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虚拟网坛的三类人群和三大功能
这两天网友的讨论中,我发现虚拟世界的网坛,尤其是“文学城”原创版寄居着三类人群,发挥了三大功能,试浅析如下,敬请大家指正。
一、 网坛的三类人群。
第一种人是普通读者,他们是随便到网上逛逛的,逛这个网,也逛那个网,有他(她)喜欢的东东就驻足看看,或者,他(她)惦记着这里有些点击率蛮高的长篇小说如《中国玫瑰》、《不想分手》、《不离婚的女人》、《硅谷的那些事儿》、《姐玩的是潇洒》、《与谁共舞》、《幸福象一片云》等等(恕不一一列举)。普通读者群有时包括下面写到的第二种人网络写手(作者、作家),他们挂自己的文章,也读别人的文章,有一段是他的创作“空窗期”,只看不写。金字塔底层普通读者的审美取向、阅读爱好决定着网坛的兴衰存亡,首先要保护好,照顾好,吸引好普通读者群。弗吉尼亚 . 伍尔夫在《论小说与小说家》一书中引述评论家约翰逊的话说“ …… 我很高兴与普通读者们意见一致;因为,在所有那些微妙的高论和鸿博的教条之后,诗坛的荣誉桂冠,最终还得取决于未经文学偏见污染的读者们的常识。”
第二种人是网络写手,或中坚写手,他们处在是金字塔结构的中层,制约着网坛的沸腾静寂,他(她)们在家里极其辛苦,非常得意地弄完作品,直奔这里贴文贴图,图的是什么?图的是“表现”自己(请大家特别注意文艺美学史提到的“表现说”和“表现主义”的理论)!要大家首先肯定自己的表现,然后,是要他人诚挚的、切中要害的给一点指正,挑一些小刺,这时,指正者、挑剔者要特别掌握“度”即“合适”原则,美就是合适,不合适就不美。这里的“不美”是什么?是被挑刺者的心理感觉,因为人,大体上是听好话,爱鼓励,要呵护的高等动物,本质上是排他的,“他人即地狱”,重要的社交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一般是不想听别人的什么建议的。
由此说来,作为人,无论小孩、大人(老了老了更像小孩)听人说坏话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很差的,这就是人之人为人的本质或劣根性,即便是创造 6 亿多票房价值、拍摄《唐山大地震》的冯小刚, 应该是很有自信了吧,孙海英跳出来说给票也不去看,冯小刚还是受不了,骂他个狗血喷头——本人感情上站在冯小刚一边,但理性上觉得孙海英也够铁骨铮铮的,在举国上下一片叫好声中做一个另类——不知天高地厚的另类 。这里要请下面写到的第三种人批评家特别注意啦,到网里贴图贴文的人不是剧院里收了人门票款的周立波或郭德纲,他得演好了,演烂了要被人砸场子,再说观众下次也不会再来上当受骗了,批评家尽可以给他投去鲁迅式的“七首”和“投枪”,好好批一顿。网友贴图贴文是免费自愿的, 期望他们贴得好 ,也允许他们滥竽充数,不怎么样的,批评家尽可绕摊而过就是。
第三种人是文艺批评者,他们坐在金字塔的顶尖,掌握了网坛的生死命门。这种人又可分以欣赏为主的,或以批评为主的;宽厚点的或苛刻点的,等等。批评家是最难当的,他(她) 要有颇多涵养、 才华横溢、一身多能,最好又会创作又会评论,像鲁迅、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上海前先年的评论家兼作家葛红兵(《沙床》作者),以及本网坛的一些评论高手等等,不过鲁迅杂文和评论写太多了,耽误了小说创作,可惜呀。批评家当然要抢占道德、艺术、审美的制高点,慧眼独具,刚正不阿,要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誓死捍卫批评权的勇气,但他(她)得从高台上走下来,在普通读者群中平等交流,循循善诱,有理有据地、耐心细致地表达你的观点,让大家心服口服,所以个人主张批评家要系统地静下心来写他(她)脍炙人口的评论,不要一句一句地和人舌枪唇剑为好。
批评家理性上会让人倾慕,情感上会让人隔阂——这隔阂不是独独冲着他(她)一人去的,而是做为普通读者的、天然的、本能的“我”冲着所有的批评家而去的——他们太武断、太霸道、太自以为是了,把一个好端端的、具有朦胧美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大卸几块来分析啊批评啊什么的,有时真倒人胃口啊 …… 瞧,连易中天都说有的人最烦批评家了。但是人们又多么渴望批评家给自己指点迷津啊,这东东好,到底好在哪里?差,又到底差在哪里?这就是批评家做人做事的“悖论”和难处呀,你得认啊。所以,在我本人,一般看作品,并不先看评论,也不做评论,朦朦胧胧地去看,这种没抱任何任务或功利目的欣赏真享受,真轻松呵!但突然,有一作品猛然打动我了,让我心旌摇曳了,就身不由己地提笔去写读后感或观后感了。我想依我的个性而言,我不是一块当真正批评家的料,按才华而论,也不是写长篇小说的好手,最多最多,是个什么都想写一点的业余杂文、散文、读后感写手,和大家凑个热闹,图个分享,得些指点,好在手头还有一份小业在做,知足矣。
二、 网坛的三大作用(写不动了,只写提纲如下)。
一是娱乐作用,大家到此贴文,贴图,讲插科打诨的笑话,逗乐子,“游戏”和“文艺”是同源的,但个人以为贴文比打麻将要高尚些;
二是展示作用,即上文已提及的满足自我“表现”欲的展示作用,网坛不是“温室”,也不是“阔野”,是大家准备把作品由“笼中圈养”推向“野生放养”的飘荡着和煦微风的“长廊”,因作品未彻底定型,亟需细心呵护,诚挚指点;
三是社交作用,大家到本村落贴文贴图,其实是想交到一些志同道合、臭味相投的笔友,所以在此社交平台,不要忘了做一做《老夫子品评鬼谷子》一书所说的“与人交往要投其所好(见第四篇)”,或常常念诵卡耐基强调的社交秘笈之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