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自开办以来的一百年间,总共发出了八百二十九次奖金,华裔共得十次殊荣:第一次是在1957年,由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得的物理奖;第二次是在1976年,由丁肇中得到的物理奖;第三次是,在1986年,由李远哲得到的化学奖;第四次是在1989年,由十四世达赖喇嘛得到的和平奖;第五次是在1997年,由朱棣文得到的化学奖;第六次是在1998年,由崔琦得到的物理奖;第七次是在2000年,由高行健得到的文学奖;第八次是在2008年,由钱永健得到的化学奖,第九次是在2009年,由高锟得到的物理奖;第十次是在2010年,由刘晓波得到的和平奖。
十一位华裔中,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和高锟全是美国国籍,高行健是法国国籍,达赖喇嘛早就羞为中国人,因而刘晓波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唯一的诺贝尔奖得主。
无论阁下喜欢也好,讨厌也罢,暂且撇开政治立场和是非成败不谈,单就这种殊荣,对中国人来说,是珍贵难得的,是值得额首称贺的,是值得骄傲的。
刘晓波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像一个炸开了的蒸汽锅,使得中国人更加的两极化,支持者认为是全球华人的光荣,反对者认为刘晓波不配得此殊荣,因为他是汉奸、叛国、洋奴兼罪犯,这种永远无法得到共识的争论,虽然无聊,但却从这些七嘴八舌的争论中,彻底突显出某些中国人的无知、嚣张、幼稚、自私、狂妄、恶毒、嫉妒和丑陋。
每一次我看到这些思想和言论上的乱象,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台湾那位现代自由主义先驱殷海光, 这位台湾大学逻辑学教授的理论和思想,影响着整整台湾两代人的思想,目前台湾学政两界中的佼佼者,多出自其门,或直接、间接的受到殷海光思想的影响。
殷海光对台湾年青人的贡献,不在他那肤浅的逻辑学,不在他那西方学术的翻译,而在他那一身冷酷独立的知识分子傲骨,与指出台湾年青人应该如何去分别是非,如何去独立思考。
〝如何分别是非〞与〝如何独立思考〞这两大命题,正是当今海内外中国知识分子----如果中国还有知识分子的话----最为缺少,最为需要的东西。
让我们透过这些因为刘晓波获得了今年诺贝尔和平奖而引发出来的混乱现象,来看看诺贝尔奖事情的真相。
艾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于1833年10月2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Stockholm,Sweden)出生,诺贝尔家族是欧洲的望族,历代人才辈出,较之美国的如杜邦(DuPont)、肯尼迪(Kennedy)、洛克菲勒(Rockefeller)与福特(Ford)等望族,毫不逊色。
艾尔弗雷德.诺贝尔自己的家庭,亦是两代四杰,个个都有着非凡的创作力,对人类有着超卓的贡献。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Immanuel Nobel)不但富有,而且眼光独到,思想开放,长袖善舞,精于把握时机和商机。
伊曼纽尔.诺贝尔一生中有四大发明,一是木材胶合板业必须要用的旋转车床(Rotary Lathe), 第二是现代木材胶合板(modern plywood),第三是海底水雷(underwater exploding mine),第四是军事攻击武器的海底鱼雷(torpedoes)。
藉着这四大革命性的发明,并通过他与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Tsar NicholasⅠ)深厚的私交关系,伊曼纽尔.诺贝尔的创办的〝诺贝尔军火供应厂(Fonderies et Ateliers Mecanniques Nobel Fils)〞,在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中成为暴发户,赚得盘满钵满。
克里米亚战争是俄罗斯帝国独立对抗法兰西帝国、大英帝国、奥托曼帝国(Ottoman Empire) 萨尔迪纳帝国(Kingdom of Dardina)和纳绍公国(Ducht of Nassau)的多国大混战,由一八五三年十月至一八五六年二月的两年四个月的战争期间,俄罗斯帝国以一敌五,虽败犹荣,自己伤亡十四万三千军兵,但也使法兰西帝国伤亡三十七万六千军兵,奥托曼帝国伤亡十七万三千军兵。
这场克里米亚战争大战,死伤之巨,历史少见,双方人马杀的沙尘滚滚,也使伊曼纽尔.诺贝尔的钞票滚滚而来。可是1856年3月30日的《巴黎条约(Treaty of Paris)》 将双方的战争结束后,由于俄罗斯帝国新沙皇被逼将黑海(Black Sea)变成公海后,国势日弱。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在1855年3月2日,气愤而死。
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Tsar Alexander Ⅱ)改变国策,实行裁军,恢复国力,不再信任大发战争财的伊曼纽尔.诺贝尔,由于事出突然,他被政治和经济环境压迫得几近破产,无奈之下,只得退出俄罗斯,带着他的失望和遗憾,返回瑞典老家。
伊曼纽尔.诺贝尔有四个出类拔萃的儿子,分别是老大罗伯特.亚尔马.诺贝尔(Robert Hjalmar Nobel),老二路德维格.伊曼纽尔.诺贝尔(Ludvig Immanuel Nobel),老三艾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和老四埃米尔.奥斯卡.诺贝尔(Emil Oskar Nobel)。
1876年,罗伯特.诺贝尔和路德维格.诺贝尔在俄罗斯阿塞拜疆省首都巴库市成立了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Brother Nobel(Branobel)-Azebajan Company,Baku,Azerbajin,Russia),成长快速,数十年间,几乎垄断了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后来这家石油公司,成为霸占着全世界一半石油市场的超级巨无霸。
四兄弟中,最不幸的是老四埃米尔.诺贝尔,1864年9月3日,在他父亲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赫勒内博里斯市(Heleneborg,Stockholm)的工厂内做硝化甘油酰胺炸藥(nitroglycerine)试验时,与其他的五位研究员,同时死于一场意外爆炸中。
四兄弟中,最有才华的是老三艾尔弗雷德.诺贝尔。1842年,他跟着父亲迁往俄罗斯圣彼得斯堡(Saint Pertersburg,Russia)居住,在那里,他跟从家教老师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教授(Professor Nikolay Nikolaevich)学习化学课程,奠定了他的化学知识基础。
终身未娶的艾尔弗雷德.诺贝尔虽然个性内向,不愿在公开场合交际,但天赋极高,智慧过人,精通法、德、俄、意、英、瑞六国语言。他于1850年到法国巴黎学习化学,再转赴美国学习化学四年,毕业后回到俄罗斯圣彼得斯堡协助他父亲,从事海底炸药的改良和研究。
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研究成果是惊人的,他个人在全世界二十个国家拥有超过三百五十种专利,为他带来了使人羡慕的财富,然而克里米亚战争的惨重伤亡,在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心中留下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1888年4月12日,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的二哥路德维格.诺贝尔在法国戛纳市(Cannes,France)因为心脏病突然去世,一家幸灾乐祸的法国报纸误以为是艾尔弗雷德.诺贝尔死了,在次日的头版新闻上发表大字标题说:〝那个死亡贩子死了!(The merchant of death is dead!)〞并且为他发表讣告式的新闻报道说:
〝那位发明死亡贩子,和研究着比任何前人都更快、更多地杀人而致富的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博士在昨天终于死了。〞 这几句短评,使艾尔弗雷德.诺贝尔惊出一身冷汗:他惊的不是法国报纸的张冠李戴,而是原来在自己死后,后代人是如此这般地来评价自己的! 几经思考,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决定要用自己的财富,来改变后世人对自己的评价。
1895年11月27日,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在法国巴黎瑞典-挪威俱乐部(Swedish-Norwegian Club)公开签署他最后的遗嘱。
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在1896年12月10日,因为中风而病逝意大利圣雷莫市(San Remo,Italy)的自己家中。在遗嘱中,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声明将他总遗产的百分之九十四的现金----现在市值约两千五百万美元----中的利润,颁发给在物理、化学、文学、医学及和平五大领域中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物、机构或团体。
其中经济奖一项,是从1968年开始,由瑞典中央银行(Swedish Central Bank)为了纪念艾尔弗雷德.诺贝尔而增添的特奖,实际上与原来的诺贝尔奖无关。
由于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在遗嘱中特别申明这些将金的得主,不受国籍和疆域的限制,于是成为全球各地最为瞩目的奖金,诺贝尔奖得主不但可以受到在特殊领域里的肯定,还可得到经济上的鼓励。
像这次的诺贝尔和平奖的奖金,就高达一百五十万美元,得主如果不能亲领,其配偶可以代领之,如果得主的配偶也不能代领的话,诺贝尔委员会就将这笔钱存在一个特别的基金会里,等待得主将来领取。(待续)
2010年10月10日 高胜寒 在 美国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