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刊发毛峰的评论文章《日本拒为对华侵略道歉背后》,文章从三个角度分析日本之所以再次向韩国而不向中国道歉的原因。
8月10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首相菅直人就《日韩合并条约》签署一百年发表的讲话,为日本对韩国殖民统治带来的莫大损失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与真诚道歉。菅直人的“首相讲话”首次坦率承认了日本违背韩国国民的意愿实行殖民统治,深深伤害了韩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菅直人还表示,将把殖民期间掠夺到日本的“朝鲜王室仪轨”等文物尽快返回给韩国。
菅直人的道歉受到了韩国欢迎。总统李明博肯定日本“富有诚意的讲话”,将成为“推动两国未来合作发展的重大机遇”,但是韩国《每日经济》仍然认为,日方没有承认韩日强制合并的非法性,道歉诚意让人怀疑。韩联社评论认为,韩日还有许多问题仍待解决,其中独岛(日本称竹岛)问题很有可能让两国关系再度陷入僵局。
日本之所以再次向韩国而不向中国道歉,原因有三。
首先,日本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长期受困于历史问题,以菅直人为首的民主党新政权试图有所突破,想藉化解历史恩怨来增强日韩关系,也以强化美日韩联盟,来牵制日益强大的中国,提升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领导能力,优化民主党新政权长期执政的外交环境。
其次,以“价值观外交”的双重标准,来处理历史问题。菅直人在对韩道歉讲话中表示,“日韩两国是拥有民主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等相同价值观的最主要、最亲密的邻国”。言下之意,日韩两国拥有相同的社会制度,深知民意、民情对执政党内外政策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当然,还有背后“潜台词”,即日本深知韩国具有“宁可玉碎不求瓦全”强烈民族自尊心,更有高昂的同仇敌忾的民族主义情绪,若发展良好的日韩关系,必注重向韩国释放善意,作出一定让步。
日本对遭其侵略受害最深的中国至今未正式谢罪,与日本战后一直将自己定位于“受害者”的社会心理情结有关。每年8月,日本全国上下集体扮演战争受害者角色。除首相、参院议长、最高检察长、最高法院院长出席外,还有政府内阁大臣及国会议员等,日本天皇和皇后也循例出席并讲话。今年除了一千八百名政要及官员外,还有五千四百名阵亡者遗属应邀出席。今年广岛原爆纪念式,更有美国驻日大使出席。而配合广岛、长崎原爆纪念和终战纪念,日本各大电视报章均会挖掘出新的史实,显示战争与原爆对日本伤害之深、之惨、之痛。今年NHK电视台特集,以幸存者的口述为主线,披露了战后有57万以上的被俘日军被拘押在西伯利亚进行强制劳动和强制“洗脑”,其中更有5.5万多人悲惨死去。
这些纪念活动和节目,虽有助于人们牢记历史,痛恨和反对战争,宣示和平可贵,但却忽略或遗忘了对战争责任的思考。长期以来,右翼势力和保守政要、学者也正是凭借着这种根植于日本社会的“受害者”意识而兴风作浪,把“侵略”美化为“圣战”,把“殖民”称作为“帮助开发”,把“战犯”混同于阵亡者视作为 “英灵”,强调正是他们为国捐躯,才有日本今天的繁荣、和平、民主和富强。围绕对侵华道歉问题,中日有过多次重大交锋。其中,1998年日本突然拒绝在 “中日第三个政治文件”中写上对华侵略道歉,一度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瓶颈”。
据亚洲周刊记者采访记录显示,1998年,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渊惠三提出“20世纪发生的事情,要在20世纪内解决”的政见,日本正式邀请韩国总统金大中访日,双方签署了旨在建立面向21世纪新型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日本政府也首次在联合宣言中就殖民侵略韩国表示道歉。
在此背景下,中国也迅速制定了“告别历史,开创新世纪中日关系”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首次访日计划。江泽民是中国国家元首于战后首次访日,为此中日双方商定由两国首脑共同签署“面向未来”的中日联合宣言。中方要求日方像处理韩国问题一样,就侵华战争向中国进行书面道歉,“总结历史”。经多次协商谈判,日方在这问题上从不肯让步到表态暧昧,直至答应可以表示“道歉立场”。
然而,就在江泽民已启程访问韩国、继而于11月25日正式访问日本的前一天,中方发现中日首脑即将签署的正式文本中仍然只写有“痛感由于过去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损害责任,对此表示深刻反省”,但没有表示道歉。当时的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为此紧急从韩国飞赴日本,与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河野洋平等进行紧急磋商,交涉从傍晚一直持续到次日清晨,但日本政府在“道歉”立场上坚持不肯让步。
于是,江泽民主席抵达羽田机场时突然发表简短声明,强调“只有总结历史,对未来两国发展才具有重要意义”。接着,江泽民主席拒绝在“中日共同宣言” 上签字,并在访日期间时时处处提醒日方要记取历史教训。特别是在11月26日晚天皇举行的国宴上,江泽民不依惯例身着礼服,而是穿深色中山装出席,并罕有地在晚宴上提及日军侵华的历史。在27日会见日本两院议长时,江泽民也劝告日方要以史为鉴、鉴古知今,而在日本首相宴会上,江泽民更严肃地告诫日本政府 “必须全面承认其侵略战争的历史”。
在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讲时,江泽民再强调日本政府要教导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而在当天的记者会上,江泽民更是直截了当地批评日本一些政治家“经常歪曲事实,美化侵略历史,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直至离日前一天访问北海道时,江泽民仍念念不忘地提醒日本“要记取历史教训”。
日本拒绝就侵华战争向中国道歉,导致中日“告别历史”破局。江泽民访日期间几乎天天“教训”日方,也激起舆论的强烈反弹。其后,因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连续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恶化,陷入了冰冻期,事实上形成了1998至2006年中日关系史上新“八年抗战”。其后,中日关系在“解冻”、“破冰”、 “迎春”和“暖春”中再度“柳暗花明”,构建了战略互惠关系。
于是,要求对侵华战争进行道歉的问题被边缘化了。中方也把“底线”收缩到了坚决反对日本现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方则在多种场合强调日本已多次“道歉”,没必要围着“道歉外交转”,事实上关闭了向中国正式道歉的“大门”。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学院教授管建强说,日本包括中国一些媒体称日本已经正式就侵华战争向中国进行道歉的说辞是不准确的。事实上,在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中写明的是“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地反省”。
在1998年发表的《中日联合宣言》中则写明日本“痛感由于过去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反省”,但均没有向中国作出道歉。1995年日本发表村山富巿首相的“村山谈话”,首次承认了日本对亚洲国家施行了“殖民统治和侵略”,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道歉”。
2005年小泉纯一郎首相发表的“首相谈话”也同样承认日本过去通过殖民统治和侵略,给亚洲近邻造成重大损害与痛苦,并再次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但这两次“首相谈话”只是对亚洲各国或亚洲近邻进行泛泛的道歉。因此从国家关系法上看,不能算作是对中国或某一个国家的正式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