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过之后 优雅起来 世博开启国民素质“成人礼”》
原名:《世博奇观丢尽中国脸》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09&postID=24574
河里的石头1评论道:
| ||
我不知道在这里留言的, 有几个去了世博。 我去了三次, 除了感觉吃的东西比较贵, 排队时间比较长, 走路走到腰酸外, 总的体验还是很不错的。 所有的排队, 大家都很守秩序。 作者所说的我还真没有看到。 感觉上厕所还是很方便的, 志愿者都很热情, 有问必答, 不厌其烦。园区内的交通, 地图指示都很方便, 清楚。 我也问过其他去过世博的朋友, 最大的抱怨就是排队时间太长。 如果不是因为排队时间太长, 我是真愿意在去几次的。 |
四进世博园
一到世博园门口就联系已在排队的G,说是在尼泊尔馆附近的沙特排队阵中,纵横坐标齐全,没问题!我是绝对没兴趣去排队看那个nD电影的,但倒有兴趣看看百官大人描绘过的蔚为壮观的长队。哇,可算是开眼了!长龙见尾不见首,一个一个方阵,令俺突然想到了秦俑博物馆里的兵马俑。
我从尾找到头,没见G的影子,电话联系,说是就在尼泊尔馆旁边,没挪过地方呀。于是折返,把墨镜摘下挂在领口上,眼睛睁大一点,一只一只面孔看过去,忽听得大声呼喊,听不清叫谁呢,那方阵处的嘈声分贝,远超过小菜场。循声看去,是老同学G!奇了怪了,刚才从这块走过的,咋就没见呢?怪只怪G比较mini,要是对换一下,她找我那肯定容易多了。G是清晨4点半就到园区门口了,据说还得排上5个小时,晕菜!闻得此言,更坚定了我“沙特馆,不看也罢”的决心。不免为G的新陈代谢问题犯起愁来……
拿到了下午3:30的中国馆预约券,直奔C片区,此行的目标除了中国馆还要看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不久将来的出游做做功课。
西班牙馆的外形真是奇特,覆之以一片片的藤编,这“柳条筐”的编织技能以前在农场时几乎人人学过,竟然还用飞机轮船越洋运来,一点儿不低碳,老西有空噢!此馆要排队,但队伍移动很快,约半小时就进馆了。该国的特色基本包含在宽频电影和舞蹈的展示台前,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那位舞者极美,魔鬼身材,肢体的比例合乎黄金分割,黝黑的皮肤深邃的黑眼睛,让人觉得她就是比才歌剧中的卡门。随着电影中的配乐,舞者跳了一段热烈刚劲奔放的弗拉门戈舞,时而提裙飞旋,时而以扇半掩面,用鞋跟敲击出类似踢踏舞的节奏,待影片进入下一轮循环时,舞者便伏倒在地作休眠状。被她的舞姿迷倒,连看了三遍才依依离去。影片的内容都是西班牙的强项——足球、篮球、斗牛、西红柿狂欢节及让西班牙人民骄傲的享誉世界的艺术家毕加索、达利……我知道了,西班牙,以艺术人文取胜。
舞者,睡美人
葡萄牙馆与西班牙馆在同一轴线上,隔着两个街区。它那淡咖啡色的外墙看似用华丽的墙砖贴成,排队等候时用手一摸,软软的,富有弹性,原来是用软木做的贴面材料,还没进门就知道了,葡萄牙是世界上最大的软木生产输出国。
印象中,葡萄牙虽是个小王国,现在还是农业国,在欧洲属于第三世界。然而在历史上它可是强盛一时的海上大国,其殖民地远至非洲拉丁美洲,居然还强行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手中“租借”了咱泱泱大国的澳门!另外还有葡萄牙人在清朝的宫廷里任职,那可不是派驻大清国的外交使节,弱国无外交。那老葡很有可能是颐指气使左右清王室的人物,然在展出的实物中,大大的标题是葡中两国有500年的交往史,颇有几分黑色幽默。展品中有很多值得一看的,但被开场的电影给打断。
电影拍得不错,按中国的文化元素,从金木水火土五个方面介绍了葡萄牙的概况。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公鸡,特好玩!
粗粗领略了“两牙”的概况,心中有个底了。以后再到网上查阅一些资料,做足功课,不让十天的游程仅仅停留在“睡觉”、“拍照”式的到此一游上。
下午参观了人气指数最高的中国馆,毕竟是东道主,展馆气势恢宏,展品极为丰富。满以为凭着预约券就可直接进门参观的了,谁知还有两轮队要排,门里门外足足排了一个半小时,累得连本已换好了票的演艺中心东方歌舞团的演出都不想去看,直接回家了。
进了中国馆,里面的排队阵势,亦是浩浩荡荡……
五进世博园
国庆前夕,金风送爽,气候宜人。家中还有世博会门票三张,便背起双肩包五进世博园。此行基本无固定目标,哪儿不排长队就进哪儿。
太阳升得老高了方出门,入园后最先入得眼帘的是船舶馆,想去看看,一看门口的长蛇阵曲曲弯弯,指示牌上写着:排队需1.5小时,扭头便走。坐上越江公交去了浦东。
C区下车,穿过马路,入眼的是法国馆,上次与朋友一起来时,朋友们亲历了此馆虽排队长,但移动快,要不了半小时便可入内参观。于是决定按她们所说的去做。果然,“长蛇”不停地在挪动,看表,总共15分钟。
法国馆的设计师颇具匠心,庭院里垂吊式的植物、黑白相间的变形夸张的抽象雕塑、划艇、茅屋等诸多构件营造出法式的浪漫。而这一切都只是前奏,观展得坐自动扶梯上楼。一进展馆,食物的香味扑鼻,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法中两国都有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两国的烹饪水平都跻身世界一流……有意思的是展厅上开着不少的窗口,望进去一个个高大的法国帅哥系着围裙在厨房里煎炸炖炒,不由人垂涎三尺,可惜我自带了食物水果,不然午餐肯定在这个法国餐厅里破费一记咧。(听说人均消费500大洋哦,把退休老太吓了一大跳!)此乃老法的精明之一,既展示了自家文化,又赚足了观展者的钞票。待看完展出来,见那法国餐厅里坐得满满的,不像附近的瑞士餐厅小猫三五只……
法国人热爱美食,很会享受生活,真正的以食为天。展厅里悬挂着不少半圆筒,内衬着的漫画里的芸芸众生不是在喝咖啡就是在啃羊角面包,桌上还放着超长的法式长棍。这片展区里弥漫着咖啡香气。据说法国人一顿正餐用时往往超过2小时。
七件奥赛博物馆里运来的国宝,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无论是罗丹的雕塑,还是莫奈高更梵高们的绘画,件件价值连城。听说运来时每件包了一架专机,以免一旦机毁全“军”覆没。我对艺术是外行,但还是一件件细细地品味了一番,经过时间的洗礼而成为了稀世珍品,必有其过人之处吧!总梦想着有朝一日去法国巴黎作深度游,卢浮宫看它一个礼拜,哈。如今在自家门口有得看,不看白不看哦!只见不少参观者从我身边匆匆而过,在这些名画前只是照张相或合个影,难怪法国馆前的队伍虽长,却是在不停地移动。此乃老法的精明之二,馆内没有一处需集体停顿的展处,比如看电影之类的,其影像散在整个展区的墙上,想怎么看完全由参观者自定。在大客流的展览会上,此是布展的上策,我以为。我在馆内逗留了一个小时左右,故认为法国馆,“性价比”最高!
法兰西的文明璀璨绚烂,可向世人炫耀的东西数不胜数,但除了上述两项之外,他们不失时机地摆出自家的拳头产品展台——米其林橡胶制品及LV系列奢侈品,此地满是香水气息。而咱国人对此耳熟能详啊。先富起来的中国人,不都对LV的产品趋之若骛么?很可能这两家是本次展会的赞助商,制度不同,国会大概不会为展会拨款的吧。此乃老法精明之三。
整个展览看完,充分领略了视觉嗅觉的享受。不知不觉中从楼上顺着坡道下到了底层。我觉得这也是老法布展的高明之处。不像丹麦馆,看展是渐渐上坡,对年迈体弱的人来说有点累。
吃过自带的午餐,去了波兰馆。听说该馆也无需排长队等候。在门外排了20多分钟,其馆外与馆内的墙饰倒是呼应的,都是剪纸似的图形。进馆后里面还在排着队,一问是看电影,内容为波兰的历史,那就排吧。每次放40人入内,片长20分钟,结果等了两轮,那影片有点动画式,通篇没有一点说明文字,只在左下角标明年份,好象是从13世纪开始,每隔几十年出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片断,或是兵戎相见,或是外交礼仪……天哪!我对中国历史都一知半解,当年只是为了挣学分而硬啃过两大本《中国通史》,考完也就丢得差不多了。波兰历史,简直两眼一抹黑。看完整个影片,情不自禁地发了愚不可及的一问:我的妈呀,这就完啦?啥意思?
原本以为该国最靓丽的两张名片:肖邦和居里夫人,他们一定会浓墨重彩地渲染,谁知一个字都没提,只是播放着肖邦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在出口处附近的玻璃柜角落里有他的几张CD。肖大师若九泉有知,作何感想?人家虽生前长时间旅居法国,但死后把心脏都运回了祖国……
恕我直言,波兰馆“性价比”太低!至少与前面刚看过的法国馆相比,差得太远。
而后去演艺中心看了东方歌舞团的表演,演员的水平不低,可能因为是驻场演出,一天数场,半年下来,有点疲态,都只是小型的节目。
演出结束后,出门即见夕阳西沉,暮色中的卢浦大桥美极!赶紧狂拍数张。挑几张自认为还不错的,与大家共享。
近来家中人来客往,忙得不得了!直至今天才把十来天前的参观作了个记述.
六进世博园”收官”之游
这些日的游客流量突然猛增,我们庆幸自己在不足50万人的那天进行了“收官”之游。我虽只看了不足十分之一的展馆,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之,足矣!
--------------------------
你四进就很了不起了,想不到后来又去 总共六次才收官。。丰硕收获是一辈子的了 佩服你WW!