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知道不是大毛病,皮肤上出了湿疹,可以自己去买些药。但是没有把握。
知道药店里有药剂师,可以指点一下。以前是信任他们的。但进城之后,去过几家药店,遇到的药剂师,都是英文不很流利的亚洲女孩儿。本来不歧视她们,她们有上进心,学一门手艺自食其力,也好。可是,连续几次,问她们问题,回答都是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来,然后就指点俺去医院。俺要是不怕上医院,就不来麻烦她们了。
结果,俺不但怕上医院,也怕去药店了。
儿子说自己想见医生。昨天我打电话去问,他们说今天可以去drop in。事先给了孩子医疗保险卡和钱,copay是够了,拿药可以过后再去。医院就在家附近,属于选择就近入诊。
毕竟不是说头疼发烧,头脑不清醒,就是看一下皮肤。要说孩子的病史,还没有,确实没怎么病过。牙医那里矫正牙齿,每次都是孩子自己去的。城里的孩子不都这样嘛。
为什么要drop in,不约普通门诊?因为去年女儿脚伤了,普通门诊约到一个半月之后。后来脚已经好了,才约到。我几乎想,要不然每个星期约一个,长期防范着,孩子不生病就取消预约,否则正好能用上。虽然是滥用了他们的系统,也是让他们系统的滥给逼的。
以前没用过这种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或许这就是他们的特征。医院建得挺富丽堂皇,大部分时间都在做paper work,医生看病也是做做研究,没点儿疑难杂症,人家也不原意看。医生一周出诊一天,其他时间写paper,所以约自己的医生,几个月之外是理所当然的。真到了看病的时候,医生看一遍,学生看一遍,医生和学生讨论一遍。我倒是不反对学生来学习,但是不能把自己当爷,弄得病人得求着你们来看病。
今天儿子被拒绝之后,我跟儿子说,咱们还是去看中医吧,儿子不愿意。估计得哪次大病不愈,才能说服他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下去找中医。
我一想,别指望医院了,只能自学医学吧。自学成材之前,再想想哪儿有可能找到有用的信息,旧金山市里就没个管用的药剂师?想来想去,想到了同性恋的聚居地。我印象中同性恋的共同特征就是有正当职业,受教育程度比较高。他们居住的地方,或许对药剂师的录用比较严格。
乘车去了castro街上的药店。这家店特别忙,等了半天才有机会跟药剂师说上话。问题一说出来,药剂师就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言谈自信,解释清晰,一种久违的机灵,把我一肚子的气都打消了。
其实就这么简单,只需要专业人员的一点儿自信一点儿机灵,我就特别满足。跟医院生气,不只是因为孩子去看病未遂,而是这背后长期积累起来的对这个行业的不信任。
没啥好说的,明天就跟保险公司说换医院。再也不跟这种教学医院纠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