资料,便会弄错了。本书

既然是先知的“默示”,因此,无论先知活在那个时代,他的“道”应该超越了当

时的历史环境。先知的信息,不单是讲给主前第八世纪耶路撒冷的居民,或

第六世纪被掳至巴比伦的人,也是给“我们今日在这里存活之人”(申五3)。

从一章三节能认识主人食槽的牛、驴,到六十五章的新耶路撒冷;从七章十

四节的“童女怀孕生子”,到五十三章所描述“多受痛苦,常经忧患……为我们

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的那位,这些全都是我们今天要聆听的信息

;由教会的观点来看,这是我们最主要及最具影响力的旧约先知以赛亚所默示。

    这种满有生命力的以赛亚传统发源于耶路撒冷,贯穿了整个八世纪的下半叶

(主前七六五至六九五年)。我们以后将详细查究有关这位以赛亚的生平资料(

主要集中于六至八章、二十章、卅六至卅九章),以及当时的政治、社会与宗教

情况(参王下十五至二十章)。现在我们只需留意先知如何站在对宫廷具有影响

力的地位,目睹亚述接二连三的猛烈侵袭,烽火连连,结果摧毁了境内许多主要

城市,包括犹大北方邻国以色列的首都撒玛利亚。犹大的城市最后终于沦陷了,

但耶路撒冷单独幸存到主前七○一年。在希西家王的统治下,以色列人作了某些微

弱的尝试,企图摆脱亚述在犹大境内的统治,于是犹大与耶路撒冷重获少许民族尊

严,这点可从许多以赛亚“论到犹大和耶路撒冷”的预言中反映出来。此外,经文里也

有证据显示希西家统治时间具有文学与宗教活动的特色(参箴廿五1,2;代下廿九

章)。至于以赛亚的死,本书完全没有提及任何有关的资料,但主后二世纪犹太人称

为以赛亚殉道记的作品,却设想以赛亚是死在希西家王的恶子玛拿西的手上(参王下廿

一16),这并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想法;如果我们相信传统上根据希伯来书十一章卅

七节殉道士名录所列举的,有可能他是“被锯死”。

    先知的名字是Yesha‘yahu,意思为“耶和华拯救,帮助”,内里蕴含了两个

极具丰富神学意义的因素。此名的后半部代表以色列上帝的名字——耶和华

(Yahweh),与其他以“亚”或“雅”(—jah,— iah)作结尾的名字同属一类,

如以利亚(Elijah)、耶利米(Jeremiah)、西番雅(Zephaniah)、撒迦利

亚(Zechariah)、以赛亚(Isaiah)等。名字的前部分yesha‘则可归入约书

亚(Joshua)、以利沙(Elisha)、何西阿(Hosea),以及耶稣(Jesus,

Yeshua‘),与欢呼颂“和散拿”(Hosanna,hoshi‘a-na,意为“拯救”;诗一一

八25,参约十二13)同属一类(编者注:斜体字表示同意义的希伯来文)。

Yeshu‘ah(意为救恩)及其同类字经常在以赛亚书中出现(参赛十二3)。至

于以赛亚父亲亚摩斯(Amoz)背景不详,但绝对与先知阿摩司无关。

    因此,以赛亚书第一个特色,是记载了一位主前八世纪先知的异象,

在“自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作犹大王的时候”。其次,书中也包含

了很多以赛亚无法言传,但实际上又已包括在他所看见的异象中,我们以后

便会发现此点。这部庞大以赛亚传统文集的第三个特色,正如开首的引言指

出,是一卷与犹大和耶路撒冷有关的信息。

    在整卷圣经中,没有一处像以赛亚这般明显地将盼望集中放在锡安城与大

卫家之上。在第九及十一章的拯救主是从大卫而出;被掳至远方巴比伦的人

被称作“耶路撒冷”或“锡安的女子”(例如五十一17至五十二2);本书最后所憧

憬的新天地的异象,是指“新耶路撒冷”(六十五17至六十六21),这与拔摩海

岛的约翰所见的异象一样(启廿一至廿二章)。不少诗篇也以锡安为中心,例

如四十八、一二二、一二五、一二六、一三七篇;以西结书和阿摩司书也是以

新耶路撒冷及大卫的盼望作结;甚至耶利米书在结束时也对耶路撒冷有一线希

望。但正如我们的引言指出,只有这部稳建于主前八世纪,收录了六十六章以

耶路撒冷为中心信息、传统的以赛亚书,从始至终,一直强调“公义之城、忠信

之邑”(一26),“亚利伊勒,大卫安营的城”(廿九1),“圣城”(五十二1),“

圣山耶路撒冷”(六十六20)。以赛亚书为犹太人及基督徒奠下了对耶路撒冷的

信念,而弥赛亚将会在那里掌权:

       “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

        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

        从今直到永远。” (赛九7

恶贯满盈的百姓(Ⅰ)

以赛亚书一章二至九节

        2天哪,要听!地啊,侧耳而听!因为耶和华说:

       “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他们竟悖逆我。

        3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

        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

        4瞎!犯罪的国民,担着罪孽的百姓;

        行恶的种类,败坏的儿女!

        他们离弃耶和华,藐视以色列的圣者,

        与他生疏,往后退步。

        5你们为什么屡次悖逆,还要受责打么?

        你们已经满头疼痛,全心发昏。

        6从脚掌到头顶,没有一处完全的,

        尽是伤口、青肿,与新打的伤痕,

        都没有收口,没有缠里,也没有用膏滋润。

        7你们的地土已经荒凉;你们的城邑被火焚毁。

        你们的田地,在你们眼前为外邦人所侵吞,

        既被外邦人倾覆,就成为荒凉。

        8仅存锡安城,好像葡萄园的草棚,

        瓜田的茅屋,被围困的城邑。

        9若不是万军之耶和华给我们稍留余种,

        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

    正如一章一节的引言,这整章都作为以赛亚书六十六章资料的宝贵

引言。这一章确定了全书的背景:灾病、荒凉与绝望的背景,所有的希

望都集中在耶路撒冷。本章的第一部分反映了大概是主前七○一年亚述时

期的情况,当时亚述王西拿基立已经夺取了所有犹大的坚固城邑(卅六1

;参考王下十八13),只有耶路撒冷仅仅幸免于难。

    在这里把先知对面临几乎完全毁灭的百姓所宣布的,与卅七章记载的得

蒙拯救和神奇得胜的预言作一对比,是很有趣的。在这里亚述代表上帝愤怒的

杖(参十5以下),西拿基立的猛烈入侵正是上帝对犯罪民族的刑罚;而在卅七

章,西拿基立嘲笑永生上帝(卅七17),然后神奇地被击败之后就被儿子羞耻地

刺死了(卅七36—38)。在这里并没有剩下太多生还者;但在卅七章记载:“犹大

家所逃脱余剩的,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结果。必有余剩的民,从耶路撒冷而出

;必有逃脱的人,从锡安山而来,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卅七31

—32)。在第一章里,为祸作恶者是以色列人,而亚述人的入侵只是惩罚;在卅

七章亚述却是完全错误的,而且“必不得来到这城,这是耶和华说的,因为我为

自己的缘故,又为我仆人大卫的缘故,必保护拯救这城”(卅七34以下)。

    这些对比可以使我们分辨在主前七○一年真正发生的事,并且说明

后来怎样在国运中兴时,或在前一段所讨论对另一时代的渴想,盼望永

不动摇的锡安山传统的影响之下所发生的真实情况。

    第一段的开始就像第二段(10—20节)一样,以呼召来“听耶和华

的话”,天与地都像是证人被召来听对以色列人的控罪。以色列人要站在

上帝面前受控诉,这种法庭的情景是先知文学中常用的手法,用以强调上

帝的公义,同时提供申辩(参18节)与上诉(17节)的机会。这种文学形

式很可能是源自先知在部分宗教经验中,得以瞥见“天上的法庭”(

heavenly court)的情景(参赛六1—8;王上廿二19—23;伯一6—12;

二1—6;耶廿三18—22)。所有这一切都使本书的开端如同结束(六十六22

)时一样,极富吸引力,使以赛亚的信息具有普世的意义。

    最早的这个的“神谕”(上帝的直接晓谕)不仅呼召要公义、慈

爱、敬虔或信心,而且要理性(参18节)。甚至愚拙的动物也比以色

列人更明白常理,它们能够认识自己的主人,以色列人却不认识自己的

父亲。这种诉诸于自然本性的论证,也是一种很常见的文学手法,特

别在智慧文学中更为常见,例如:

       “懒惰人哪,

        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

        就可得智慧。” (箴六6)

    这里同时斥责了愚昧与反叛,而在后面对弥赛亚的盼望的几章中

,就会包括“智慧与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

的灵”(十一2)。初期教会在这段经文中找到了他们在马槽里降生

的主与救主的形像,但以色列人,即是犹太人却不能、或者不会在那

里看见他。这个形像如何从主前第八世纪耶路撒冷危机,转到今天圣

诞咭上的圣景图,其间的发展过程是既十分漫长,又是充满了启迪。

    接着先知便转向那些作恶的人说话。我们要记着他所针对的是

他城里的领袖,不是平民百姓。这可以从所用的词汇看见,如“官

长”(10节),“王子”(23节中文和合本作“官长”),“审判

官”与“谋士”(26节),“尊贵人”(五14),以及他们的受害

者,就是孤儿和寡妇(17,23节)。事实上,耶路撒冷大多数市民

都是相当富裕,拥有“又大又美的房屋”(五9;参摩三15),他们

在过去一百年来积蓄自己的财富与建立保障。丰裕不一定要与不公正

的事拉上关系,但从先知的斥责中,特别是在二至五章(参摩三至六

章),却可找出很多明确的例证,显示不公正的事的确是存在于主前

八世纪的耶路撒冷中。财富被利用来资助外邦的占卜者与偶像,醉酒

与贪婪,淫乱与不义。此外,先知特别要攻击的是狂妄,就是那些方

面运用权力压榨穷人,同时又敬虔地守节期及圣殿礼仪的人。

    这些就是开首的预言圻指斥的。第四节共用了不少于七组词来形

容百姓:首先是一般的词语“犯罪”与“罪孽”,然后有两句“行恶

的种类,败坏的儿女”,指那些制造损害与放纵破坏者(参新英译本

),最后三个词组指出他们行为在宗教上的影响。因着他们与外邦及

异教的亲近,便离弃了主(希伯来文为Yahweh),以色列的圣者。最

后的一个字“生疏”明确地与偶像敬拜有关(参结十四5)。“以色列

的圣者”(qedosh yisrael)是以赛亚传统中溃用的名称,指向了第

六章,在那里“圣”的观念将要充分讨论。而这观念无论在那里出现

,都是突出以色列的上帝那种使人震栗与超越的能力,要求人追求道

德与属灵上的纯洁,远胜于礼仪上的洁净。

接着两幅可怕的图画:一幅是有人患上可怕的不治之症(5—6节)

另一幅是被敌人入侵而遭毁的地土(7—8节),都示明罪所引致的毁

灭性后果。换一种说法,这里指明苦难是因着罪恶而生,那些叛逆以

色列圣者的都招致上帝的审判。故此主前七○一年的浩劫被解释为耶路

撒冷在亚述军队手下受审判。第五节译作“责打”的这个词意思是“

上帝毒打”;而通常译作“瘟疫、灾病”(makka)的词是来自同一字

根。申命记的一段话就最能总结这个可怕的词所描绘的那种赏赐与惩罚:

   “这书上所写律法的一切话,是叫你敬畏耶和华你上帝可荣可畏

的名,你若不谨守遵行,耶和华就必将奇灾,就是至大至长的灾,

至重至久的病,加在你和你后裔的身上。也必使你所惧怕埃及人的

病,都临到你,贴在你身上。” (申廿八58—60;参利廿六21)

    明显地这不是世上所有自然和人为灾难起源的唯一解释,但这肯

定具强有力的说服效果,特别当罪恶与苦难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

主前七○一年,对于那些“犯罪的国民,担着罪孽的百姓”,他们心

中关于“我作了何事,该受这样的刑罚?”是不会有疑问的。

    以赛亚书开首对苦难的这种双重关系,十分巧妙地与本书后面一

章为人熟悉的经文,彼此呼应。五十三章再次运用两个可怖的描述来

形容苦难,第一个是可怕丑陋身体残缺的疾病(2—6节),第二个是

说人以不人道的方法对待别人(7—10节)。同样地两种苦难都是出于

上帝的干预——“他受责罚,被上帝击打苦待了”(4节)……“耶和

华却定意”(10节)如此行。第一章视苦难为罪的刑罚,五十三章却

视之为医治与饶恕的途径:“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5节),

是一条通往胜利与高升的道路(12节,参五十二13)。第一章向我们

提出问题,答案却在后文。

    “锡安城”(8节英文作“锡安的女子”)的温柔称谓,使我们想

起了在以赛亚时代,围绕着耶路撒冷发展起来,整个像网一般的“锡安

传统”。在希伯来文中城市的名称是阴性名词,故此先知与诗人便可用

柔和亲切的合适语言来向耶路撒冷与她的居民说话;例如像“兴起发光

,因为你的光已经来到”(六十1),这句话的动词属阴性,在希伯来文

中有一种独特的声音来区别,这是不能用英文(或中文)来表达。而耶

路撒冷有时比作一位母亲,痛失了她的儿女,又惊愕于他们的回转(

十九21);另外也比作一位被休的妻子,但她事实上仍然得到那位神圣

的丈夫的爱与怀念(五十1)。本处经文的上下文中,因着耶路撒冷的

脆弱,在外邦注视其毁灭之际,这节经文更表达出其独特含义。

    这段经文以百姓发出的绝望呼喊作结束。我们也许以为先知在此

认同他的百姓,并且为他们说话。他在第七节所说的“被外邦人倾覆

”这句话,它与所多玛及蛾摩擦的倾覆有十分密切的关连(参十三19

;申廿九23;摩四11;耶四十九18;五十40),他可能是引述了一首

集体哀歌,正如诗篇一百二十四篇二至三节:

       “若不是耶和华帮助我们,

        当人起来攻击我们,向我们发怒的时候,

        就把我们活活的吞了……。”

“余种”一词不太像是表明公元前七○一年的一种盼望的征象;反而

好像是牧人从狮子口中抢回的“两条羊腿,或半个耳朵”(摩三12

。但整个获救的余民观念的确是出现在本书八世纪的部分,特别是以

赛亚儿子的名字“施亚雅述”,意思为“必有余民归回”(七3),

很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像一章九节便被更乐观地重新阐释。正如公元

前七○一年的战败被奇妙地转变成为胜利(参见卅七章),所以像这

样的经文,和描述在树林大火后,被烧剩树不子的经文(六13),

些经文都在灾难之后,被转化为盼望的泉源。

    正如“以色列的圣者”、“万军之耶和华”是八世纪先知所运用

充满情感的字眼,同样“万军”这字除了含有军事上的意义,在以赛

亚的传统中,这个词与上帝是创造主有很紧密的关连:上帝不单是以

色列军队的神圣统帅,负责他们的胜利“好像在米甸的日子一样”(

4);上帝也是超越的创造主,掌管天上的军队与所有可畏的力量,

这些都总括在“圣”这个字里,使任何对上帝的叛变都成为徒然。这

就是撒拉弗在六章呼喊的意义,上帝掌管自然界的力量,如同他掌管

历史中军事与政治的力量。我们只需看看上帝如何对付所多玛、蛾摩

拉二城(创十九2429),便可明白这点。

满布血腥的双手

以赛亚书一章十至二十节

        10你们这所多玛的官长啊,要听耶和华的话!

        你们这蛾摩拉的百姓啊,要侧耳听我们上帝的训诲!

        11耶和华说:“你们所献的许多祭物与我何益呢?

        公绵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经够了;

        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悦。

        12你们来朝见我,谁向你们讨这些,

        使你们践踏我的院宇呢?

        13你们不要再献虚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恶的;

        月朔和安息日,并宣召的大会,也是我所憎恶的;

        作罪孽,又守严肃会,我也不能容忍。

        14你们的月朔和节期,我心里恨恶,

        我都以为麻烦;我担当,便不耐烦。

        15你们举手祷告,我必遮眼不看;

        就是你们多多地祈祷,我也不听。

        你们的手都满了杀人的血。

        16你们要洗濯、自洁,

        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

        17学习行善,寻求公平,

        解救受欺压的;

        给孤儿伸冤,为寡妇辨屈。”

        18耶和华说:“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

        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

        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

        19你们若甘心听从,必吃地上的美物,

        20若不听从,反倒悖逆,必被刀剑吞灭。

        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

    第一个审判的预言以通常的引言格式作开始:“要听耶和华的话

”(参耶七2;结十三2),藉此先知指出接着的话不是他自己说的,

而是上帝的宣告;最后又以另一传统的格式作结:“这是耶和华亲口

说的”(参四十5;五十八14),藉此加强了最后的警告:“若不听

从,反倒悖逆,必被刀剑吞灭”(20节)。

    上帝的宣告可分为两部分,首先是狠狠地指斥整个圣殿中的献祭

制度(10—14节),其次是为公义与顺从发出呼声(16—20节)。这

两部分藉令人毛骨悚然的第十五节连在一起,那些敬拜者高举染满鲜

血的手向上帝祷告,他们的双手正寓意着那不蒙万军耶和华悦纳的公

牛血(11节),和那些血债与罪行,“像朱红……红如丹颜”(18节

),这些更惹上帝的憎恶。

    第十节和先知的引言,将上下文连在一起,因为所多玛与蛾摩拉

是罪恶昭彰与毁灭的象征。“所多玛的官长“与”蛾摩拉的百姓”这

二词描写了以色列的罪恶深重,也使我们想起他们的命运:整个城市

都被其领袖的罪行沾污,于是审判便等着他们,正如创世记十八、十

九章中的“平原诸城”。

    圣殿中的礼仪、祭祀、香品、节期及其他,都是第八世纪先知的

重要主题,阿摩司书五章廿一至廿四节就是最严厉的例子:

       “我厌恶你们的节期,

        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

    他们很明显对整个圣殿崇拜的细节都很熟悉,而他们似乎不会主张

废除他们宗教的所有礼仪。后来,北国的殿在第八世纪末被毁,耶路撒冷

所罗门王的圣殿在主前五八六年被毁,而有趣的是,在没有了圣殿及祭祀

制度下,被掳至巴比伦的人中,竟在宗教上十分兴旺,好像正统犹太教在

主后七十年第二个圣殿被毁后,仍然兴旺不已,直至今日。

    毫无疑问,强调属灵价值与敬拜者道德的纯净,是可以在历代先知和

圣贤的教训中找到。在圣经的传统中,这可见于扫罗的故事(撒上十五22及

下文),及箴言的智慧语(例箴廿一27;廿八9)。甚至在利未记扩展的

礼仪律例中也预备了认罪条款(五5),和如何在礼仪行动中作出补偿(

五16);单单祭祀和祭牲是不足够的。诗篇五十一篇罪人的忏悔,最能表

明除了礼仪作为赦罪的途径之外,还有另一种属灵选择,即听罪人的忏悔:

   “你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燔祭你也不喜悦。上帝所

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 (

16—17节)

    因此连以赛亚在内,第八世纪的先知对道德的要求不像是一个新现象,

但强调它们却是新颖的。先知猛烈指斥的是崇拜与生活、主日与一周中的其

余各日的分别,而不仅是我们在主日作什么。

    先知多姿多采的语言是直接出自圣殿的用语,列举重要的献祭类别:

体的献祭(11节上),燔祭(11节中),素祭(13节上)与烧香(13节),

这些都在利未记的前几章中提及。经文特别提出了脂油与血(11节),以及

不同的节期,由每周的安息日到古时以色列人每月、每年所举行的大会(13、

14节)。先知以极富创意的锐利目光,一下子就指出了这些祭祀语言的要害:

“憎恶”(13节)一词是专门用来形容异教的敬拜风俗,是以色列律法中严严

禁止的(例利十八22;申七25;王下廿三13)。在此处却是直率地用在耶路撒

冷圣殿的经常敬拜上。在献祭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的血(利十七11;来九22)

,上帝竟然拒绝了,因为这些血是混合了无辜者的血(15—17节)。当先知在

本书后来攻击以东时(卅四与六十三章),便又再次提及这些血债与暴行的死

亡。这些向上帝大伸祷告的手,好像所罗门在献殿时那样(王上八22,54),

但这些手却是沾满了血腥,象征着压迫与暴力。

    也许本段经文更重要的意义是,它运用了许多洗濯与洁净的礼仪,并且加

上了道德的意义,而不单是一般礼仪的含义。正如圣洁的含义是心中的清洁。

“你们要洗濯,自洁”(16节),这不是为了圣殿中一些敬拜礼仪的准备(出

三十17—21),而是为了达到宗教上的道德要求,我们可以再用诗篇五十一篇

来作比较:

       “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干净;

        求你洗涤我,我就比雪更白。” (7节)

    人是可以获得饶恕,但却需要道德的勇气与顺服,而不只是靠着礼仪。

    主前第八世纪先知有个十分有趣的特点,他们认为顺服的标准不

是看你有没有遵行十诫,或五经中任何律法,这样的教训从没有出现在

第八世纪的著作中;先知强调的是“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

伸冤,为寡妇辨屈”(17节)。相同的话语也出现在何西阿书(例十二

6),阿摩司书(例五24)与弥迦书,例:

       “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

        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

        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 (六8)

    无论以赛亚是否熟悉五经中的律法,但他的道德训令却毫无疑问是

来自智慧文学中的普遍伦理教训,而不是出自那较为独特的以色列律法

,我们可以在约伯记与箴言中找到最接近的例子:

       “因我拯救哀求的困苦人,

        和无人帮助的孤儿……

        我也使寡妇心中欢乐。” (伯廿九12及下文)

    约伯的义不是祭司的义,而是属于先知所要求的那种:公义、怜悯

、谦卑,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有关这类题目的箴言,例:“戏笑穷人的

,是辱没造他的主”(十七5)。以赛亚书也是采用了智慧文学的传统,

来呼唤人“学习行善”(17节),并且呼召人来“彼此辩论”(18节)

。请记得先知对以色列人说的第一句话:甚至愚昧的动物也比人更有常

识(3节)。

    最后,本章以另一个智慧文学的传统作结:如果你遵命,就必获赏赐

;如果你悖逆,就必遭惩罚(19—20节)。在整本约伯记与箴言,以及偶

尔在申命记,都可找到类似富有教育意义的经文,在我们面前要求我们选

择:“看哪,我今日将生与福,死与祸,陈明在你面前”(申三十15),

用智慧文学的话说,就是:

       “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

        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

        惟有恶人必然剪除,

        奸诈的必然拔出。” (箴二21及下文)

    假定人的财富与平安依靠顺服,而失败是悖逆的结果,这是先知教训

的基本假设,这种看法成为了行善的动力,并且解释了历史。虽然这可能

不会对以赛亚的弯曲悖谬与不顺从的百姓有何影响,但却在后期成为解释

主前五八六年耶路撒冷被毁的原因,并成为塑造新神学的基础(参后文四

十章释义)。

忠信的城

以赛亚书一章廿一至卅一节

        21可叹,忠信的城变为妓女!

        从前充满了公平,公义居在其中,

        现今却有凶手居住。

        22你的银子变为渣滓;你的酒用水才对。

        23你的官长居心悖逆,与盗贼作伴,

        各都喜爱贿赂,追求赃私。

        他们不为孤儿伸冤;

        寡妇的案件也不得呈到他们面前。

        24因此,主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大能者说:

       “哎!我要向我的对头雪恨,向我的敌人报仇。

        25我必反手加在你身上,

        炼尽你的渣滓,除净你的杂质。

        26我也必复还你的审判官,像起初一样;

        复还你的谋士,像起先一般。

        然后,你必称为公义之城,忠信之邑。”

        27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

        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

        28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

        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灭。

        29那等人必因你们所喜爱的橡树抱愧;

        你们必因所选择的园子蒙羞。

        30因为,你们必如叶子枯干的橡树,

        好像无水浇灌的园子。

        31有权势的必如麻瓤;他的工作好像火星,

        都要一同焚毁,无人扑灭。

    这是以赛亚诗歌以“耶路撒冷”作主题的第一首,以后还有许多:

下一章以另一首(1—4节)作开始;第四章又有一首;在以赛亚书以后

的经文中,又出现了一连串以耶路撒冷或“锡安的女子”为主题的优美

诗歌,都有相同的灵感与意象。

    先知以其独特的创作力,将两种十分不同的诗歌合在一起,产生了

一种完整的文学单位。首先是一首哀歌(21—23节),好像耶利米哀歌

为耶路撒冷被毁而哀哭:试将本段经文特别与哀歌的第一及四章作比较

(“现在竟如寡妇”),虽然在本段经文中,只是为这城在道德与属灵

的衰落而哀哭,而不是真正的毁灭。贿赂与贪污是那时的正常情况:

妇与孤儿被人忽略;曾经一度是公平与正义象征的城市,正如在大卫与

所罗们的黄金时代(王下三至四章),现在竟从思典中坠落;曾经如银

子一般的纯洁与清净的,现在竟变成渣滓。

    紧接着哀歌的是一篇救恩的神谕(24—26节),在此主万军之耶和

华,以色列的大能者应许会插手拯救。这城会经过另一段困难的时间,好

像在本章开始时(7—9节)所描述的一样,但之后却会产生经过改革的新

耶路撒冷,正如古时所称“公义之城”。苦难能造成毁坏,但也可启发敬

虔与顺服。在第七至九节所描述的攻城,使这城看来好像发生过地震一般

;先知在这里预见另一种灾难,藉此显示出他们优秀的领袖。这里不是说

这场灾难会无情地除去那些腐败的首领,或以一些更好的来取代,而是相

同的那些首领会被公义与信心的新理想(26节)所感化,不再作上帝的仇

敌(24节)。

    这些诗歌连在一起,并不单是藉着“腐败——审判——复原”这个逻

辑次序,更是因着有两个主要以赛亚书的主题,出现在开始与结束的部分

:就是“忠信”与“公义”。“忠信的城”在希伯来文是美丽的词语;值

得我们逐一注释。“城”(qirya)这个诗词使我们想起了其他多姿多采

的描述,像“荒凉的城”(廿四10),“唉,亚利伊勒,亚利伊勒,大卫

安营的城”(廿九1)以及“大君王的城”(诗四十八2)。“忠信”有两

种含义:一方面代表了像“见证”(八2)般的“可靠、可信”;在另一

方面代表了像大卫王朝的“坚固、稳定”(撒上二35)。因此当“忠信的

城”这词被用在耶路撒冷时,便将两个观念揉合在一起:耶城象征了上帝

的信实(参四十九7),同时是稳固地被建立,可以抵御敌人的入侵,像

房子一样的安全。最后这种关连的意义表明于七章九节著名经文中:“你

们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稳”,突出的二字都是属于同一希伯来动词的字

根。“忠信的城”是毫无所惧的,只要她信靠上帝,以赛亚书廿八章十六

节亦同样是将城市的稳固根基与信靠上帝的观念联在一起(参三十15)。

 

    “公义之城”(26节)更可说是充满以赛亚语言与思想特色的用语

。首先,“公义”(zedek)此字肯定是与耶路撒冷有特别的关连。不单

是因为这字是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以赛亚所爱用,同时有许多与耶路撒冷

有关的字眼都包含了z—d—k这字根:例撒冷王,即耶路撒冷王和大祭司

麦基洗德(Melchizedek,创十四18);耶路撒冷的大祭司撒督(Zadok

,王上二35)以及其后裔约撒答(Jehozadak,该一1);耶路撒冷王亚

多尼洗德(Adonizedek,书十章);犹大王西底家(Zedekiah,王下廿

四18)。所以耶路撒冷是“公义之城”的典范。

    但其次,我们要意识到“公义”并不等于“公平”或“敬虔”,或“

良善”。公义可以包含以上的意思,但在以赛亚的传统中,此字却带有一层

更具体的意义,这字是指由上帝或人为那些受压迫者所作出的公义行动,因

此在许多经文中又可译作“胜利”(四十一2),“拯救”(标准修订本,五

十一5,编者注:中文和合本译作“救恩”。事实上这词在底波拉古老的诗歌

中可另译作“胜利”:

       “在远离弓箭响声打水之处,

        人必述说耶和华公义(胜利)的作为,

就是他治理以色列公义(胜利)的作为。” (士五11;参撒上

十二7。编者注:中文和合本译作“公义”的,英文为“胜利”

。)

    所以“公义之城”是帮助孤儿寡妇,拯救贫困者的地方。“公义”与

“救恩”二字的连带意义在整木以赛亚书不断重现,特别是在四十至五十

五章,例:

       “诸天哪,自上而滴,

        穹苍降下公义,地面开裂,

        产出救恩,使公义一同发生。” (四十五8;参五十一5—6)

    第廿七、廿八节是上文“忠信的城”那首诗的注释,以不太张扬的手

法来指明诗中之城是锡安,好像我们并不知道一般,而公平与公义会拯救她

脱离毁灭。“救赎”(希伯来文padah)是法律或商贸的用语,指锡安的首

领藉着买卖向上帝购买放思,而所用的币值就是“公平”与“公义”,“

公义”这里不像上文含有“拯救行动”或“胜利”的意义,而是与“德行

”或“善行”同义。这使我们想起了一些人因着“义行”而得救的故事:

例如所多玛城的少数义人(创十八22—33);挪亚、但以理与约伯(结十

四14)。

    第廿七节所用的“归正”,看起来像是没有出现过在上文诗歌的新

观念。但事实上第廿六节也有相同的动词:“我必复还你的审判官”

意思为“使他们回转”,这与“归正”的意义十分接近,意思为从不正

的路上回转。而短小的约拿书便包含了最富启发性的相同例子;相同的

字“回转、后悔”(拿三8,9,10)同样地用于上帝与尼尼微作恶的百

姓身上。

    对以赛亚来说,那些示“归正”的人是“悖逆的和犯罪的”,而他们

的结局便是毁灭与灭亡,这看来像是结论,如同本章较早一段的结论(20

节),或与诗篇第一篇一样。但这里进一步,继续发挥审判与毁灭的主题。

第廿九至卅一节的经文再次以不同的方式,来直接向那些悖逆与犯罪的百姓

说话:“你们……抱愧,你们……蒙羞”。他们所说的是另一种背逆,直至

现在,我们看见本章所提及的凶杀、虚假与压迫,而这处所提及的却是敬拜

木造的偶像或树木,在他处则称作“亚舍拉”(Asherim)。这是指我们在

列祖时期所听见的敬拜:例如亚伯拉罕在示剑的摩利橡树旁筑坛(创十二6以

下),和在希伯仑幔利的橡树旁筑坛(十三18)。后来这样的敬拜被摩西的

律法彻底地定罪(例申十二3),而且在早期以色列的传闻中被否定:基甸砍

下他父家和本城巴力坛旁的木偶(亚舍拉),并且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一座坛

(士六25—32)。

    究竟本段经文应否按字面的意义来解释,或是应该将之当作一篇多姿多

采、充满感情的经文,象征与形容在本章上文所描述的悖逆不忠?这很难说,

可能最好是两种方法都采用,在以后的经文中,制造偶像的工匠都被斥责与

定罪(例四十四章),而这判罪都是附有对一神论的特别强调:“在我以外

并没有别神”(四十五5)。这当然是呼召人离弃偶像,但另外还有许多要人

专一敬拜上帝的呼召,向至高宗教与道德的理想委身。本段经文亦有此义,

如果社会完全自我放纵,漠视境内穷乏与有需要者,及寄居者,这种腐败与

罪恶的社会,最终会因着内外产生的毁坏力量而解体。就好像缺水的花园一

样枯干,然后因着星星之火而焚烧不止,直到完全烧毁。这个刑罚是与罪行

相应:拜树木的人会枯干,像在树林大火中焚毁的树木(30节以下)。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