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有异味,得到脏腑里找原因

 如果一个人口中经常有异味,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他不讲卫生。但是很多口中有异味的人对此不以为意,认为这只是"小事"、"小问题"。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却是"小事不小"。口中的异味往往是五脏六腑发出的警讯。
 中医认为,人们口内的津液与心、肝、脾、肺、肾等五脏是相通的。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口中一般是没有异味的,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如果口中出现了苦、甜、咸、酸、辣、淡等异常味道和气味,则说明五脏已经出现了功能障碍或出现了病象。
口中发苦,多为热症,是火热之邪内侵的表现,尤其是肝胆火旺、胆气上逆。《内经》中早有记载,如《灵枢·四时气篇》中说"胆液泄,则口苦",《素问·痿论》中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热症患者除了口苦外,还会有口干舌燥、苔黄、喜冷饮、尿少色深、大便干燥等症状。此时,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或牛黄上清丸等清火药物。但如果病人身体虚弱,则不可轻易服用上述降火药。  口中发酸,西医认为是胃酸分泌过多导致的,常见于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症。而依据中医理论,病根则是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致使肝液上溢、胃酸过多。如果只是偶尔感到口酸,多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饮食过量,不用担心。如果经常口酸,并且伴有舌苔厚腻、打嗝时有腐臭味等症状,多是脾胃虚弱,可以服用一些山楂丸之类的。如果病人的口酸与胃酸有关,同时还有舌头发红、胁肋疼痛等症状,多半是肝胃不和,这时就要以泻火、和胃为主来治疗了。  有的人常常感觉口有甜味,甚至喝白开水也像喝糖水一般。中医认为这是脾胃有问题,多为脾胃湿热、热蒸上溢的外兆;少数为脾虚,虚火迫脾津上溢。这种症状久了就会发展为糖尿病,这一点《内经》中讲得明明白白:"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痹。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现代医学也证明了口甜是糖尿病患者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信号。糖尿病患者口中发甜是因为血液中含糖量增高,唾液中的糖分也会增高。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引起各种消化酶分泌异常,当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时就会出现口甜。  还有的人经常会觉得口中淡而无味,吃什么也不香,这多是脾胃出了问题。如果伴有胃部胀满、大便稀薄、脉细等症状,则多半是脾胃虚弱,治疗上应以健脾、和胃为主。如果伴有疲乏无力、大便稀软、舌苔厚腻等症状,并且不喜欢喝水,则多半是脾胃有湿,治疗上应以燥湿、和胃为主。  另外,许多医学研究人员对气味诊断进行了各项实验,他们利用人体得病后气味变化的特点(大部分由口中发出),总结出以下几种隐藏在人体内的疾病:  1.烤面包味:可见于伤寒症患者。  2.酸腐味:多见于消化不良患者,因为口中有此异味的人胃内食物堆积,故排出的气常常带有酸臭味。  3.腐臭味:口中出现此气味,大多与口腔不洁有关,常见于老人和小孩早晚不刷牙,当堆积的牙垢和嵌塞于牙缝里或龋洞里的食物碎渣发酵腐败,就会散发出腐臭的味道。  4.霉臭味:口中常有此味,提示我们肝脏可能有问题,如黄疸;至于严重肝病或出现昏迷不醒的病人,甚至连呼出的气中都带有霉臭味,又称"肝臭",意味着病情加重;而当出现一种特殊的腥味,且汗液呈黄色时,可能为肝硬化征兆。  5.氨气味:可见于肾炎和严重肾水肿患者,当肾功能衰竭时,由于无法正常代谢,体内尿素氮含量增高,口中就会出现类似小便的氨味,若是汗中带有尿臭味,且在皮肤上形成结晶,就要警觉有尿毒症的可能。  6.血腥味:可见于口腔、鼻腔出血,以及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的病人,多半是呕血或咯血,残血留在口腔中造成的。  对于这种易被忽视的"小问题",如果结合身体的其他状况,予以分析并加以中药调理,常可有效地预防某些疾病,对维护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摘自 高濂 《中国式养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