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货第十七
(共二十六章)
17.01 阳货欲见孔子章
(阳货-又名阳虎,鲁国权臣季氏的家臣;欲见孔子-时阳货已控制了季氏,欲取而代之,故急欲招兵买马;不见-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意;豚-此指肉食;时其亡-趁其不在府中之意,古礼:大夫有物馈赠与士,士必登门拜谢;遇诸涂-在途中被阳货遇上;予与尔言-阳货规劝孔子不要‘坐失良机’;怀其宝而迷其邦-谓‘怀藏道德而不救国之混乱;好从事而亟失时-向往服务家邦却一再失去机会;将仕-或许会争取官职之意,夫子不欲助其为乱,故答非所问;)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货谓孔子:“来!予与尔言:‘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语:‘不可。’言:‘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语:‘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17.02 论上智与下愚章
(性-此指气质,习-指学习的内容、方向、层次的不同;固有美恶不同,然以其初而言,则皆不甚相远也;但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于是相远也;上智-以仁德为目标,修心立身者当为上智者;下愚-不求上进,自暴自弃,则必沦作下愚;不移-此指上智下愚的必然,也就是说习而上智,不习下愚,此理不移;)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17.03 夫子在武城章
(言偃-姓言,名偃,孔子的学生;武城-鲁国的小县;当时言偃为武城的长官,言偃遵循孔子的教导,用礼乐教育百姓,夫子对言偃所为嘉奖有加;闻弦歌之声-即礼乐兴盛之意;)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言偃对:“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17.04 吾其为东周乎章
(弗-音FU甫,公山弗扰-人名,鲁国权臣季氏的家臣;费-地名,是季氏的领地;畔-叛乱;召-弗扰邀请四方贤士助其对抗季氏;仲由-孔子的学生;末之也已-意指:‘时下大道不行,没有地方可去,’何必公山氏之之也-何必考虑去公山氏那里;夫召我者,而岂徒哉-果然有诚意邀请我共事者,难道会白费心思吗?吾其为东周-我将在东方行周朝流行的大道;)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仲由不悦,言:“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73)
17.05 能行五者于天下章
(颛孙师-孔子的学生;请问之-进一步请教;夫子有教无类,然而也用不同的内容来启发学生;)
颛孙师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06 吾且匏瓜也章
(佛肸-音BI XI 闭希,人名,晋国的大夫,时晋国朝政混乱,佛肸不服权臣乱国,在自己管辖的中牟县起事,并邀孔子共襄大事,夫子有救百姓于水火之心,故欲前往,用周朝的大道来救济天下;仲由-孔子的学生;仲由不明白圣人‘无可无不可的’境界,而认为地方叛乱,不必加入;不入-不加入、不接近;以中牟畔-在中牟县造反;有是言-我是这么讲过;不曰坚乎-怎么说才算‘坚’呢?磷-音LIN吝;薄的意思;涅-音NIE 聂,染料;淄-音ZI 资黑色;匏-音PAO袍,匏瓜-葫芦瓜作水瓢、挂件用;系而不食-悬挂而不能吃;)
佛肸召,子欲往。仲由言:“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聂而不淄。吾且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17.07 六言六蔽章
(由-即仲由,孔子的学生;六言-六种德行谓:仁、知、信、直、勇、刚。六蔽-六言皆美德,然徒然好之而不学以明其理,则各有所蔽谓:愚、荡、贼、绞、乱、狂。居-坐下;愚-被人捉弄、欺蒙之意;荡-好高务远之意;贼-有害于物之意;绞-不近情理、过急之意;乱-事与愿违,增加麻烦之意;狂-狂妄暴躁之意;仲由性勇于为善,却未能好学以明白之,故夫子告之以此,而纠其偏;)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未也。”曰:“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7.08 何莫学夫《诗》章
(小子-此指弟子们;何莫-何不、为什么不;夫-那、哪个;诗-指诗经,是中华民族第一部诗歌终集;兴-感发意志;观-考见得失;群-和而不流;怨-怨而不怒;迩-近;事父、事君-在学 《诗》的同时,还能明白孝父忠君的人伦大道;多识于。。。-还能增加学识之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74)
17.09 子谓孔鲤章
(孔鲤-孔子的儿子;周南、召南-《诗经》分为三大类:《风》、《雅》、《颂》,《周南》和《召南》是《风》中的篇名,在《周南》篇中共有十一篇诗歌;在《召南》篇中有十四篇诗歌;所言皆是修身治家之事;不为-不学;正墙面而立-面对墙而立者,一物无所见、一步不能行,也即不习《诗》者之状也;)
子谓孔鲤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17.10 礼云乐云章
(乐-音YUE悦;礼-安邦定国之大道;乐-化民成俗之大道;时国政败坏,礼乐不兴,故夫子有此感叹。云。。。云-你说。。。他说。。。之意;玉帛云-你们以为只要摆上玉器、锦缎就尽‘礼’了吗?钟鼓云-你们以为敲鼓鸣钟就是懂‘乐’了吗?不知就里,只求形式,乃弃本逐末之为;天下知敬而有序而献以玉帛,则为礼;知序则和,因和而发之以钟鼓,则为乐;)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17.11 色厉而内荏章
(厉-威严状;荏-柔弱状;窬-音YU 余,翻越围墙谓‘窬’,穿窬之盗-打墙洞、越围墙的小蟊贼;)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17.12 德之贼章
(乡愿-此指性格鄙俗、同流合污以媚于世者,其貌常似德非德,而反乱乎德,故孔子深厌恶之斥其为‘德之贼’。贼-有害;)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7.13 德之弃章
(道听而涂说-闻扬善之言,或有转述而不存于心;德之弃-是自弃其德也;君子闻道则身体力行,以蓄其德;道听涂说,则离德远矣;)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7.14 既得之患失之章
(鄙夫-此指志于富贵而无所不用其极者;事君-侍服君王、为官之意;苟患失之,无所不至-鄙夫者,胸无道德、也不知功名为何物,只怕失去已有的富贵,而不择手段、为非作歹;)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75)
17.15 今之愚也诈章
(疾-此指有偏差;亡-无;今也或是之亡也-如今不再之意;狂-志愿太高之意;肆-古意指不拘小节;荡-好高务远之意;矜-持身太严者;廉-物有菱角谓‘廉’,引申为有方寸;忿戾-争斗之意;愚也直-愚者不欺之意;今之愚也诈-民风不古的今天,虽愚者也妄作欺骗;)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17.16 恶利口之覆邦家者章
(恶-不齿、反对;紫-掺合而成之色;朱-红色,元色、正色;郑-郑国;郑声-指不正之音,包括乐曲和歌词;雅乐《乐-音YUE月》-此指周朝流传下来的能化民成俗之乐曲;利口-指颠倒是非、巧言乱政之徒;覆-颠覆;)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17.17 子欲无言章
(此章所记夫子与学生的对话,含义深刻。予欲无言-夫子忧门人未能尽晓夫子已经讲授的大道,只是徒得其言,而不得其所以言,故夫子发此言以警告之;端木赐-孔子的学生;小子何述-老师不说,学生记录什么?学习什么?夫子用天行有常的比喻,引申学习的自发性和自觉性;这二点对明白圣贤的大道犹为重要。)
子曰:“予欲无言。”端木赐言:“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7.18 孔子辞以疾章
(孺悲-人名,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曾经行为不检而不自知,夫子适此求见时,‘辞以疾,而又使知之非疾’,以警告和教训之,此谓‘不屑之教诲,所以深教之’也;将命者出户-传话人去门庭传‘因病不见’之时;使之闻之-使孺悲听到孔子在室内抚瑟而歌;)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17.19 宰予问三年之丧章
(宰予-孔子的学生;期-指周年,期音JI基;钻燧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因季节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木头取火,一年下来又周而始复为取火而更换木头;宰予言旧谷新谷、钻燧改火为例,都以一年为周期,所以建议守丧期也可改为一年;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此意:在丧期中锦衣美食,你能感到心安理得吗?食旨不甘-食而不知其味;闻乐-音YUE月;不乐-音LE勒;免于父母之怀-离开父母的怀抱;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像宰予这种人不会用三年丧期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实非以三年之丧足以报其亲,故夫子责备宰予之无恩。)
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言:“安。”曰:“汝安则为之!夫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予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76)
17.20 夫子责饱食终日者章
(难矣-难对付也;博-赌博游戏;弈-围棋;犹贤乎-尤胜过之意;圣人非教人博弈,实为强调无所用心之不可为也;)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17.21 君子义以为上章
(仲由-孔子的学生;尚勇-以勇为上、勇为第一;仲由好勇,故夫子以此救其失也;)
仲由问:“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17.22 君子亦有恶乎章
(端木赐-孔子的学生;恶-音WU无,憎恶、讨厌;此文见‘恶’字皆如此发音,唯‘恶者’之‘恶’音E厄;称人之恶-则无仁厚之心;讪-毁谤;讪上者-则无忠敬之心;勇而无礼-则为乱;窒-不通;果敢而窒-则妄为;徼-音JIAO交,此指抄袭;讦-音JIE结,此指揭发他人之隐私的行为;)
端木赐问:“君子焉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赐语:“恶徼以为知者,恶不逊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17.23 夫子论养亲章
(子-在古时儿子或女儿均称‘子’;唯汝子-惟有你们的子女;小人-此指近身之下人;近-太过接近;不逊-失礼貌;远-疏远;怨-心生怨意;)
子曰:“唯汝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则不逊,远则怨。”
17.24 其终也已章
(年四十-成德之年;恶-音WU 无;见恶-被人憎恶、讨厌;其终也已-则止于此而已,勉励人们及时迁善改过也;)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